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张爱玲《倾城之恋》与施叔青《愫细怨》的趋同性
作者: 王京京   来源: 科学导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愫细怨   趋同性   倾城之恋  
描述: 作为海峡两岸杰出女作家的代表,张爱玲与施淑青各自在自己的婚恋小说中塑造了一批经典的女性形象,探讨了现代与传统交替的年代两性的情爱纠葛与世间的人情冷暖。纵观她们的作品,我们不难发现她们的创作存在一定的趋同性。本文以张爱玲《倾城之恋》与施淑青《愫细怨》为例,比较两部作品在故事情节、角色设定、两性关系方面的趋同性。
张爱玲《倾城之恋》女性人物形象分析
作者: 于子雯   来源: 人间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白流苏   倾城之恋   女性  
描述: 白流苏婚姻失败,离婚住在娘家遭受哥嫂逼迫回唐家当一辈子寡妇,使她形成“赌徒”的性格。她唯一的赌注是自己的青春和美貌。她不相信命运的安排,却又把自己交给命运——当一个“赌徒”。当她处于似乎不可挽回不可更改的生命悖论中时,她从白公馆的时间轨道中挣扎出来,开始她个人生命的时间;当她陷于无垠的“爱情迷宫”时,一座城池的沦陷成全了她。
简析曹雪芹「红楼梦」和张爱玲「倾城之恋」女性形象的比较
作者: 黄莹   来源: 才智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红楼梦   薛宝钗   贾宝玉   小说家   女性地位   倾城之恋   曹雪芹   女性形象   林黛玉  
描述: 1引言   众所周知,曹雪芹作为一位小说家,一生中完成了诸多的作品,而他的最大贡献是创作了文学巨著《红楼梦》,这篇著作享受到国内外一致的好评,这是一篇伟大的长篇小说。《红楼梦》写于曹雪芹凄凉困苦
张爱玲小说改编的关键词解读
作者: 陈林侠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影改编   新世纪   张爱玲小说   张爱玲作品   密切相关   文化资源   女性形象   倾城之恋   跨媒介   红玫瑰  
描述: "老上海"张爱玲在大陆被重新发现并流行开来,是与90年代上海谋求新世纪腾飞分不开的;进言之,张爱玲在海外深受华人学者(尤以夏志清、李欧梵等港台籍学者)追捧,仍然是与"老上海"的遗风流俗密切相关,而在大陆流行,则是因为新世纪新上海对上世纪的缅怀。
生存之艰 婚恋之惑:简·爱与白流苏人生之比较及其启示
作者: 陈诚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流苏   女主角   女作家   夏洛蒂·勃朗特   罗切斯特   简·爱   爱情与婚姻   女性形象   倾城之恋  
描述: 《简·爱》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发表于1847年的成名之作,女主角简·爱成为了世界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女性形象;《倾城之恋》则是才华横溢的中国女作家张爱玲发表于1843的轰动之作,女主角白流苏成为了中国文学中令人深思的女性形象。这
爱·念:张爱玲与王安忆写作之比较
作者: 于姗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女作家   王安忆   回归家庭   经济能   婚姻   旧上海   女性形象   都市女性   倾城之恋  
描述: 一、爱情中的女性关注都市女性的生存际遇,审视反思女性的命运转折,是同为女性作家的张爱玲与王安忆共同的写作特点之一。从生存状态、情感层面等对女性加以观照,塑造出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凸显出鲜明的女性主体意识。(一)家的回归"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生成的。"这是西蒙·波伏娃在她的《第二性》中的一个著名观点。的确,女性在出生伊始,并不知道以后的自己会是怎样的角色,也没有上帝指明她应该走向哪一条人生之路,唯有她自己在生命的不断寻求探索中,找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意识
作者: 王莹   来源: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末世情怀   曹七巧   男权社会   生命体验   女性意识   张爱玲作品   女性命运   家庭   女性形象   倾城之恋  
描述: 张爱玲是官宦家庭的后代,是封建制度没落后的见证人,同时也是受害者,过着有太阳的地方使人瞌睡,阴暗的地方有古墓的清凉的生活,他的感情是残缺的。因此,在张爱玲作品中,他写的都是港沪社会里没落的半官半宦人家的小姐少奶奶们。在这些人身上有着作者自己的人生体验。通过这种生命体验,我们对张爱玲笔下
从“倾城”中崛起的女性文学
作者: 杨召霞   来源: 山东文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流苏   女性意识   香港   女性写作   女性文学   女性形象   倾城之恋   男人   原罪意识  
描述: "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这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谁知道呢,也许就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倾覆了。成千上万的人死去,成千上万的人痛苦着,跟着是惊天动地的大改革……流苏并不觉得她在历史上的地位有什么微妙之点。她只是笑
从“倾城”中崛起的女性文学
作者: 杨召霞   来源: 山东文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流苏   女性意识   香港   女性写作   女性文学   女性形象   倾城之恋   男人   原罪意识  
描述: "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这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谁知道呢,也许就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倾覆了。成千上万的人死去,成千上万的人痛苦着,跟着是惊天动地的大改革……流苏并不觉得她在历史上的地位有什么微妙之点。她只是笑
现代女性文学中的审美观分析
作者: 孙凌云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情感   文化革命   旧民主主义   中国近代史   中国现代史   王安忆   文化运动   《倾城之恋》   女性命运   倾城之恋  
描述: 一、现代文学的内涵在历史学上,近现代史是指1840年至1949年这段时期,但普遍认同以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的开端,即1919年之前的历史被认为旧民主主义,即"中国近代史",1919年以后的历史被认为是"中国现代史"。因此,现代文学是介于"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和文化革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时期内的文学形式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