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传统文化 】搜索到相关结果 127 条
《倾城之恋》和《乱世佳人》女主人公形象之比较
作者:
高茜薇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白流苏
蜕变
新文化
斯佳丽
传统文化
新思想
描述:
。但以往的研究往往把她们作为变革时期新兴独立的、女性意识觉醒的女权主义代表,其中不乏单独针对两个女性形象之一的研究论述。本文试图从两个方面来分析白流苏和斯佳丽的差异,从中西方传统文化 方面分析白流苏和斯佳丽的不同。
20世纪末台湾文学中“疯女人”形象的思想意蕴
作者:
吴春兰
洪芳芳
来源:
龙岩学院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疯女人
批判
男权制
传统文化
女性主义
台湾文学
描述:
20世纪80、90年代台湾女性主义文学作品塑造的众多"疯女人"形象,是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受害女性的典型代表。通过展示这些女性形象的悲剧命运,作品深刻地揭露了男权社会的残酷压迫,以及传统文化 观念对
《祝福》:谁的眼泪在飞
作者:
黄汝平
来源:
中学语文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祝福》
鲁迅作品
思想情感
社会地位
人生经历
女性形象
传统文化
描述:
《祝福》:谁的眼泪在飞
偏执的女性表达——从《大长今》看中国当代女性文学
作者:
张永军
来源:
阴山学刊(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偏执
《大长今》
中国
自身价值
爱情
女性文学
传统文化
描述:
《大长今》塑造的女性形象反映了一种新“女性价值观”,相比之下,在对待爱情、传统文化 、女性自身价值实现方面,中国女性文学的表达有些偏执,而超越这种“偏执”无疑是中国女性文学取得更大突破的必由之路。
历史文化背景下的人性冲突——《白鹿原》论
作者:
张爱荣
来源: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族
民族
冲突
历史
《白鹿原》
人
传统文化
描述:
陈忠实在《白鹿原》中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通过这一系列人物形象让我们深深感受到的是历史文化与人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白嘉轩、鹿子霖是书中最引人注目的人物 ,他们的品质与人格折射出了他们所代表的文化层面。田小娥和鹿冷氏是书中最值得人们同情的女性形象 ,她们的悲剧命运反映了人的本质追求与残酷的文化环境之间激烈的矛盾冲突。朱先生则是一个象征 ,一个历史的象征 ,更是一个文化的象征 ;黑娃与白孝文的命运多舛在书中最具代表性 ,但其个体的命运在历史前进的潮流中却又显得微不足道。整部作品突破了政治、阶级斗争
社会性别视野下少数民族妇女与生态环境保护
作者:
杨国才
来源: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态文化观念
宗教信仰习俗
自然资源管理机制
生态环境保护
少数民族妇女
传统文化
生产生活方式
描述:
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而运用女性学和社会性别视角探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 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因为,根据少数民族传统文化 中妇女的知识与经验,论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 中妇女对保护生态环境
女性形象的文化悖论:1990年代女作家笔下的“淑女”与“荡妇”
作者:
王璐
刘丽英
来源:
文艺争鸣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社会
现代汉语词典
性道德观念
第三阶段
女性写作
性行为
女性形象
男人
女性文学
传统文化
描述:
在1990年代女性文学中,"荡妇"形象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肯定,而"淑女"形象在某种意义上却遭到了质疑。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荡妇"是指行为放荡、不检点的女人,"淑女"是指美好的女子。而事实上在人们的日常话语中,"荡妇"是指性行为放荡的女人,主要指超越了传统的性道德规范和性角色约束的女人
福克纳《喧哗与骚动》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作者:
胡荣华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南方社会
喧哗与骚动
妇道观
妇女形象
凯蒂
清教主义
威廉·福克纳
作品
女性形象
传统文化
描述:
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在对众多南方女性形象的塑造过程中,采取了独特的视角,展现了鲜明的思想艺术观念,并且表达了他对南方社会和传统文化 所持的态度。他在作品中对南方贵族的腐败和没落进行了深刻的展现,对女性所受到的非人道的道
试论《小月前本》《秦腔》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白军芳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秦腔
男性作家
创作倾向
生活方式
贾平凹
生存状况
作品
女性形象
生存方式
传统文化
描述:
贾平凹是当代文坛上的一员骁将,又是一位勤奋的作家,他的创作成果甚丰,为当代文坛奉献了一大批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其语言风格、叙述方式、艺术成就都可以说自成高格。但是,不无遗憾的是,长期以来,随着文风的成熟和刷新,贾平凹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却走着一条下坡路,而这个明显的创作缺陷却被批评家所忽视。比如《小月前本》里的小月大有沈从文“翠翠”的风采,环境美、人情美、形象美,诸美集于一身,且主宰着生活方式的选择;而《高老庄》中的西夏就只能被“遗”在高老庄了。到了《秦腔》,许多女人,来来去去、纷纷纭纭,仅剩下“生存着”的
从文化角度评析《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黑人女性形象
作者:
武敏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正确态度
生活方式
美国黑人文化
母亲
黑人女性
艾丽丝·沃克
文化角度
女性形象
传统文化
文化遗产
描述:
一、前言艾丽丝·沃克(Alice Walker)是美国当代著名的黑人女作家,她的短篇小说《外婆的日用家当》(Everyday Use for your grandmamma)写于1973年,以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黑人权力运动为背景,描写了一个黑人家庭中母女三人不同的生存状态以及她们对待百衲被等家庭日常用品截然不同的态度。小说成功地刻画了母亲、大女儿迪伊和小女儿麦琪三个不同的黑人女性,她们代表了当时社会的三类
<
1
2
3
...
6
7
8
...
11
12
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