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试论《红楼梦》中被摧残的女性形象
作者: 孙波   来源: 赤峰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外部世界   红楼梦   现实主义   王夫人   晴雯   尤三姐   悲剧命运   女性形象   人物形象   鸳鸯  
描述: 《红楼梦》巨大艺术成就之一,就在于它塑造了一大批具有鲜明个性特征和具有普遍社会意义的典型人物形象,在这些人物形象中,有一类人物形象颇有意味,这就是以晴雯、鸳鸯等为代表的处于生活底层,被侮辱和摧残
谈曹禺笔下的新女性
作者: 许倩晔   邹伟兵   王时蒙   来源: 北方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蘩漪   新教育   自身解放   新女性   曹禺   知识女性   人物形象   陈白露   现当代   道路  
描述: 最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她是一个受过一点新教育的旧式女人,十八年前“被骗入”周家。如果她能够像旧时期妇女一样安心于“相夫教子”,生活对她来说并不困难。偏偏她受的教育让她追求自由,追求真正的爱情。周朴园
论白先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王甸成   郑玉铭   来源: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上流社会   中国文学   《永远的尹雪艳》   《游园惊梦》   艺术成就   冒险家   白先勇小说   女性形象   人物形象   月月红  
描述: 论白先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窒息世界里的挽歌
作者: 陈东有   来源: 创作评谭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窒息   人物命运   挽歌   女性心理   性心理描写   围屋   女性形象   人物形象   寡妇   世界  
描述: 温燕霞的长篇小说,最擅长的,是写女性。写女性中的客家女性,写客家女性中一群特别的女性。围屋,本是江西、福建、广东三省相邻地区客家人集中居住的一种建筑形式,建筑风格与艺术风格都很特别,透溢出一种
安德洛玛刻的形象及其悲剧性格
作者: 郭宏安   来源: 外国文学研究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戈德曼   人物性格   悲剧人物   爱情   丈夫   现实世界   作品   女性形象   人物形象   悲剧性格  
描述: 《安德洛玛刻》是拉辛的第一部成熟的作品,是他的所有悲剧中演出最为经常的剧目之一.1667年11月17日,《安德洛玛刻》首次在王后的宫邸演出,博得国王和王后以及一大批王公命妇的欢心;随后在布尔高涅剧场演出,获得巨大成功,"差不多引起了与《勒·熙德》首次演出时同样的反响","人们感到戏剧史上刚刚发生了一件大事",布瓦洛(Nicolas Boileau,1636-1711)认为《安德洛玛刻》是一出"标准的悲剧",封特奈尔(Bernard Le Bovier de Fontenelle,1657-1757)在著名
“蠢”婢不蠢——论《金瓶梅》中的秋菊形象
作者: 任旭娟   来源: 希望月报(上半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秋菊   写实小说   发展阶段   性格特征   西门庆   悲剧命运   潘金莲   女性形象   人物形象   中国小说  
描述: 《金瓶梅》是一部伟大的写实小说,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重点塑造了一大批个性丰满、性格复杂的女性形象,描写了她们的悲剧命运,把中国小说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些女性
论《聊斋志异》中女性形象的艺术美
作者: 李红萍   来源: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子形象   婴宁   蒲松龄   《聊斋志异》   薄松龄   “孤愤”   女性形象   聊斋故事   人物形象   艺术美  
描述: 《聊斋志异》里有近五百篇的故事,塑造了不下百人的人物形象,这在古典小说中是较为罕见的。在这一人物画廊中,又以女性形象占大多数。由他们引发的一个个爱情故事,也是聊斋故事中最感人的。 这些女性形象,她们
鄂西地区“巧媳妇”故事研究
作者: 齐玲   来源: 新学术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劳动人民   故事研究   民间故事   未婚女性   情节结构   故事类型   艺术特征   女性形象   人物形象   鄂西地区  
描述: 巧女故事是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的以赞美女性智慧为主题的故事类型。和世界其他地区的故事主人公多为牧羊女、打渔女、农家女等未婚女性不同,在中国,这类故事的主人公多为已婚的女性,因此,被称为巧媳妇故事类型。丁乃通在《中国民间故事索引》中,按AT分类法,把巧媳妇故事的编码列为875.这一编码下面,列有
《金锁记》悲剧形象与悲剧根源探析
作者: 闫薇   来源: 文学教育(上半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悲剧形象   雄性   张爱玲   男性形象   金锁记   人性需求   衰落   女性形象   人物形象   小说  
描述: 形象和难逃命运枷锁的女性形象。本文在分析《金锁记》这两组性别不同但同属悲剧的人物形象基础上,试图探寻产生悲剧的内在根源。
艺术还是人生:这是一个哈姆雷特式的问题——《抒情年华》读解与随想
作者: 张志忠   来源: 当代作家评论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潘婧   《抒情年华》   现实生活   文学评论   爱情   人物形象   女性形象   小说  
描述: 潘婧的《抒情年华》,从篇幅上说,不过十六万字,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小长篇”;作品所描述的“文革”中后期的青年一代的追求与幻灭,他们借助于文学和诗歌从嘈杂与喧嚣中寻求解救的精神历程,对我这样的同龄人来说,也不算陌生。但是,在阅读它的过程中却意外地充满了“拦路虎”和“绊脚石”,让我时时地停顿下来,掩卷而思,惆怅而叹。及至开笔写这篇文章,刚刚写了一个涩涩巴巴的开头,我就不得不又停下来,重新把一些重要的章节再读一遍。
< 1 2 3 ... 38 39 40 ... 49 50 5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