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五四】搜索到相关结果 40 条
-
论基督教文化对五四女性文学的影响
-
作者:
卢军
来源: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基督教
女性文学
五四
-
描述:
“五四”时期活跃于文坛的女作家的创作中洋溢着十分浓郁的基督教色彩。“五四”女作家基本上都不是纯粹的基督教徒,她们是为耶稣的伟大人格所感化,折服于基督教文化的博爱宽恕、救世牺牲和昂扬奋进精神,将之视为拯救社会和个人精神寄托的一种途径。
-
“五四”女性文学与基督教文化
-
作者:
卢军
来源:
广西社会科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基督教
女性文学
五四
-
描述:
从“五四”女作家与基督教文化的关系入手 ,客观辩证地考察她们对基督教文化的接受 ,努力寻觅探析基督教文化对她们的思想和创作的深刻影响。
-
五四——中国女性文学的首次崛起
-
作者:
张玉秀
来源:
云南电大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崛起
首次
女性文学
五四
-
描述:
文章从性别意识的初步觉醒、题材内容表达方式的丰富多彩、对被侮辱者和被损害者的关切同情、以个人经历和独特感受为情绪主线结构作品、自叙式的表达方式等方面,勾划了五四——中国女性文学的首次崛起轮廓。
-
振奋·迷惘·失落:五四女性文学论
-
作者:
于瑞桓
来源:
济南大学学报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与反传统
个性解放
女性文学
五四
-
描述:
本文认为五四时期的女性作家既带着时代赋予的新思想,又因袭着沉重的历史积习,因此,她们的笔下既有女性初获“自由”的振奋,又有找不到明确方向的迷惘与失落
-
“母亲情结”:五四女性写作中的独特景观
-
作者:
王凤仙
来源: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母亲情结
女性文学
五四
-
描述:
“母亲情结”是五四女性文学写作中的独特景观 ,它大致表现在三个方面 :对母亲的依恋 ;向母怀的回归 ;对“母职”的认同。通过对五四女性文学话语中“母亲情结”的剖析 ,可以审视五四女性走出家门的艰难与走出家门后的脆弱 ,以及走出过程中的女性“性人格”特征。
-
世纪两极:五四女性写作与晚生代女性写作
-
作者:
王凤仙
来源:
广西社会科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晚生代
女性意识
女性写作
五四
-
描述:
五四女性写作是中国女性文学的滥觞 ,晚生代女性写作是中国女性文学在 2 0世纪末的发展。本文把世纪两端的女性写作对列在一起 ,从女作家创作中对母亲和男人的心态、情爱观、性心理等集中体现女性意识的几个方面进行比照 ,在比照中透视近一个世纪女性文学女性意识的嬗变。
-
现代女性的自我建构——对五四女性自省主题创作的现实性思考
-
作者:
白薇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建构
现实性
女性创作
女性形象
五四
-
描述:
本文论及的五四女作家群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现代知识女性群体,她们在创作中表现的现代女性自我建构的过程和特征,对于今天女性主体意识的确立仍具有借鉴意义。
-
《大公报》副刊《家庭与妇女》对五四以后女性形象和气质塑造的作用
-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副刊
社会性别研究
妇女
气质
《大公报》
家庭
女性形象
五四
-
描述:
历史系侯杰教授发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天津女性都市文化——以《大公报》副刊《家庭与妇女》为中心的探讨》(谭少薇等主编:《性别觉醒——两岸三地社会性别研究》,香港:商务印书馆,2012年)一文,认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天津是酝酿被后来称为“北派”都市文化雏形的重要时期之一,女性时尚成为一抹亮色。创刊于1927年的《大公报》副刊《家庭与妇女》对于时尚的关注,有助于认识女性形象和气质的塑造
-
传统与现代双重视域下的梅兰芳:以梅兰芳早期作品为例
-
作者:
王露霞
来源:
大舞台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与现代
新文化运动
文化原因
梅兰芳
表现形式
时代精神
戏曲艺术
女性形象
五四
中国传统戏曲
-
描述:
"五四"时期,一些新文化运动倡导者曾以极端的方式,对以梅兰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戏曲进行了猛烈的批判,甚至主张"旧剧应废"。但诡异的是,那个时期乃至整个20世纪,梅兰芳戏曲艺术不仅没有被废除掉,反而受到
-
喧哗与骚动:论现代女性文学中女性意识的演变历程
-
作者:
傅湘莉
来源:
山花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家
中国古代文学史
张爱玲
女作家
女性意识
中国女性文学
现代女性文学
知识女性
女性形象
五四
-
描述:
引言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男权社会中,女性是被压抑被扭曲的一个群体。男性以他们政治、经济上的优势主宰着一切。女性作为被统治的弱势群体被排斥于文化的边缘。翻开中国古代文学史,仅仅从数量上看,屈指可数的女性作家就难以与阵容强大的男性作家相匹敌。漫长历史中,女性被束缚于家庭之中,必须尊崇父权和夫权,她们独特的艺术才能被压抑着,受到法律、礼教、风俗等各方面的束缚。在男性中心文化氛围中敢于突破藩篱,抒写女性性灵,表现女性真实情感的言行往往受到严厉的苛责与贬损。令人可喜的是女性并不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