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政治、民间与性别视角中的《艳阳天》乡村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李彦凤   来源: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复合视角   意义   《艳阳天》   乡村女性形象  
描述: 浩然的农业合作化小说《艳阳天》在有限的乡村空间和短暂的特殊时间里浓缩了大容量的有关政治、阶级、革命等意识形态化的宏大政治叙事,自然宁静的乡村民间世界在政治风云变幻中上演幕幕紧张的政治阶级斗争情景剧。其中塑造的四种不同类型的乡村女性形象包含了不同的道德等级,其背后蕴含着政治、民间、性别等复杂话语意义。
政治、民间与性别视角中的《艳阳天》乡村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李彦凤   来源: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复合视角   意义   《艳阳天》   乡村女性形象  
描述: 浩然的农业合作化小说《艳阳天》在有限的乡村空间和短暂的特殊时间里浓缩了大容量的有关政治、阶级、革命等意识形态化的宏大政治叙事,自然宁静的乡村民间世界在政治风云变幻中上演幕幕紧张的政治阶级斗争情景剧。其中塑造的四种不同类型的乡村女性形象包含了不同的道德等级,其背后蕴含着政治、民间、性别等复杂话语意义。
政治、民间与性别视角中的《艳阳天》乡村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李彦凤   来源: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复合视角   意义   《艳阳天》   乡村女性形象  
描述: 政治、民间与性别视角中的《艳阳天》乡村女性形象研究
论萧红小说的历史文化意蕴
作者: 邓静   张佳惠   来源: 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国民病态灵魂   女性意识   乡村女性形象  
描述: 文章通过对萧红小说中颇具代表性的几个乡村女性形象的剖析来阐释萧红的女性意识和她作品中所包涵的历史文化意蕴
沈从文笔下的乡村女性形象浅探
作者: 曹建玲   来源: 南都学坛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沈从文   美学思想   道德批判   文艺观   湘西乡村社会   中国现代文学   乡村女性形象  
描述: 沈从文笔下的乡村女性形象浅探曹建玲在沈从文出现以前,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就已形成长长的队列,她们出身经历不同,性格爱好各异,但是都同样表现出作家们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观察和思考:或在于揭示旧制度、旧道德压抑下女性的身心痛苦;或表现在“五四”风云...
女人的命运──新时期乡村小说女性形象类型论
作者: 兰爱国   来源: 文艺评论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乡村秩序   新时期   女巫   乡村小说   形象类型   水型   文人士大夫   乡村女性形象   人的命运   乡村社会  
描述: 女人的命运──新时期乡村小说女性形象类型论兰爱国在论及新时期乡村小说的人物建设时,不能不论及乡村女性形象。正如湘籍作家彭见明在《家长》中所说,乡村生存梦想有两大目的,一是成家立业,一是生儿育女,而这其中哪一项也离不开乡村女性。乡村女性不仅是乡村生存活...
浅析《良友》画报中城市女性和乡村女性的形象
作者: 卢天塨   来源: 新闻传播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生活   精神空间   生活状态   画报   女性文化特征   现代性   乡村女性形象   良友   文化消费   城市女性  
描述: 畅销于上世纪20——40年代的《良友》画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内容及栏目,女性是《良友》画报畅销的重要主题词之一,《良友》画报的女性文化特征不仅局限于封面,还通过"妇女界"、"妇女之页"等女性专栏构建了上海20世纪20——40年代的摩登女郎在文化消费品位等精神空间的现代性。同时,《良友》画报更是广泛地从都市到乡村、从本国到世界来探究女性生活。专栏中的女性既有中上层的摩登女性,又有与之生活状态截然相反的下层女性,这样更体现
消解诗意原乡的乡村女性——析《白狗秋千架》的暖姑形象
作者: 李云秀   来源: 北方文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白狗秋千架》   消解   原乡   乡村女性形象   当代文坛   乡村叙事   诗意想象   叙述内容  
描述: 莫言于1984年冬创作了《白狗秋千架》,当时政治与文化上的诗意原乡正活跃在中国当代文坛。然而,《白狗秋千架》的“暖姑”一出现不但摧毁了原来乡村女性质朴、纯洁的形象,更消解了我们对原乡人性、审美的诗意想象。《白狗秋千架》是一个返乡的乡村叙事,与鲁迅的《故乡》一样,包含着“离去--归来--再离去”的叙事模式,这类题材以叙述当下发生的事情为主,那么以当下为时间点,可以将所有关于原乡想象的叙述内容分为三个时间段:归来之前是对过去的原乡想象,归来之时是对现在的原乡想象,离开暗示着对未来的原乡想象。本文将通过分析“暖
北乔评论专著《刘庆邦的女儿国》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艺理论与批评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经验   有机整合   评论   刘庆邦   女儿国   文学创作   乡村女性形象   专著   文学研究   传统文化  
描述: 该书以中国乡村传统文化为切入点,以纤细的艺术感悟力和坚实的文化创作经验,将文学研究的学术性与文学创作的诗性有机整合,通过对刘庆邦笔下的50多位乡村女性形象的再塑造,呈现了遥远的乡村里最鲜亮的记忆,还原了乡村的诗意和乡村女人的诗情。这是一部集独具匠心的研究视野与个性化叙述手法的著作,既有浓重的学术含量,又具沁人心脾、扣人心弦的可读性。[第一段]
在倒错镜像中仰望星空的悲剧女性
作者: 贺绍俊   来源: 长篇小说选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镜像   中国传统   孙惠芬   世界地图   寓意   星空   乡村女性形象   悲剧女性   传统女性   星星  
描述: 秉德女人无疑是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文学形象,她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寓意着中国乡村女性对土地与乡村文化的养育关系,秉德女人不同于以往的乡村女性形象,还在于她不仅集中了中国传统女性的品格,而且她还维系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历史,也就是说,秉德女人只能诞生在清末以后中国开始不得不面对西方世界的时代。孙惠芬的家乡在辽南海边,这里很早就有着开放的气象,祖辈们的生活很早就受到外界的冲击。秉德女人的故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奶奶这一代女人的故事。于是我们就在小说中读到,秉德女人在她少女年华,遇到了一位牧师的孩子,从他那里看到了一张世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