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严歌苓】搜索到相关结果 154 条
-
张爱玲小说与严歌苓小说中女性“受难主题”比较
-
作者:
李婵
来源:
河南城建学院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受难主题
女性形象
严歌苓
差异
-
描述:
张爱玲与严歌苓一个是海派女作家,一个是旅美女作家,她们都塑造了很多成功的"受难"女性形象。主要通过对张爱玲和严歌苓小说女性人物形象的比较,探析形成这两种女性"受难"主题形成的原因,并明晰其差异。
-
男性对女性的依存--严歌苓笔下男性女性角色对比分析
-
作者:
李昭明
来源:
神州(中旬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对比
男性角色
依存
女性角色
严歌苓
-
描述:
严歌苓小说的女性形象一直被人津津乐道,而她笔下的男性形象其实也是丰满的。仔细通读其所有作品不难发现这些个性鲜明的男性形象都在一些方面对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有一种寄生的依存感,本文选取严歌苓早期、中期和近期的三部典型作品,从坚强女性形象下的底层弱势男人、痴情女人对孤独男人的守望和矛盾的单身女性形象对迷途男人的救赎这三方面对她小说中的男性角色对女性角色的依存进行分析。
-
论严歌苓小说中的女性主义精神
-
作者:
翟倩
来源: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
东方
女性主义精神
雌性
严歌苓
-
描述:
严歌苓是一位享誉世界的当代华裔女作家,在过去三十年的创作生涯里以形形色色的女性人物形象进入我们视野,反映了不同女性的生存境遇和心理状态。通过分析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可以由此发现严歌苓小说中女性主义精神在不同层面上体现为西方男性对东方女性含蓄婉转之美的幻想和迷恋、雌性天然的魅惑和自恋情结、女性对"父权"的质疑和重新取舍,从而探究女性主义精神的意义所在。
-
萨特存在主义视阈下的严歌苓小说:从扶桑、王葡萄到多鹤
-
作者:
曾晨
来源:
名作欣赏(文学研究)(下旬)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存意识
道德回归
人性关怀
存在主义
严歌苓
-
描述:
当代海外华人作家之一的严歌苓,以她敏感的笔触和强烈的女性意识,塑造了许多引人注目的女性形象,她们的生命形态显示出在人生存在的困境下,对他人的包容和对生命的信心,于极致环境中坚持着对生命存在的探求。本文旨在以萨特的存在主义为视阈发掘严歌苓笔下这些作为"弱者"的女性特有的尊严和生存原则,体现出对生命的悲悯情怀和人性的体恤,从而来揭示复杂的历史现场中小人物的生存意识和人道主义,这是一种对萨特存在主义哲学中生存困境下的反思、对自由的选择和创造的美好人性的表现,更有对女性失落和萨特存在主义中人际关系的中国式解构。本
-
萨特存在主义视阈下的严歌苓小说——从扶桑、王葡萄到多鹤
-
作者:
曾晨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存意识
道德回归
人性关怀
存在主义
严歌苓
-
描述:
当代海外华人作家之一的严歌苓,以她敏感的笔触和强烈的女性意识,塑造了许多引人注目的女性形象,她们的生命形态显示出在人生存在的困境下,对他人的包容和对生命的信心,于极致环境中坚持着对生命存在的探求。本文旨在以萨特的存在主义为视阈发掘严歌苓笔下这些作为"弱者"的女性特有的尊严和生存原则,体现出对生命的悲悯情怀和人性的体恤,从而来揭示复杂的历史现场中小人物的生存意识和人道主义,这是一种对萨特存在主义哲学中生存困境下的反思、对自由的选择和创造的美好人性的表现,更有对女性失落和萨特存在主义中人际关系的中国式解构。本
-
浅论严歌苓隐蔽的女性主义:以《一个女人的史诗》为例
-
作者:
卢星伊
来源:
文学界(理论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缺席
女性形象
严歌苓
女性主义
姐妹情谊
-
描述:
女作家严歌苓曾认为自己的作品有一定的女权主义蕴含其中,而自己却不喜欢美国式的女权主义。本文以《一个女人的史诗》为例,从她对陈规女性形象的突破和局限、男性的缺席及在场、姐妹情谊等几方面浅论严歌苓隐蔽的女性主义。
-
撼动“传统”的手:试论严歌苓在《金陵十三钗》中的思想潜流
-
作者:
官蕴华
来源: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
女性观
质问
严歌苓
否定
-
描述:
在《金陵十三钗》中,严歌苓从小说初始就抛弃战争叙事的沉重而庞大的传统,置换成少女“私人化”的记忆书写,这意味着作者在叙述这个置于抗日战争背景下的故事时,目光始终逼视着隐秘的人性,同时通过她塑造的女性形象,我们发现一种推崇女性或者“雌性”魅力的思想确实隐秘地存在着.这个表面上富含传统观念、遵循传统叙事模式的故事实际上是一只撼动“传统”的手,严歌苓通过它表达着读解人性和关怀生命的方式.
-
严歌苓作品中的女性身份探析
-
作者:
李婧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身份
新文化身份
文化认同
雌性特质
严歌苓
-
描述:
随着一批女性作家的异军突起,女性的身份问题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女性身份的构建不再仅仅局限于性属身份的角度,而是日趋多元化。严歌苓作品中丰富的女性形象正是这种多元化视角的体现:一方面,她将女性身份置于时代、社会背景下进行分析,揭示出女性身份所蕴含的雌性特质;另一方面,她又对移民女性的身份进行深入剖析,在文化认同的前提下,女性新的文化身份也应运而生。可见,严歌苓在构筑一个丰富的女性形象世界的同时也为我们构建了女性的多重身份。
-
浅论《白蛇》与《蒙马特遗书》《鳄鱼手记》中T的形象对比
-
作者:
宁兰芝
来源:
金田(励志)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T
邱妙津
性别认同
女同性恋
严歌苓
-
描述:
在女同性恋文学中有一类特定的文学形象,在她们身上具有双重的性别特征,从生理性别上来说是女,但是自我所认同的社会性别却是男。她们是一群特别的文学形象,和一般的传统的女性形象不同,她们身上具有着极大的艺术色彩和浓郁的悲剧色彩。她们有着共同的名字——T。
-
历史视域下的人性书写:以严歌苓小说《第九个寡妇》为例
-
作者:
刘元玉
王宇
来源: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第九个寡妇》
祥林嫂
人性
鲁迅
严歌苓
-
描述:
海外华文女作家严歌苓以其一贯的人本主义立场回归本土叙事,力图通过底层女性的生命体验重叙历史,呈现出女性的历史存在,长篇小说《第九个寡妇》塑造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充满仁爱,散发着人性光辉的寡妇形象——王葡萄。在这里,我们同样看到了鲁迅笔下女性形象——诸如祥林嫂,单四嫂子——的影子。所不同的是鲁迅更多的关注了妇女解放的主题,而严歌苓是在时代历史的场域中关注生活,关注女性。
<
1
2
3
...
10
11
12
...
14
15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