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两性关系】搜索到相关结果 78 条
-
从失语的“他者”到自我言说:以三个版本《画皮》电影中女性形象塑造为例
-
作者:
陈闽璐
来源: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影
两性关系
他者
失语
女性形象
-
描述:
电影艺术与时代普遍的社会心理有着紧密的联系,对于两性关系的探讨,也逐渐成为电影艺术创作中一种重要的表现形态,本文力图通过对1966年鲍方导演的《画皮》,1993年胡金铨导演的《画皮之阴阳法王
-
英美文学教学中文化语用信息的作用——以海明威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为例
-
作者:
油小丽
来源:
疯狂英语(理论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非理想女性
两性关系
文化信息
理想女性
海明威
-
描述:
在文学教学中,海明威作品中的男性"硬汉"形象被认为是作者的标签,通常作为教学关注的重点,因此海明威也被批评在作品中带有很强的男性意识,其笔下的女性形象常在教学中被忽略。但是从作品外部的文化语用信息中的时代背景和作者创作背景出发,对作品中的理想女性和非理想女性进行分析,透过现象揭示作者对两性和谐关系的渴望及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可以还原海明威对作品中女性人物塑造的创作根源。
-
从虞姬到四小姐——探析张爱玲笔下战争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吴康茹
王莹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汉文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他者化
张爱玲
两性关系
战争
女性
-
描述:
》中的盛九莉等,在以女性作为文本主角并从女性视角出发目睹战争对于两性关系影响的这几部作品中,贯穿张爱玲人文关怀和两
-
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批评的理论建构
-
作者:
赵思奇
来源: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两性关系
黑人女性主义批评
女性形象
姐妹情谊
女性传统
-
描述:
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批评作为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以其彰显种族、性别和阶级三位一体的特征,在黑人女性传统、黑人女性形象、“姐妹情谊”等方面的理论建构,不但呈现出黑人传统文化的溯源,同时促进了黑人女性文学的发展。虽然有相互矛盾的因素,但在向世界发出边缘群体的声音,提升黑人女性的地位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
-
从人格结构理论解读《儿与情人》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薛丽
来源:
作家(下半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两性关系
弗洛伊德
情感冲突
人格结构理论
戴·赫·劳伦斯
-
描述:
从人格结构理论解读《儿与情人》中的女性形象
-
美国华裔女性形象定位——一个美国文学研究的角度
-
作者:
艾磷
朱一箐
来源:
上海商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身份
美国华裔文学
两性关系
母女关系
女性气质
-
描述:
本文所涉及的问题是在全球化和多元文化共存的今天,华裔女性是如何从文化、种族、性别的他者地位,逐步走向自我觉醒和自我开拓的.通过文化研究及文学比较等手段对各阶段的文学文本和社会、文化、历史等问题作了较为细致而深入的探讨,追溯了华裔女性生存、发展的艰辛与挫折,揭示华裔女性形象随美国华裔文学发展而演进的脉络;从若干女性问题出发剖析了华裔女性自身的矛盾与迷惑.
-
从女性题材的书写看萧红对东北作家群的超越
-
作者:
徐晓杰
来源:
作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北作家群
两性关系
超越
萧红
女性形象
-
描述:
与东北作家群的众作家按照男性的想像和战争对女性的期许来塑造的硬汉型女性形象和构筑的浪漫诗意的两性关系相比,萧红却越过时代、阶级、民族等因素,而从性别出发审视女性的生存苦难,并以琐屑、卑怯、麻木、愚昧
-
论后女性主义视域下的莫言短篇小说
-
作者:
张松存
来源: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体
两性关系
莫言
后女性主义
短篇小说
-
描述:
言短篇小说里的女性角色及女性主体的构建、传统女性的刻板印象、微妙的两性关系等,从中窥见当代中国女性最真实的人生体验。
-
无性的两性关系:性别文化视野中的1950-1970年代中国诗歌
-
作者:
李自芬
来源:
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两性关系
1950
性别文化
1970年代中国诗歌
女性形象
-
描述:
从性别文化的角度检视 1 95 0 - 1 970年代中国诗歌对女性形象的想象和期待 ,我们会发现 ,在这一想象和期待背后潜藏着的仍是传统的男性中心文化的性别立场。而这一性别立场最终导致中国社会
-
女性解放的另类追求——莎菲式欲望世界解析
-
作者:
褚连波
来源:
鸭绿江(下半月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由独立
两性关系
莎菲式
欲望世界
女性解放
-
描述:
对自由独立的自我与个性追求、对两性关系的矛盾的心理认知,无不带有那个时代的深刻烙印,同时又有着超越时代的复杂样貌。研究以莎菲为代表的女性的性格特征及其欲望世界,可以为我们进一步解读女性心理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