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中国女性文学与西方女性文学批评
作者: 李丽琴   来源: 青年作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引言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哲学思辩的文学批评理论,是因为中国文化观念中儒学思想对文本的言志和载道的习惯严重影响了文学批评理论的构建和发展,在客观的现实处境下,借用西方文学批评理论,结合中国
西方女性主义批评与张爱玲文本的女性意识
作者: 李丽琴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女性经验   女作家   女性意识   女权主义   父权制意识形态   女性主义批评   文本   亚文化   女性文学  
描述: 肖沃尔特认为,现有的文学史是按父权制意识形态编写的,女作家和她们的作品成了被压抑的声音。她在《她们自己的文学》中谈到:在更大的社会框架范围内,妇女自身构成了一种亚文化,这种亚文化由影响每一位妇女的价值观念、规则、体验和行为而统一起来。
金云楚词文学研究
作者: 李丽秋   来源: 韩国学论文集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技巧   官妓   忆秦娥   文学作品   汉诗   文学创作   朝鲜时代   早期作品   文学研究   女性文学  
描述: 一、绪论金云楚是朝鲜末期的代表性女诗人之一,她出身官妓,后成为金履阳的小室。由于这种身份的特殊性,使她一直都得以持续进行创作。尤其是在朝鲜后期女性大部分都热衷于国文创作的时候,她仍然坚持汉诗创作,并且留下了众多的作品,获得了较高的评价。同时,她还作为主导者之一,积极参与了朝鲜时代唯一的女性诗社——三湖亭诗社的诗作活动,对于朝鲜后期女性文学有着重要贡献。
《本朝文粹》中女性追善愿文的研究
作者: 李丽雅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极乐往生   《本朝文粹》   追善愿文   女性  
描述: 内 容 摘 要           愿文,一般而言是指在追善、祝寿、逆修、造寺造佛等的法会上,用于陈述愿主(法会主办者)祈愿内容的文章。正如《枕草子》所述:“文章,就是《白氏文集》、《文选》中的新赋、《史记》中的五帝本纪、愿文、表、博士的呈文”, 愿文在平安朝贵族社会的文章创作中占重要地位。作为四六骈俪文,同时大量引用了中国的汉诗文和佛教经典,愿文一般都是委托文人写作。另一方面,在法会上,愿文是由担任导师的僧侣进行朗读的。尽管是代笔、代读,文章本身是按愿主第一人称的身份进行创作的。       进入平安时
两性作家笔下的母性史诗:《丰乳肥臀》《秉德女人》比较论
作者: 李丽娟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比较   母性   两性   《秉德女人》   《丰乳肥臀》  
描述: 自父系氏族社会取代母系氏族社会以来,男性成为一切的中心,主导着人类文化秩序的建立,男权主义渗透到人类生存的方方面面。女性沦为“第二性”,成为了被奴役的“他者”。在这种文化语境中,男性夺取了话语权,文学创作中的母亲作为被男性塑造的重要女性形象,只能躲在父权制赠予的微笑脸谱后面哭泣,两性作家对“母性”的书写也呈现出鲜明的差异。将性别不同的作家塑造的同类女性形象——母亲进行比较分析,不仅能够在具体文本的细枝末节间对两性文化在抗争中产生的鲜明分异进行微观展示,更能够进一步论析其产生分异的原因。莫言作为当代文坛最受
论美国女性在城市社区改良运动中的作用
作者: 李丽君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城市社区改良运动   贫民区   美国女性  
描述: 城市社区改良运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社会由一些接受过高等教育的进步女性发起实践的深入定居在城市贫民区中的城市改革运动,旨在帮助解决大城市中因现代化的生活条件而产生的社会和工业问题,也有人称之为“定居救助运动”或“安置所运动”,这两种名称涵盖范围太小,不能准确反映运动的实质。在我看来,这场运动不单单是一种社会救助行为,更是一种完善社会机能、推动社会进步的改良运动,而运动主要是以各社区为大本营展开工作的,“城市社区改良运动”更能准确体现运动的范围与性质。女性在社区改良运动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她们从运动初
何丽萍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吴素萍   李丽芬   来源: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何丽萍   女性形象   小说  
描述: 何丽萍对女性个体生命存在的状态进行了真实的书写,写出了她们的软弱依靠、自私多疑、粗俗丑陋的一面,更多地表达了她们的坚强与无奈、追寻与失望、孤独与宽容相交织的丰富的精神世界.对何丽萍的几部主要作品进行关照,将其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大致分类,并归纳了其形象特征.
"水与火的缠绵"——试论池莉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作者: 牛彦飞   李丽华   来源: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池莉   女性意识   自我   小说  
描述: 作为女性作家,池莉的小说长于对女性心灵的开掘,其许多作品都集中观照和展现了女性生存本相.从她早期作品中的"贤妻良母"型到对爱情婚姻情感意识的定位,从与男性抗衡的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到消解两性激烈的对立,池莉塑造了一批行走在她的女性意识发展历程中的女性形象.同时,池莉又透过她和她的女性群体的目光来审视她们的另一半——男性群体,从而凸显了女性意识在根深蒂固的父权意识下不断觉醒和成长的水与火的缠绵般的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追寻与超越:华美女性文学身份政治的诉求与纯粹艺术的探寻
作者: 李丽华   朱志娟   来源: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探寻   身份建构   华美女性文学   双重挑战  
描述: 论文从华美女性文学的源头水仙花的命运开始追溯,并对黄玉雪、汤亭亭、谭恩美和任碧莲等的多部文学作品作历时解读,充分显示华美女作家在以笔为剑,透过文字,一方面表达对性别、种族身份的政治诉求,一方面应对来自族裔内部的批评,透过作品平衡各种矛盾和冲突,不断梳理中国文化与白人主流文化的关系、华裔女性性别身份与种族身份之间的关系、华裔内部民族中心主义者的批评等一系列与身份政治相关的问题,充分显示华美女作家在以文学实现其文化政治身份重建过程中的不懈努力和艺术天赋。
历史编撰学与后现代主义
作者: 格奥尔格·伊格尔斯   李丽君   来源: 东岳论丛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历史编纂学   语言学转向   历史认识   后现代主义   书写历史  
描述: 20世纪后期,后现代主义对现代社会的文明和价值观展开了激烈批判,而那种现代以来面向社会科学的历史编纂学也由此发生了巨大转变。后现代主义历史学的两个核心观点,即历史无统一性、方向性或连续性,以及历史文本乃是根据推理和语言建构而实现的,都对历史编纂学产生了有益的影响。在过去20年中,文化史,包括日常生活史、妇女运动史等研究兴盛了起来,地方性和社会个体得到了大幅度的强调。然而对历史编纂学影响更为深远的却仍是当今的全球化进程。确信过去的真实性,知晓历史认识中的主观性,遵循共同的理性尺度,容许历史阐释的多样性,或许
< 1 2 3 ... 5 6 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