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独自凭栏,浅吟低唱:《古诗十九首》中思妇形象解析
作者: 孙雪竹   来源: 世纪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思妇   痴情女   怨妇   商女  
描述: 《古诗十九首》中塑造了众多各具特色的思妇形象,这些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望穿秋水、忠贞不渝的痴情女形象;感时伤别,痛惜年华虚度的怨妇形象;外表光鲜、内心凄苦的商女形象。思妇们以一种至真、至情的理念呼出了内心的真实情感,颠覆了传统女性形象,散发出灿烂的光辉。
独自凭栏,浅吟低唱
作者: 孙雪竹   来源: 世纪桥·理论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思妇   痴情女   怨妇   商女  
描述: 《古诗十九首》中塑造了众多各具特色的思妇形象,这些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望穿秋水、忠贞不渝的痴情女形象;感时伤别,痛惜年华虚度的怨妇形象;外表光鲜、内心凄苦的商女形象。思妇们以一种至真、至情的理念呼出了内心的真实情感,颠覆了传统女性形象,散发出灿烂的光辉。
浅析茨威格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塑造
作者: 孙雪竹   来源: 华章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物塑想   茨威格   小说   女性  
描述: 以描写女性为主要内容的文学作品浩如烟海,但是以挖掘处于无意识激情中的女性心理、展示女性生活遭遇和情感见长的作家,恐怕非茨威格莫属了。他以"罕见的温存和同情"(高尔基语)致力于女性心灵的开掘,塑造了一批充满生命激情和人性光辉的"茨威格式"女性形象,她们丰美多姿、真纯痴情却又命薄缘悭,为世界文学长廊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生死场》:荒凉乡土中女性的暗夜与曙光
作者: 李雪梅   来源: 消费导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存在状态   女性意识   觉醒  
描述: 萧红以其对人生和人世间独特而深刻的思考在生死场中重墨描绘了女性东北乡土上载贫困、男权和时代风暴中挣扎的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命运,通过几个女性形象反映了乡土女性意识的朦胧觉醒。从《生死场》对女性形象的格外关注折射出萧红明显的女性意识。
是个性解放,还是生命的诉求?——对《雷雨》中蘩漪形象的再认识
作者: 李雪梅   来源: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蘩漪   个性解放   生命诉求  
描述: 蘩漪是曹禺先生塑造的众多女性形象中最丰富、最复杂也最具光彩的一位.在对曹禺作品的众多研究中,蘩漪被认为是追求个性解放和反封建的典型人物形象.本文试从曹禺先生的<雷雨·序>和蘩漪本人的言行入手,对蘩漪反抗行为的动机做一新的探讨.
命运孤舟横流沧海
作者: 王风雪   来源: 新语文学习·高中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安娜·卡列尼娜   人性   玛丝洛娃   复活   西伯利亚   托尔斯泰   文学活动   艺术成就   贵族阶级   长篇小说  
描述: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列宁称他是伟大的艺术家,在半世纪以上的文学活动中创作了许多杰出的作品。深刻思想和卓越的艺术成就,使托尔斯泰成为俄罗斯文学乃至世界文学中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托尔斯泰(1828-1910)出生在一个名叫“雅斯纳亚·波良纳”的贵族庄园。19世纪50年代,托尔斯泰在高加索入伍期间开始了文学创作,其处女作是《童年》,它与后来的《少年》《青年》构成“自传三部曲”。托尔斯泰退役回到家乡后,曾为农民子弟办学,后夭折。期间,他两次出国,写下《暴
抗拒性阅读与女性批评的建构——评凯特·米利特的《性政治》
作者: 吴笛   徐绛雪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   女性视角   抗拒性阅读   性政治   性的角色   女性主义  
描述: 凯特@米利特的<性政治>是女性主义批评的一个里程碑.她从性别差异入手,通过解构的方式,确定了重读文本、重新认识性别身份对再现女性形象的重要性,打破以往以男子为中心的创作、阅读和批评的规范,消解了传统上男性作家在文学中再现女性形象的权威性和可信性.以女性特有的生活经历、审美体验和批评视角对作品进行阅读和剖析,建构了一种女性主义的阅读和批评方式.
从《永远有多远》看铁凝小说对女性生存困惑的关注
作者: 张雪梅   来源: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存困惑   铁凝   小说   女性  
描述: 铁凝的小说《永远有多远》塑造了一个仁义善良的女性形象。小说的内涵却是这个女孩并不想成为这样的人,她是的不是她想是的。文章通过对小说的解读,探析了铁凝对女性生存困惑的深层关注。
没有翅膀的天使
作者: 李雪梅   来源: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作家   传统化模式   军旅小说   女性形象   文学研究  
描述: 新时期军旅小说中女性形象塑造存在一种传统化的模式,即:女性形象作为小说的“粉红色的装饰”和显现男性英雄的“镜子”,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服务于男性主角;对表现完美女性形象的偏爱,即“天使的梦想”;以“贤妻良母”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伦理道德规定。
一样钟情,两样风景:《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娇红记》中女主人公形象比较
作者: 李雪枫   来源: 中华戏曲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罗密欧与朱丽叶   女主人公   主人公形象   爱情悲剧   主要表现   莎士比亚   人文主义   孟称舜   女性形象   必然胜利  
描述: 《娇红记》全名《节义鸳鸯冢娇红记》,是明末孟称舜所著的一部传奇。《罗密欧与朱丽叶》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大戏剧家莎士比亚前期所创作的一部具有喜剧风格的悲剧。莎士比亚通过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故事,主要表现人文主义爱的理想,以及这种理想的必然胜利;孟称舜则通过申纯和王娇娘
< 1 2 3 ... 12 13 14 15 1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