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地方志中的女性形象:以民国时期华北地区为中心的考察
作者: 陈文君   来源: 南开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描述: 地方志中的女性形象:以民国时期华北地区为中心的考察
韩国青春偶像剧近年来创新发展及传播研究——以2013-2014年主要作品在中国传播为例
作者: 陈文婷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韩国青春偶像剧   中国市场   创新传播  
描述: 自1997年韩国长篇家庭喜剧《爱情是什么》进入中国电视剧市场后,韩剧的崛起引起中国、亚洲乃至世界的广泛关注。其中,韩国青春偶像剧作不仅在本土赢得很好的市场口碑和商业效益,在海外的传播效果也非常好,在中国的影响力更为强大。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重点关注2013年-2014年度之间的韩国青春偶像剧。论文首先关注韩国青春偶像剧的发展及其在中国的传播,重点分析研究韩国青春偶像电视剧对中国青春偶像剧的影响以及对中国青年亚文化的影响。其次,就韩国青春偶像电视剧在将生活故事戏剧化、神幻化,明显品牌化和唯美化,以及拍摄电影
《诗经》弃妇诗研究
作者: 陈文月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弃妇诗   诗经   男尊女卑   弃妇形象  
描述: 《诗经》里面的弃妇诗是记录古代不平等婚姻的真实文献,在艺术表现上是后世弃妇诗的典范。弃妇诗在后世成为了一种特定的文学类型,有重要的文学地位和较高的研究价值。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研究:绪论部分,本文首先明确了本文的研究范围,并对弃妇诗做了定义和文本内容界定,分析了研究的意义所在。在对前人《诗经》弃妇诗的研究做回顾的同时,提出了自己研究的目的。本文正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社会历史发展变化与两性地位的变化、礼乐文明和婚恋观变化分析了当时弃妇诗产生的原因。第二部分通过对弃妇诗文本内容的梳理,从被弃前
消费时代的异国之恋:90年代汉语小说中的一种文化现象解读
作者: 陈文烨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异国情爱   消费社会   身份认同  
描述: 1990年代以来,当代华文文坛上出现了这样一些作品,它们均以东方女性和西方男性的情感纠葛为叙事模式进行描写,并且作者多为女性。在这些文本之中,一类是内地女作家创作的小说,以王安忆的《我爱比尔》和卫慧的《上海宝贝》为代表,均以上海为背景;另一类可以作为比较的是以严歌苓和虹影为代表的新移民作家的作品。 本文通过对这些女性作家作品中的“异国恋”叙述模式的梳理,可以看到一批怀抱“进步”梦想在上海这个现代化大都市生活的年轻女性,她们的精神与生活状态是值得关注的。本文试图借助她们敏锐而独特的视角,来分析异国形象、异国
汉语语用能力测试评分员效应的实证研究
作者: 陈文捷   来源: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评分员比较   多层面分析   汉语语用能力   评分员效应  
描述: 本文主要通过控制评分员变量,研究评分员的评分员效应,包括整理严厉度差异、与评分标准的交互作用、集中趋势以及与试题之间的交互作用,来探讨不同变量评分员之间的评分行为差异。总共有6位评分员及30位受试参与了该研究。在6位评分员当中,3位来自中国北方地区,3位来自南方地区,3位男性,3位女性。研究结果显示,6位评分员的内部一致性信度都在可接受范围之内,但评分员间严厉度差异较大,存在18个严厉度层级。由于牵涉到了社会变量,评分员显示了较多且复杂的评分员---试题的交互作用。评分员组间也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北方评分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妇女解放运动研究
作者: 陈文霞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妇女解放运动   陕甘宁边区   抗日战争时期   中国共产党  
描述: 本文通过考察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妇女解放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及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分析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妇女解放运动的特点及其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全面揭示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妇女解放运动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取得的成就,总结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妇女解放运动的历史经验。本文共可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第二部分是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妇女解放运动的历史背景,其中又可分陕甘宁边区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与抗日民主政权建立之前边区妇女的生活状况两部分内容。第三部分是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妇女解放
既需要马克思,也需要阿伦特
作者: 詹妮弗·林   陈文娟   来源: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马克思   阿伦特   异化  
描述: 本文从三个方面考察阿伦特和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区别和联系。首先,关于异化的来源,阿伦特认为,我们的异化来自于客观的、物质的世界;而马克思更多关注自我的异化,这是一种更主观性的关注。其次,关于工作和劳动的区分在异化理论中的地位,阿伦特认为,两者的区分至关重要,正是这种区分的现代丧失导致了世界异化的不持久性;马克思认为,两者的区分并不重要,因为世界异化不在于产品是否持久,而在于谁享有它。最后,两位思想家在异化理论方面有更多的相似性,一方面,他们都把理论建立在唯物主义或客观主义基础上,赋予行动以核心地位;另一方面,
五四时期先进分子女权观的演变
作者: 谢水湘   陈文联   来源: 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四”时期   妇女解放思想   演变  
描述: “五四”时期先进分子的妇女解放思想经历了一场新的演变:一是由争取“个性解放”转到“阶级解放”;二是由关注“第三阶级妇女运动”转到“第四阶级妇女运动”;三是从以资产阶级女权主义为目标转到争取社会主义前途。这些变化趋势的产生是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和发展综合影响的结果。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的基本经验
作者: 陈文联   周世保   来源: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基本经验  
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妇女理论与中国国情及妇女运动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并把两者有机地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际以及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实践中去,这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的最基本经验。在这里,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全面把握中国国情及妇女运动的实际情况,广泛吸取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始终代表广大妇女的根本利益,都是必须坚持的原则。
论辛亥革命时期知识女性的政治觉醒
作者: 陈文联   刘翔   来源: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辛亥时期   政治觉醒   知识女性  
描述: 辛亥时期知识女性在20世纪初的中国政治舞台上演出了一场惊天动地的活剧,显示了中国妇女的政治觉醒和巨大力量。这种政治觉醒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振笔墨,洒墨泪,唤醒女界参政意识;弃脂粉,事铁血,投身反帝反清斗争;结团体,争权利,启动近代参政生活。辛亥知识女性的政治觉醒,是先进女性面对创巨痛深的历史变局而产生的救亡图存的时代召唤与迅猛而来的近代西方文化在特定的时空点交叉碰撞的产物,它揭开了近代中国女权的先声,在近代中国妇女运动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 1 2 3 4 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