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历史困境与女性命运:评严歌苓的《小姨多鹤》
作者: 陈俊   来源: 小说评论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历史叙事   人性   新历史小说   社会历史   困境   女性命运   东方女性   小环   女性形象   严歌苓  
描述: 陈思和为严歌苓《第九个寡妇》所写的"跋语"中称其为"新历史小说",是"宏大的历史叙事与个人传奇经历的结合",这样的定位用之于《小姨多鹤》也是比较确切的。读《小姨多鹤》,"历史"就影影绰绰地浮动在小
欲海中的寻梦者——《胡美丽的故事》中女性的境遇与表达
作者: 陈俊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存境遇   诗歌   《胡美丽的故事》   悲剧意识   女性形象  
描述: 欲海中的寻梦者——《胡美丽的故事》中女性的境遇与表达
论约翰·斯坦贝克小说中的女性世界
作者: 陈俊松   来源: 世界文学评论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物   斯坦贝克   美国小说   女性形象  
描述: 在不少批评家看来,斯坦贝克的小说几乎都是男人的世界,他是一个典型的厌女作家。从女性批评的视角,对斯坦贝克的主要作品进行解读,我们不难发现其实他对女性怀有一种爱恨交织的矛盾情怀。在小说中,他既沿袭了男性作家将女性类型化的传统,刻画了不少"圣母与妓女"或"天使与魔鬼"式的极端面孔,又满怀关切地再现了那些真实可信、个性鲜明的女性。斯坦贝克的小说揭示了大萧条背景下女性的生存逻辑。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写作及女性主义批评
作者: 陈俊华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弗吉尼亚.伍尔夫   女权主义   女性主义批评   女性写作  
描述: 作为意识流小说大师的弗吉尼亚·伍尔夫已被学术界广为研究与认可,但作为女性写作和女性主义批评先驱的伍尔夫仍待进一步研究。通过分析伍尔夫的《达罗卫夫人》的创作手法,指出其意识流手法契合主人公克拉丽莎的心理特征,从而疏离了主流写作传统,达到了一种解放的自由境界,是女性创作的典范;而伍尔夫的《一间自己的屋子》是最早的男性作者笔下的关于女性人物和女性作者写作的探索,乃女性主义批评的源头。同时,伍尔夫战前为妇女投票权的努力及作为女性合作协会参与者的行动激发了人们对女性社会地位的诸多思考。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写作及女性主义批评——以《达罗卫夫人》和《一间自己的屋子》为例
作者: 陈俊华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权主义   女性主义批评   女性写作   弗吉尼亚·伍尔夫  
描述: 作为意识流小说大师的弗吉尼亚·伍尔夫已被学术界广为研究与认可,但作为女性写作和女性主义批评先驱的伍尔夫仍待进一步研究。通过分析伍尔夫的《达罗卫夫人》的创作手法,指出其意识流手法契合主人公克拉丽莎的心理特征,从而疏离了主流写作传统,达到了一种解放的自由境界,是女性创作的典范;而伍尔夫的《一间自己的屋子》是最早的男性作者笔下的关于女性人物和女性作者写作的探索,乃女性主义批评的源头。同时,伍尔夫战前为妇女投票权的努力及作为“女性合作协会”参与者的行动激发了人们对女性社会地位的诸多思考。
全国人大常委会妇女权益保障法执法检查组来我省检查
作者: 陈俊生   晨钟   来源: 吉林人大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实施情况   全国妇联   执法检查   司法委员会   妇女权益保障   省政府   男女平等   基本国策   全国人大常委会   妇女组织  
描述: 从3月22日至27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姜兴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内务司法委员会委员、全国妇联副主席陈秀榕率领的全国人大常
都市中的“自我”迷失者——谈新感觉派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陈俊芳   鲁虹虹   来源: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感觉派   人物   迷失  
描述: 新感觉派曾风靡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是我国第一个运用现代主义手法创作的流派。新感觉派作家成功地刻画出了生活在都市中的人。文章主要是分析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在快节奏、机械、荒谬、支离破碎的都市生活中,他们无所适从,普遍带有自我迷失的特征。
河北省妇联召开五届三次执委扩大会议
作者: 陈俊   孙喜云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妇女组织与活动) 年份: 1981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河北省妇联召开五届三次执委扩大会议
从徐灿的作品看其品格美
作者: 陈俊陵   王素萍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徐灿   《拙政园诗余》   品格美  
描述: 翻开中国文学史,女性文学往往经验化、故事化、边缘化、客体化。但徐灿作为蕉园七子之一,她的创作除了离别之恨、遗弃之怨、寡居之悲、相思之苦之外,也涉及了一些社会重大题材,表现了其非同一般的高尚人品,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