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是有才华、有理想的
-
作者:
钱学森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妇女组织与活动)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中国妇女是有才华、有理想的
-
花为谁红(上海重工业女工结构性调整面面观)
-
作者:
钱豪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妇女组织与活动)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花为谁红(上海重工业女工结构性调整面面观)
-
访埃及第一夫人
-
作者:
钱满素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妇女组织与活动)
年份:
1981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访埃及第一夫人
-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思潮的演变
-
作者:
钱东霞
来源:
艺术品鉴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话语权利
当代
女性文学
思潮
-
描述:
本文通过对出现在中国大陆当代最引人注目的女性文学思潮现象进行分析,认为大陆女性文学思潮以话语权的争取为原动力,历经始发、持续和高潮三阶段的发展,在本土资源和外来女性主义思想双重作用下,目前已进入多元分化时期,探索性文学思潮形成背景、话语资源及演变形态。
-
女性学论纲
-
作者:
钱焕琦
来源:
江苏社会科学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学
社会地位
研究
女性
-
描述:
女性学的研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对女性学的研究成果,应以科学的方法加以认识和审视;应从多学科的角度,科学地研究女性本身的特殊禀赋和潜在能力;世界各国女性与文化的差异最本质地展示出女性的真实面貌;女性对社会资源和家庭资源的占有与支配状况是决定妇女社会地位的关键。女性学的研究方法是多样化的。作为课程开设,女性学应有自己独特的目标。
-
从家族文化传承看清代泰州女性文学繁荣的原因与特征
-
作者:
钱成
来源: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代
泰州
家族化
女性文学
繁荣
-
描述:
在泰州地域文化史上,清代的女性文学曾繁荣一时。清代泰州女性文人人数众多,创作成就显著。他们中大多数出身本地区文化世家,而家族化也因此成为清代泰州女性文学繁荣的最主要的原因与最显著的特征。
-
关于女性学课程的思考及女性文学教学实践
-
作者:
钱虹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学”课程
女性文学
思考与教学
-
描述:
进入21世纪以来,有关“女性学”的研究随着女性主义思潮全球化的传播已日益成为一门“显学”,开设这方面课程的高校已越来越多。“女性文学”作为同济大学女性特色系列课程之一,具有特殊的性别文化意义,在教学实践中力图彰显20世纪女性文学的独特风貌及其女作家的创作优势与风格特征,并立足于教材编撰与课程建设。
-
关于女性文学及其批评理论的当前意义
-
作者:
钱虹
来源: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文学批评
女性写作
“世界华文女作家丛书”
女性阅读
-
描述:
从文学与性别的视角追溯、梳理关于女性主义文学及其批评理论在当今世界的发展历程及其现状,以此来说明世界华文女作家丛书在当下出版的意义。就女性写作的历史而言,其文学创作受到过歧视甚至是蔑视绝非孤立现象。一般被批评家认为是女性作品的缺点或短处,如果采取一个新的角度,就可以视为恰恰是女性文学中带有普遍性的某种特色。随着越来越多的女作家在作品中描写自己的生活感受和经验并形成其创作特色,恰恰丰富和更新了已有的文学传统。女性阅读与女性写作具有不同的涵义。
-
当代台湾女性文学的发轫及其主题
-
作者:
钱虹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婚恋小说
怀乡文学
台湾女性文学
-
描述:
本文结合战后至50年代台湾女性文学发轫期的历史、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论述了当代台湾女性文学产生的文化背景及其时代机遇,论述了以“乡愁散文”和婚恋小说为代表的女性文学在台湾文学史上的价值。
-
任访秋先生对现代文学研究的历史贡献:兼谈刘增杰和河大文学院学术团队与传统
-
作者:
钱理群
来源: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周作人
新文学史
学术传统
八十年代
中国新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史
文学院
学术团队
现代文学研究
河南大学
-
描述:
当志熙在电话里告诉我,河南大学文学院近现当代同人发起,要召开任访秋先生的学术思想研讨会,并讨论"刘增杰、刘思谦先生与河南大学学术传统"时,我的第一个反应是,即使不能与会,也要作一个书面发言。因为我隐隐觉得,自己好像和河南近现当代学术界之间,有一种"缘分",不仅因为任访秋先生是和我的导师王瑶先生同代的我一直心仪的前辈,刘增杰先生更是我心目中的我们学科的第二代学人的重要代表,和刘思谦先生虽然仅有一面之缘,但她的当代文学、女性文学研究也是我所关注的,二刘之后的关爱和、解志熙、沈卫威等中年学友,以及更年轻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