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李大钊与妇女解放运动
作者: 郭萍   李飞   来源: 自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参政运动   妇女解放运动   女权运动   中国妇女解放   妇女运动   妇女解放思想   李大钊   贞操   个性心理品质   选集  
描述: 五四时期,中国妇女解放问题争论得颇为激烈。当时出现的许多妇女解放思想流派,由于立足于非马克思主义立场,因而都是昙花一现。只有李大钊等人,运用马列主义的基本理论去分析中国妇女解放的若干问题,逐渐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妇女解放思想体系,从而给中国妇女解放运动造成深远的历史影响。在建党七十周年之际,本文旨在介绍李大钊对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深切关注及其重大贡献,以纪念这位非凡的共产主义战士。
论李宗吾《怕老婆哲学》之历史背景
作者: 李飞   赵绍成   唐自力   郭萍   来源: 求实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封建礼教   女权运动   男女平等   抗战时期   妇女运动   失去重心   五伦   国民政府   哲学   五四运动  
描述: 李宗吾,四川富顺人,原名世全,少时入学后改名为世楷,字宗儒,表示宗师儒家。早年加入同盟会,长期从事教育工作。25岁思想大变,在成都读书时,以为儒家学说缺点殊多,宗孔子之儒家不如宗自己,故改名为宗吾。他为人正直,聪颖机智,治学严谨,几十年间目睹人间冷暖,看透宦海浮沉,1912年,愤而写出《厚黑学》一书,开创了厚黑学派的一家之言,后被誉为影响中国二十世纪的十大奇才怪杰
浅析唐代仕女画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郭萍   来源: 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唐代仕女画   女性形象   仕女画  
描述: 中国绘画在唐代走向了风格的成熟和创作的繁盛阶段,其中人物画的成就及其显著,在中国绘画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其中以张萱和周防两位画家的仕女画为代表,唐代,绮罗人物盛行,给五千年的绘画史增添了光辉的一笔.
任性的孩子,气喘吁吁的母亲―《洛莉塔》中母女关系、女性身体与俄狄浦斯情结
作者: 郭萍   来源: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洛丽塔   俄狄浦斯情结   母女关系   身体  
描述: 文章从母女关系、女性形体、俄狄浦斯情结等角度解读《洛莉塔》小说文本,揭示《洛莉塔》中的母女关系以及男性话语霸权对女性形象塑造的控制。
任性的孩子,气喘吁吁的母亲——《洛莉塔》中母女关系、女性身体与俄狄浦斯情结
作者: 郭萍   来源: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俄狄浦斯情结   母女关系   身体   《洛丽塔》  
描述: 文章从母女关系、女性形体、俄狄浦斯情结等角度解读《洛莉塔》小说文本,揭示《洛莉塔》中的母女关系以及男性话语霸权对女性形象塑造的控制。
论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中女性形象塑造
作者: 郭萍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内涵   女性题材   中国工笔人物画  
描述: 中国工笔人物画历史悠久,它以精谨细腻的笔法描绘对象,给人以工整、细腻、严谨的感觉,特别是以女性作为题材的工笔画更是人物绘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纵观历史,以女性为绘画创作题材屡见不鲜,自唐以来,中国工笔仕女画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以张萱、周昉为代表,通过他们对当时贵族妇女人物生活的种种描绘,使得当时女性题材的表现成为中国绘画发展史上的高峰。宋元以后,从审美形式到表现内容发生了较大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讲,女性题材的作品在数量和质量上也有所下降。但到明清两代,与儒家理学对中国社会影响相匹配,表现孱弱女子风格,形成了
2011年中国古典诗歌研究硕士论文索引
作者: 李飞   来源: 中国诗歌研究动态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暨南大学   诗学思想   杜甫诗歌   延边大学   诗歌研究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古典诗歌   诗歌理论   中国古典文献学   唐诗研究  
描述: 01.中古诗歌中的女性形象研究//王小燕//郑利华//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摘要】有关中古诗歌女性形象的研究虽成果颇丰,但讨论的问题大多集中于类型化的女性形象分析及对女性形象文化意义、思想意义的阐释,且以宫体诗中的女性形象为研究的重点。本文以为这一领域仍存在待拓展的研究空间。中古诗歌女性形象研究的意义并不仅限于对上述内容的揭示,
2011年中国古典诗歌研究博士论文索引及摘要
作者: 李飞   来源: 中国诗歌研究动态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咏物   格调说   思想意义   中国古代文学   诗歌理论   中国古典诗歌   游仙   形象分析   宫体诗   楚辞学  
描述: 01.中古诗歌中的女性形象研究//王小燕//郑利华//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摘要】有关中古诗歌女性形象的研究虽成果颇丰,但讨论的问题大多集中于类型化的女性形象分析及对女性形象文化意义、思想意义的阐释,且以宫体诗中的女性形象为研究的重点。本文以为这一领域仍存在待拓展的研究空间。中古诗歌女性形象研究的意义并不仅限于对上述内容的揭示,
微探钗、黛二人不同称谓原则之缘由
作者: 李飞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钗黛   不同称谓原则   原因  
描述: 林黛玉和薛宝钗是《红楼梦》中最重要的两位女性人物。值得注意的是,书中其他人物对钗、黛二人的称呼规则并不一样。对林黛玉的称呼原则是姓加称呼者的属性关系,而对薛宝钗的称呼是名字的第一个字加称呼者的属性关系。周汝昌先生曾对此问题提出过独到见解,本文在探讨周汝昌先生的观点同时,提出一些新的想法。
中国共产党创立初期(1921-1927)人才培养与使用研究
作者: 李飞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人才培养   人才使用   中国共产党  
描述: 为政之道,在于用人,兴邦大业,在于人才。人才资源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振兴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人才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人才是关键,主要要靠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论文通过对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人才培养与使用进行各方面梳理和历史分析,总结出中国共产党早期人才培养与使用的特点和方法。为新世纪我国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国梦的民族复兴伟业的人才战略提供历史经验的借鉴。论文主要包括六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绪论。中国共产党创立初期人才培养与使用的研究背景,即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