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郝婷婷,张雪,李静】搜索到相关结果 78 条
-
丁玲的女性现代性体验书写——延安女作家群研究之一
-
作者:
李静
来源:
社会科学论坛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介入叙事
丁玲
现代性
“断零体验”
-
描述:
丁玲作为延安女作家群中的重要一员,她20世纪40年代的女性文学作品以一种反叛传统的现代性姿态,审视女性在传统向文明转型过程中的现代性体验和心灵困境。丁玲对现代性体验的书写,是以外来者“介入”的叙事方式,展现“外来者”和文本中的女性在遭受时空分离的生存处境之后,孤零的心理体验和无助的内心伤痛。这种体验又成为促使她们对时空进行重组,渴望生存境遇发生转机,并不断揭露和批判传统,进行现代性改造的动力。
-
职业女性劳动权益保障的女性学视角
-
作者:
李静
来源: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职业女性
性别文化
性别分工
劳动权益保障
性别意识
-
描述:
社会的整体和谐、进步与发展,需要特别关注和保护社会群体中的特殊人群和弱势群体。职业女性的劳动权益以就业、工资、特殊劳动保护为核心,受性别文化、性别分工和性别意识的影响,职业女性的劳动权益处于保护难的状态。各级工会应用女性学视角深刻分析这一问题的成因,提出合理的政策主张,对职业女性的劳动权益实现有效维护,为推进社会整体和谐作出应有的贡献。
-
20世纪90年代以来女性文学的写实走向
-
作者:
李静
来源: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写实走向
20世纪90年代
女性文学
-
描述: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理论包括三个层次:基本原则(文学的客观真实性),思维方式(典型性思维),特征性手法(真实而典型的细节描写等写实手法)。20世纪90年代以来女性写作在现实主义三个层面上,显露出新的写实趋向:采取自传体、半自传体或回忆录的文体形式,通过对女性自恋、自爱、自慰、性爱或肉体狂欢的细节描写,塑造了一系列患有幽闭症而性格怪癖或者放纵欲望的女性典型,发现了被社会传统的群体经验所压抑与遮蔽的女性生活空间,颠覆了男性中心社会的历史和文化,表现出较强的批判精神和自审意识。但是狭窄的个人视角、欲望的偏执、肉身
-
对女性减肥的社会学解读
-
作者:
李静
来源:
法制与社会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身体
女性减肥
工具化
-
描述:
作为一种流行现象,减肥的风潮悄悄的在我们的生活中兴起,无从查证缘起于何时,但等到引起大家注意的时候,身边的女性都已成了追瘦一族,明明已经弱不禁风,还在高喊着减肥的口号。借用女性学的观点,女性的减肥行为体现了男性文化对于女性身体的规训。女性对于形体标准的过分追求,势必为女性的自强、自信、自我认同带来负面的影响。
-
朱淑真诗词在宋代传播与接受考
-
作者:
李静
来源: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宋代
诗词
传播与接受
朱淑真
-
描述:
朱淑真是我国女性文学史上一位重要人物,其诗词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但她的文名在宋代并不彰显,本文从宋人口传、专集出版、选本、评论等几方面考究当时对朱淑真诗词传播与接受的情况。
-
迪士尼动画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嬗变
-
作者:
李静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仙履奇缘
角色设计
文化标志
动画电影
《花木兰》
爱情故事
迪士尼
人物形象
人格特点
辛德
-
描述:
美国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就是迪士尼公司所出产的动画片,其也是全球范围的重要文化标志。迪士尼所出产的动画电影中,塑造的女性人物形象有多种类型,如女英雄、公主等,不同的人物类型虽然有着自己的人格特点也就是差异性,但是其人物形象也具有一定的共同点,正是人物所具有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使得人物形象具有更加独特的人格魅力,大大影响着不同国家、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的观众。通过对不同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并且借助
-
如何通过演唱塑造聂耳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以《梅娘曲》为例
-
作者:
李静
来源:
通俗歌曲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梅娘曲》
女性形象
聂耳作品
-
描述:
清末民初,"民主"与"科学"思想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特定历史条件下,革命歌曲作为特殊时代的特殊产物,深受人们喜爱。这些歌曲在20世纪30年代唤醒了无产阶级自由、改革的意识,封建思想在某种程度上被打破。聂耳在这种复杂的历史环境下,不仅创作了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革命歌曲,而且还创作出一系列女性题材的抒情歌曲,如《梅娘曲》、《塞外村女》、《铁蹄下的歌女》等。通过这些歌曲,他以独特的视角关注了那个时代处于弱势的女性群体,在他创作的抒情歌曲中的女性形象不再是传统的、思想保守的旧社会的妇女性格特征,而是在新革命时代下勇
-
当代中西方电影对国人想象与现实研究
-
作者:
弥沙
张雪莹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影
国人想象
离散文学
中国符号
《喜福会》
-
描述:
在当代,中国元素在西方电影中不断增加,成为吸引国人的一个重要方面。摄制于1993年的电影《喜福会》改编自同名小说,反映了在美国的几个中国家庭中的女性形象。由于作者谭恩美自幼在美国生活,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许多误解,其作品中的中国人物形象和他们外在的那些能体现其母国元素的中国符号失去了象征意义,导致电影意义的疲软和缩水。而改编自同名小说的电影《金陵十三钗》,由于其作者严歌苓有着中国的成长经历,张艺谋以此为基础,创造出文化意象丰满的中国人形象,满足了观众对中国人物的想象。
-
中共福建省委妇女部的成立与闽西苏区妇女运动
-
作者:
张雪英
郭济汀
来源:
福建党史月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历史作用
中共福建省委妇女部
历史背景
发展过程
-
描述: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级党的组织和苏维埃政府都设有妇女组织。随着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形成,妇女组织也普遍建立起来。从中共中央到各省委、特委、县委、区委,都设有妇女工作委员会(或称妇女部),配备妇女工作委员会书记(妇委书记,或称妇女部长)和专职妇女干事。本文从中共福建省委妇女部成立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及历史作用加以论述,阐述闽西苏区妇女运动对中国革命的贡献。
-
杰克·伦敦的女性观
-
作者:
李静波
来源:
时代文学(上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观
男女两性异同观
杰克·伦敦
-
描述:
杰克·伦敦这位一向以塑造男性英雄式人物见长的作家也十分关注女性的生存状态,并对他所处时代的女性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通过在作品中塑造一大批有别于传统定义的女性形象,杰克·伦敦让世人看到了他进步的女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