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关于母性的不同叙事——现、当代女性小说的一种解读
作者: 郑春凤   来源: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指认   母性   女性文学   性别  
描述:  关于母性叙事的研究,源于对性别意义的深层思考。不同时代的作家对母性注入了相近而又相异的文化语义,当母性话题由女性自我来言说时,便具有了自我性别指认上的努力及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还是女奴的象征”:鲁迅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深层论析
作者: 郑璀宇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鲁迅   女奴   女人   女性形象  
描述: 鲁迅以其独特的视角在中国文学史上塑造了一系列成功的女性形象。他的小说以对中国历史文化和道德伦理的深刻洞察,深入揭示中国女性的生存状况和生存意识,并探究她们悲剧性命运的历史根源。鲁迅谈论女性解放是与人的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人”是鲁迅思考问题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并且是评判一切的价值尺度。以鲁迅对“人”的标准来看,在他的小说中并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女人。无论是青年妇女、中年妇女还是老年妇女,似乎都无法或未能摆脱精神根柢里的奴性。他笔下的大多数女性只不过有的是暂时做稳了的奴隶,有的想做奴隶而不可得。在中国,女
一位叛逆女性的寻求自我之路:凯特·肖邦笔下的美国新女性形象爱德娜
作者: 郑婷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国文学   《觉醒》   新女性形象  
描述: 该文探讨了爱德娜寻求自我价值实现的完整过程,包括:前奏;起因;开始;进步和升华.主体分为四大章节.第一章首先分析小说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欺骗、奴役女性的维多利亚时代的男权社会,它对解释爱德娜逐渐变化的言行起关键性作用;随后论述了爱德娜开始觉察到的压抑感,也正?
扬理论风帆,谱写少数民族女性平等与发展的新篇章——中国少数民族妇女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回顾
作者: 郑玉顺   来源: 第三届妇女发展与进步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妇女地位   少数民族   民族女性   妇女组织  
描述: 本文对中国少数民族妇女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文章指出, 十年来,中心的研究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先后承担了“中国少数民族女性的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研究”等六项部级科研项目,成功主办了中国少数民族妇女问题和平等与发展妇女问题学术研讨会,分别在1998年、2001年以“妇女平等与发展”为主题成功地召开了两次大型的国际学术会议,以其丰富而广泛的议题及自身特色被《中国妇女报》、《民族团结》等新闻媒体誉为跨民族、跨文化、跨世纪的交流盛会。
一种女性文学的新启迪——比较王安忆《桃之夭夭》与“身体写作”
作者: 白军芳   郑升旭   来源: 小说评论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桃之夭夭》   王安忆   文学题材   中国   文学评论   长篇小说   女性文学   “身体写作”  
描述: 一种女性文学的新启迪——比较王安忆《桃之夭夭》与“身体写作”
日本战后女作家群体的形成及原因
作者: 郑宝香   俞贤淑   来源: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作家群   原因   女性文学  
描述: 战后,可以说是日本女作家辈出的鼎盛时期。女作家们以独特的视角,细腻的情感、笔触发表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反映了那个急剧变革的时代,为日本文学带来了一股清风。列举了战后女性文学中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并论述了女作家群体形成的原因。
民族院校女性学科建设势在必行
作者: 郑玉顺   杨玉   戴成萍   来源: 第三届妇女发展与进步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女性学科   高等教育   民族院校   学科建设  
描述: 本文对族院校女性学科的建设进行了探讨。文章围绕中国高校女性学科建设的进程与特征、民族院校开展女性学学科建设的重要意义、民族院校开设女性学和女性人类学教学的设想等进行了探讨。
中国女性学学科:新契机下新进展
作者: 魏国英   郑玉顺   唐觐英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女性学   学科建设   研究进展  
描述:  女性学自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问世以来,学科体系日益细化和深化,并进入了高等教育序列,研究队伍也不断壮大,从不成熟走向比较成熟。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