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志贺直哉文学に(?)ける女性像:『暗夜行路』を中心に
作者: 郑香花   来源: 延边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变化   志贺直哉   母爱   暗夜行路   女性形象  
描述: 志贺直哉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横跨明治、大正、昭和三个历史时期的作家,是日本文学流派之一的“白桦派”的代表作家。他的文章简洁明快,并经过反复推敲,被称为“没有多余话的文章”,不但影响了明治、大正、昭和时代的很多作家,还被誉为“小说之神”。志贺直哉一生撰写了两百多部作品,这些作品基本上都是短篇小说。但《暗夜行路》却是长达25年完成的作品。这部作品集中体现了他的文学作品从初期到后期的特征。因此要研究志贺直哉的作品,对他的唯一的长篇小说《暗夜行路》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对《暗夜行路》这部作品的研究论著虽然数目众多,其
2000年-2011年间中国电视广告中儿童性别歧视现象变化研究
作者: 郑旻浩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内容分析法   性别歧视   儿童形象   女性形象  
描述: 虽然我国早在1989年就施行了改革开放,与世界发展架起了桥梁,但是到2000年之前的若干年间,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仍未得到显著改。在早期以儿童为主要形象的电视广告中,男孩与女孩出现的频次有显著差别。即便男女同时出现在同一画面上,男孩的角色地位以及镜头比例也明显大于女孩。此外,电视广告成功构建了这样一种拟态环境:男孩女孩的性格特征与其性别有关联性——男生通过多年的广告宣传被塑造成了活泼好动、调皮外向的代名词;而女生则被框定在顺从温婉、听话懂事的范围内。本文以计划生育逐渐开放、单独二胎政策刚刚正式提出为背景,通
文学书写中知识女性职业形象的变迁(1917-1949)
作者: 郑坚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职业女性   现代文学   知识女性  
描述: 近代的中国社会处在激烈变革之中,在“自由”和“平等”的时代强音中,在寻求国家独立富强的过程中,男性精英们发现了“女性”,“她们”渐渐地从五千年的历史中开始浮出了“地表”。在此语境下,本文通过对现代文学文本中职业妇女形象的分析,考察知识女性迈向社会成为职业女性的原因及可能性,深挖新旧思想交替作用下的心理和思想根源,进一步深入研究“她们”的生存状态,从而得出可供参考的文学出路想象。本文综合运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归纳法、分析法和比较法进行研究,得出一个相对客观、整体的现代文学中职业女性的形象探究。全文除引言
解放潘多拉:贝娄四部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和两性关系研究
作者: 郑丽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描述: 解放潘多拉:贝娄四部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和两性关系研究
明清之际女山人研究——以吴山、黄媛介、王端淑为中心
作者: 郑梦媛   来源: 厦门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山人   吴山   黄媛介   王端淑  
描述: 明清之际,女山人应运而生。她们的出现不仅是明清女性文学繁荣的缩影,更展现出有别于中国古代传统女性的特殊风貌。本文以吴山、黄媛介、王端淑三位具有典型意义的女山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而对女山人的实际状况、积极意义、时代局限性作进一步透视。本文分前言、正文、结语三部分。前言主要介绍选题缘起、研究现状、研究目标及方法三部分内容。正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主要从含义、特征、形成原因三个方面进行阐述。首先,从男山人、闺秀、名妓、职业妇女等相关概念中辨析女山人的含义;其次,阐述女山人三大表现特征,并对三位女山人进行身份认定;
弗兰纳里·奥康纳小说中的象征意象研究
作者: 朱郑毓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象征意象   弗兰纳里·奥康纳  
描述: 弗兰纳里·奥康纳(Flannery O’Connor)作为美国南方杰出的女作家,在其短暂的39年生命中始终奋力写作,不但写就了两部长篇小说,更是完成了31篇短篇小说,在小说写作上取得了独特的成就。当与奥康纳同时代的南方作家福克纳在作品中设置各种具有原型意义的意象,构成复杂的隐喻和象征之时,奥康纳同样继承了美国文学中的象征主义传统,把象征意象运用在自己的小说中,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小说篇幅之短促带来的不足。论文主体部分从情节发展、形象刻画、主题表达三方面出发分析奥康纳笔下的象征意象的作用。第一部分考察象征意象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女性电影的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郑磊   来源: 广西民族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女性导演   女性意识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描述: 在本论文中,“女性电影”指的是由女性导演执导的以关注女性的生存环境或表现女性的自我意识为题材的具有一定女性主义色彩的电影作品。在中国百年电影史上,女性导演创作的电影文本具有特殊的研究意义,她们采取的独特的性别视角,赋予了镜头下的女性形象和男性形象丰富的内涵,她们虽未标榜为女性“立言”,却处处表现出摆脱传统父权制话语的束缚、建构女性独立意识的欲望。正因为此,本论文选取20世纪90年代至今近二十年间的女性电影文本,力图从多个层面对其所蕴含的女性意识与女性话语进行解读。论文“绪论”部分,主要界定研究的对象,介绍
用精神分析女权主义解读麦琪自我意识的觉醒
作者: 郑秋红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精神分析女性主义   乔治·艾略特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   父权制自我意识  
描述: 乔治·艾略特在其著名的作品《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充分展现了在其生活的维多利亚时期,以男权为主导的社会对女性言行举止和道德规范的要求。问世以来,这部小说的结局部分一直广受关注。许多学者纷纷表达其困惑和质疑,他们认为主人公麦琪的死亡结局完全不符合逻辑,非常突兀。本文将尝试利用精神分析女权主义理论来论证小说的结局符合作者的写作意图,并分析作者安排麦琪死亡的深刻用意。该小说中,主人公麦琪在她短暂的一生中,虽常常受到来自家庭与社会的压力,一直努力实现自我意识的觉醒。本文立足于对麦琪自我意识成长过程与发展变化的讨论
论吉本芭娜娜前期作品中的年轻女性像
作者: 郑秋迪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不幸   设定意图   成长   吉本芭娜娜   年轻女性  
描述: 吉本芭娜娜是日本当前有名的女作家,本名吉本真秀子,是著名评论家、诗人吉本隆明的次女。1988年,吉本芭娜娜凭借小说《キシチン》在日本文坛崭露头角,成为日本现代文学的代表性女作家。与村上春树并称为日本文坛的双壁。她的作品不仅被年轻女性所喜爱,连续荣登畅销书排行榜,还接连获得了海燕新人奖、泉镜花文学奖、艺术选奖新人奖、山本周五郎奖等等文学奖。因此日本报纸杂志界一时出现了“吉本芭娜娜现象”。进入90年代后,因其小说被翻译成外国语言而被海外所熟知,与此同时,在日本国内又迎来了“第二次芭娜娜热潮”。目前,吉本芭娜娜
《北洋画报》:中国服饰的时尚审美(1926年-1937年)
作者: 郑若之   来源: 暨南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北洋画报》   服饰   女性主义   时尚审美   性别  
描述: 创刊于20世纪初的《北洋画报》是中国现代历史的一扇窗口。本文通过对《北洋画报》中电影明星、名媛闺秀、服饰广告、时装画设计、服饰评论等诸多服饰时尚内容等方面的分析与研究,拟展现或还原20世纪20、30年代中国民众的服饰审美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中的变化。 《北洋画报》经历了一个产生-发展-繁荣-衰弱的历史轨迹。它以“传播新时事、提倡新艺术、灌输新知识”为办刊的宗旨,而一报多刊、女性视角、广东情节则是它的特色所在。透过《北洋画报》中所展示的中西服饰,我们可以从中感悟到中西审美的观念、价值理念、消费观念的差异。
< 1 2 3 ... 5 6 7 ... 14 15 1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