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论《骆驼祥子》中虎妞的人物形象
-
作者:
郑舒栎
来源:
乌蒙论坛(总第107期)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祥子与虎妞
分析
人物形象
《骆驼祥子》
-
描述:
虎妞是老舍先生代表作《骆驼祥子》中塑造的一个独特的女性形象,也是中国现代文学人物画廊中一个独具个性的人物形象。祥子与虎妞的故事,是一个特定年代里的人生悲剧,虎妞对祥子的爱有真情真爱的一面,但这种畸形的爱却在客观上伤害了祥子,也造成了自身的悲剧。本文从虎妞的性格特征、生活环境、文化背景等层面对虎妞这一人物形象进行论述。
-
用花艺作品表现男性和女性形象的研究
-
作者:
郑外辰
来源:
女性与社会发展——第二届妇女发展国际研讨会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花艺作品
男性形象
女性形象
-
描述:
纵观中外美术史,从古希腊到现代社会表现人体的作品数不胜数.其中用花艺去表现人体,笔者认为对探索花艺的表现方式,造形效果的多样性都很有必要.此项研究的目的在于用花艺作品来表现男女性形象,由此探索更多的表现人体的方法.研究内容如下:尽可能省略和简化男、女性形象,在此过程中,圆、三角形的变化与反复组成一定的形态,并通过构成方法,量感,质感及色彩方面的对比突出形态,形成统一感,表现变化与比例所带来的秩序与动感.本次研究还在进行文献调查的同时准备了花艺作品,力图通过作品以最简单的方式将男女性的形象特征概括地展示了出
-
声音缺失与意义在场:《喧哗与骚动》中凯蒂形象的文化价值探析
-
作者:
郑立怡
来源:
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4年年会(暨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凯蒂
文化价值
《喧哗与骚动》
-
描述:
威廉·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运用了多角度叙述和意识流等创作手法,由四个叙述者来叙述家史,但故事中的中心人物凯蒂却未能以叙述者的身份出现,这一现象引起批评家们的关注和争议。针对凯蒂的声音缺失,她在书中的地位和作用,批评家们各有见解。本文从凯蒂所代表的文化价值的角度,分析这一女性人物所隐含的文化价值,并指出她在三兄弟眼中成为不同的文化价值象征:爱、家族荣誉和传统价值、资本主义金钱价值;其声音缺失象征着
-
扬理论风帆,谱写少数民族女性平等与发展的新篇章——中国少数民族妇女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回顾
-
作者:
郑玉顺
来源:
第三届妇女发展与进步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妇女地位
少数民族
民族女性
妇女组织
-
描述:
本文对中国少数民族妇女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文章指出, 十年来,中心的研究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先后承担了“中国少数民族女性的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研究”等六项部级科研项目,成功主办了中国少数民族妇女问题和平等与发展妇女问题学术研讨会,分别在1998年、2001年以“妇女平等与发展”为主题成功地召开了两次大型的国际学术会议,以其丰富而广泛的议题及自身特色被《中国妇女报》、《民族团结》等新闻媒体誉为跨民族、跨文化、跨世纪的交流盛会。
-
60年来的中国近代妇女史研究
-
作者:
郑永福
吕美颐
来源:
“新视野下的世界妇女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近代
妇女史研究
中国
1949
1999
-
描述:
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近代妇女史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在中国妇女运动方面,讨论比较集中的是中国近代妇女运动的分期及其特点。对妇女解放思想的产生及有关不缠足运动、兴女学、创建女子报刊、成立女子团体及女子参政问题等方面,给予较多关注。近三十年来,人们对近代妇女生活的研究关注度较高,发表、出版了一批有质量的论著,内容涉及关于女性的生产、生活、家庭、婚姻、生育、服饰及宗教信仰等方方面面,丰富并推动了妇女史研究。关于近代妇女人物,研究范围进一步拓展,探讨也进一步深入。在妇女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方面,在坚持唯
-
民族院校女性学科建设势在必行
-
作者:
郑玉顺
杨玉
戴成萍
来源:
第三届妇女发展与进步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女性学科
高等教育
民族院校
学科建设
-
描述:
本文对族院校女性学科的建设进行了探讨。文章围绕中国高校女性学科建设的进程与特征、民族院校开展女性学学科建设的重要意义、民族院校开设女性学和女性人类学教学的设想等进行了探讨。
-
妇女在新型渔村建设中的作用
-
作者:
许四杰
徐英华
黄永莲
郑飞
来源:
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暨第二届海洋社会学论坛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妇女地位
妇女作用
新型渔村建设
问题与对策
-
描述:
随着我国渔业经济的不断发展,渔区妇女地位不断变化。同时,渔村妇女在渔村建设中的作用也渐渐得以体现。本文在选取典型渔区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妇女在新型渔村建设中作用,发现预存妇女已逐渐成为渔区"生产发展"的主力军、"生活富裕"的保障者、"乡风文明"的倡导者、"村容整洁"的先行者和"管理民主"的实践者。同时,文章总结了新型渔村建设中阻碍妇女发挥积极性作用的诸多因素,这主要包括渔村基层妇女组织不够
-
妇女在新型渔村建设中的作用
-
作者:
许四杰
徐英华
黄永莲
郑飞
来源:
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暨第二届中国海洋社会学论坛——海洋社会管理与文化建设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妇女地位
妇女作用
新型渔村建设
问题与对策
-
描述:
随着我国渔业经济的不断发展,渔区妇女地位不断变化。同时,渔村妇女在渔村建设中的作用也渐渐得以体现。本文在选取典型渔区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妇女在新型渔村建设中作用,发现预存妇女已逐渐成为渔区“生产发展”的主力军、“生活富裕”的保障者、“乡风文明”的倡导者、“村容整洁”的先行者和“管理民主”的实践者。同时,文章总结了新型渔村建设中阻碍妇女发挥积极性作用的诸多因素,这主要包括渔村基层妇女组织不够完善,渔村妇女就业及创业意识不够,创业氛围不够高涨等,并据此针对性的提出了如何进一步发挥妇女在新型渔村建设中积
-
性别与文学的关系:以新世纪文学中女性意识的表达为参照
-
作者:
杨扬
刘军
陈敏杰
杨志强
郑积梅
俞敏华
曹莹
黄芳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描述:
杨扬:新世纪中国文学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动,在影响这些变动的诸多因素中,性别问题是其中之一。我想我们今天结合新世纪文学现象讨论一下性别与文学的问题。女性是性别问题中较为敏感的问题,可以说女性文学是性别与文学关系中最为活跃最突出的现象,那么,新世纪的女性文学会有什么样新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