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邱高,罗婷】搜索到相关结果 82 条
-
现代性的另一种姿态——丁玲小说《我在霞村的时候》、《在医院中》再解读
-
作者:
罗婷
来源: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在医院中》
小说创作
丁玲
《我在霞村的时候》
社会现代性
-
描述: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丁玲的名字与左翼作家和解放区作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但丁玲在20年代刚涉足文坛之时是以一个张扬个人主义、女性主义而闻名的作家。从她登上文坛之初,丁玲在其小说中即表现了现代性对其自身的反思和批判,表达了对“理性”和代表进步、文明的“城市”的质疑。而这种文化现代性的立场一直延续到了丁玲在延安时期的小说创作。本文探讨的两部小说:《我在霞村的时候》、《在医院中》就是很好的例子。它们一起展现了现代性的另一种姿态。 通过对《我在霞村的时候》中包括贞贞、“我”等人物形象的内涵以及贞贞的真正命运结局的研究,探讨了这篇小说中个体解放与群体解放之间的关系,分析了丁玲对于社会现代性中的“工具理性”思想的困惑与反思。《在医院中》则更鲜明地举起了批判的大旗。小说中陆萍的思乡病,恰恰就是文化现代性抵抗社会现代性的一个积极的表现。然而正如小说中的陆萍最终被说服一样,处于延安特殊时期的丁玲最终接受了社会现代性对其文本中表现的文化现代性的规训。 本文选取丁玲极具现代性内在自反特征的两部作品进行文本细读,旨在表明作家在表现自我和展现时代与历史之间充满无限张力,而这种张力和冲突本身就是中国现代文学中一道风景。
-
《美狄亚》与《窦娥冤》情节结构比较
-
作者:
罗婷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窦娥冤
比较
情节结构
美狄亚
-
描述:
《美狄亚》和《窦娥冤》同为戏剧体裁,又同为女性抗争的题材,两者有比较大的可比性。本文突破仅从内容上的比较研究,从情节结构这一艺术形式角度对两者作一比较。本文采用叶维廉的“模子寻根说”,强调把作品放在各自接近时空的理论中进行解读,再进行“互照互识”的比较研究。首先为《美狄亚》和《窦娥冤》各自找到美学理论根据,即亚里斯多德的《诗学》和李渔的《闲情偶寄》,再用《诗学》中的戏剧理论阐述《美狄亚》,用《闲情偶寄》中的戏剧理论阐述《窦娥冤》,然后通过两者的“互照互识”,分析两者在情节结构上的相通和相异之处。全文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是对课题研究的意义、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的说明,着重介绍了《美狄亚》和《窦娥冤》的研究现状。学界对《美狄亚》和《窦娥冤》的关注角度多停留在内容层面,分析它们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而忽视了这两个文本独特的艺术形式。在这部分,明确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即撷取艺术形式中的情节结构角度对两者进行深入地比较研究。第二部分是情节结构简论,这是整篇文章的立论基点。本部分首先对亚里斯多德《诗学》中的“情节”和李渔《闲情偶寄》中的“结构”的进行分析,可以看到情节结构的内涵是有因果关系构建而...
-
克里斯特瓦的诗学研究
-
作者:
罗婷
来源:
四川大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诗学研究
多元理论与批评立场
克里斯特瓦
-
描述:
朱丽娅·克里斯特瓦(Julia Kristeva)是当代法国著名的文学理论家和批评家。她自1960年代成为法国符号学研究的领先人物以来,在后结构主义、女性主义、精神分析、解构主义等领域均有建树,并以其独创性思想而享誉欧美。 本文以当代法国/西方多元文化思潮为背景,从系统、整合研究的角度出发,在大量阅读第一手外文资料的基础上,采用文本的细读法、微观分析法以及跨文化研究的方法,对克里斯特瓦的诗学思想、多元理论与批评立场等方面进行比较全面和详实的论述。本文分为七章:第一章概述了克里斯特瓦的学术背景、主要著作和诗学思想。第二章比较深入地论析了她的符号学—解析符号学理论。第三章着重论述了她的文本理论和互文性思想。第四章对她的女性主义诗学进行了较深入的阐述,指出其女性主义诗学的独到之处在于与“象征秩序”相对的“记号话语”。第五章充分论证了她在精神分析领域的独创性思想,指出她对自恋、卑贱等主题以及对潜意识中分裂的主体作了全新的阐释,修正了弗洛伊德和拉康的心理分析理论。第六章、第七章分别论析了克里斯特瓦关于中国文字以及中国文化和中国妇女的阐释,认为她对中国的阅读具有一种浪漫化的误读倾向,指出其目的是把中国当作批...
-
传承湖湘女性文化建设创新型湖南
-
作者:
罗婷
来源:
湖南省社会科学界第二届学术年会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湖湘女性文化
湖南
创新
-
描述:
传承优秀的湖湘文化和湖湘女性文化,需要认识湘女文化,弘扬湘女精神;推广湘女文化,发展女性教育,深入研究湖湘女性文化;打好湘女文化品牌,助推文化产业发展。为创新湖南提供更多的文化创新活力与人才智力支撑。
-
特色是女子大学生存和发展的法宝
-
作者:
罗婷
来源:
第二届大学女校长国际论坛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办学特色
高等院校
女子大学
-
描述:
特色是女子大学存在和发展的主要价值.女子大学作为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其存在和发展的主要价值在于为女性提供适合女性特点的教育形式,没有特色,女子大学就失去了存在和发展的意义。本文以湖南女子大学为研究个案,以高等教育多样化为背景,分析女子大学走特色之路的必然性,探讨女子大学走特色之路的策略.
-
海峡两岸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之比较
-
作者:
罗婷
丁伊莎
来源:
湖南社会科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批评
话语模式
中国大陆
文化语境
台湾省
女性文学
-
描述:
海峡两岸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之比较
-
“复调结构”的魅力——谭恩美小说中的华裔女性大合唱
-
作者:
彭逢春
罗婷
来源: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华裔女性
结构复调
谭恩美
-
描述:
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小说里充满了具有东方特色的故事。来自几代华裔女性的故事,用不同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部有着复调特征的文本。正是这种复调结构,让不同背景下的华裔女性在美国白人社会里用大合唱的方式发出了强大的声音。
-
全文: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小说里充满了具有东方特色的故事。来自几代华裔女性的故事,用不同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部有着复调特征的文本。正是这种复调结构,让不同背景下的华裔女性在美国白人社会里用大合唱的方式发出了强大的声音。
-
独白的文本,对话的世界——谭恩美小说中的对话现象分析
-
作者:
彭逢春
罗婷
来源: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华裔女性
对话理论
独白叙事
谭恩美
-
描述:
谭恩美是美籍华裔女作家,这种身份属性极为强烈地显示了文化上的边缘地位。为了更好地在美国主流社会获得华裔女性的话语权,构建华裔女性的主体性,谭恩美在其作品中运用了具有对话性特点的独白叙事手法。独白叙事的手法本身,反映了两代华裔女性之间显性对话的缺失,但是,充斥对话性的独白叙事,视不同文化为相互独立的对话主体,更凸显不同文化间实现交融的多元途径,不仅实现两代华裔女性之间的沟通,同时也实现了与美国白人主流话语的对话。
-
全文:谭恩美是美籍华裔女作家,这种身份属性极为强烈地显示了文化上的边缘地位。为了更好地在美国主流社会获得华裔女性的话语权,构建华裔女性的主体性,谭恩美在其作品中运用了具有对话性特点的独白叙事手法。独白叙事的手法本身,反映了两代华裔女性之间显性对话的缺失,但是,充斥对话性的独白叙事,视不同文化为相互独立的对话主体,更凸显不同文化间实现交融的多元途径,不仅实现两代华裔女性之间的沟通,同时也实现了与美国白人主流话语的对话。
-
生态女性主义与文学批评
-
作者:
罗婷
谢鹏
来源:
求索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批评
生态女性主义
控制自然与控制女性
-
描述:
生态女性主义探讨了控制自然与控制女性之间的联系 ,其理论既是“女性的” ,又是“生态的” ;同时它又超越了两者。与文化领域内的生态女性主义相呼应 ,文学领域内也将诞生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旨在以解放女性和拯救自然为使命 ,探讨文学中双重统治的联系 ,深化对父权制文本的批判。
-
全文:生态女性主义探讨了控制自然与控制女性之间的联系 ,其理论既是“女性的” ,又是“生态的” ;同时它又超越了两者。与文化领域内的生态女性主义相呼应 ,文学领域内也将诞生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旨在以解放女性和拯救自然为使命 ,探讨文学中双重统治的联系 ,深化对父权制文本的批判。
-
女性高等教育与社会性别和谐
-
作者:
罗婷
谢鹏
来源:
高校教育管理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和谐社会
现代理性人格
性别和谐
女子院校
女性高等教育
-
描述:
和谐社会的构建主要取决于个体与社群能否达成一种理性的价值共识,其关键在于公民理性人格的培育。性别和谐也是和谐社会追求的目标,妇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女性高等教育、女子大学担负着女性理性人格的培养,为妇女参与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着独特作用。
-
全文:和谐社会的构建主要取决于个体与社群能否达成一种理性的价值共识,其关键在于公民理性人格的培育。性别和谐也是和谐社会追求的目标,妇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女性高等教育、女子大学担负着女性理性人格的培养,为妇女参与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着独特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