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中国女性社会科学研究人才的学科及空间分异研究——基于2000-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作者: 赵媛   杨孝丽   郝丽莎   来源: 干旱区地理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科研人才   学科分布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成因   空间分异  
描述: :在我国,科研的性别差异依然存在,女性研究人才占比尚不足1/3,且研究层次偏低,但得益于女性社会地位和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男女差距有所缩小。女性在大多数学科中表现出明显新增优势,在传统劣势学科中,女性
薇拉·凯瑟的家园书写研究
作者: 赵媛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传统   薇拉·凯瑟   家园  
描述: 美国作家薇拉·凯瑟(Willa Cather,1873-1947)一生都处于迁徙之中,“在路上”似乎成为其生存的常态。然而,很少有批评家注意到,在作家表面迁徙的经历背后,隐藏着凯瑟对家园归属的渴望。对凯瑟而言,家园代表着一种精神传统的延续,始终吸引着她回到内布拉斯加,回归工业化以前的那些理想之地,以此在物质化的世界中找到心灵的归属。凯瑟对家园的关注源于其早期移居内布拉斯加的经历,家园丧失所带来的断裂感伴随着她的一生,使其不断地在迁徙和回归中寻求平衡;与此同时,内布拉斯加也是其想象力的源泉,在与那些外来移民
女权理性视野下的蘩漪与田小娥论
作者: 赵媛琴   来源: 今日科苑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封建礼教   人性追求   女权主义  
描述: 20世纪中国的女权理性是五四启蒙运动传统理性与现代理性的激烈交锋中诞生的,它是现代理性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伴随着时代、政治、文学思潮的变迁而不断变化,随之给女性文学带来了多样的价值评判力量。运用女权主义的视点,对《雷雨》中蘩漪形象和《白鹿原》中的田小娥作一个新的描述,能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野,发现过去未曾察觉到的许多成分。从而从更深层内涵上呼吁女性特质和自然母性的回归,实现女性的真正个性解放,极有现代意义。
丁玲与鲁迅:女性命运的共同关爱与书写者
作者: 赵媛琴   来源: 延安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鲁迅   丁玲   女性命运   关爱与书写者  
描述: 作为民族脊梁的鲁迅,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了中国女性解放启蒙的任务,其女性题材的作品体现了其思想意识上的前瞻性和文本书写的先觉性。他的行为先导使中国女性作家群体跨入文坛,于是从历史和文化的盲点中跃然而出,从此摆脱了历史尴尬,自由书写自身性别觉醒。鉴于鲁迅对女性作家,尤其是丁玲的话语传达、精神辐射,以及丁玲对鲁迅精神的承继、发展和悖离,将鲁迅与丁玲放在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宏阔话语背景和研究基点中,对他们进行比照解读,会更好地将彼此的超然卓越与无可取代进行突显、流传,将会促使未来女性题材的文学日益完善,以及女性命运的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