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谷英姿,刘钊】搜索到相关结果 13 条
-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中国的文学阐释
-
作者:
谷英姿
刘钊
来源:
长白学刊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阶级
社会革命
女性
-
描述: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不仅指导了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还深刻地影响了现代女性文学创作的主题选择及审美取向。在妇女解放运动的洪流中,男性大师们对于妇女解放的思考以及他们身体力行的文学创作,对现代女性文学的发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五四以来,大量女性写作的出现,显示了被湮没被忽略的女性集团“浮出历史地表”,她们以自己的创作实绩宣告了现代中国女性文学的诞生,也标志了现代知识女性自我意识所达到的程度。
-
清末小说女性形象的社会性别意识与乌托邦想象:以《女子世界》小说创作为例
-
作者:
刘钊
来源: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性别
乌托邦小说
《女子世界》
“男女平权”
-
描述:
19到20世纪之交,内忧外患的社会形势催生了中国的乌托邦小说,并促进了中国乌托邦文学思想的发展,以"男女平权"为核心的社会性别建构是其中的重要内容。由于当时女性知识水平等方面的限制,清末女性期刊中的小说专栏成为思想家们启蒙妇女和为女性代言的阵地。徐念慈、周作人等人在《女子世界》的小说中,借女子救国、增强智慧、锻炼体魄、履行母职等方面的书写探讨了女性与国家、社会的关系。他们创作中的性别乌托邦思想,既表现了对当时女界现状的忧虑和不满,又指出了女性未来生存的美好前景,为偏重于以国家、社会生活为主体的现代中国女性
-
性别媒介与现代家庭小说的兴起——以《中华妇女界》家庭小说专栏为中心
-
作者:
刘钊
来源: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启蒙
家庭小说
《中华妇女界》
性别
-
描述:
清末民初文学的启蒙主旨是建构民族国家话语与个人话语,家庭小说恰好为两种话语的连接与融合提供了场域。在倡导女学、宣扬女权、塑造“国民之母”、推行“贤妻良母主义”的情境中,清末报刊中开始出现“家庭小说专栏”,民国初年在妇女报刊中逐渐扩大规模。以1915年创刊的《中华妇女界》为例,家庭小说的作者均为男性,普遍关注女子的教育与品德养成,试图通过塑造女性形象,借助报刊媒介的传播,实现现代家庭建设的理想。现代家庭小说的兴起反映了当时政治、教育、婚姻制度、道德伦理等方面新旧观念的更迭与社会变革的需要。
-
迟子建的“萨满”形象与乌托邦诉求
-
作者:
刘钊
来源: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
乌托邦
女性形象
现代
迟子建
-
描述:
近年来,迟子建的创作由早年的浪漫抒写转向文化探寻。她以20世纪上半叶东北民间社会的女性形象为依托,特别是《额尔古纳河右岸》中"萨满"形象的着力书写,表达了对传统民间社会中女性重要地位的缅怀,彰显了对现代文明中女性主体身份的反思和批判,呈现出女性话语的乌托邦诉求。
-
中国女性文学理论建构的范畴与方法
-
作者:
刘钊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性别
理论建构
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
描述:
中国女性文学理论建构是当代文论建设的组成部分。它应遵循开放、多元的原则,总结20世纪以来本土性别批评和女性文学史写作的经验与不足,以西方女性主义的思想资源和批评方法为理论参照,又要避免受到女性主义局限性的制约。针对古代妇女文学、现当代女性文学和女性主义文学三种形态,厘清相关理论概念,提出"中国女性文学理论"的命名依据,尝试在女性文学理论的范畴与方法上进行探讨,追求男女平等的两性和谐文化目标。
-
女性意识与女性文学批评
-
作者:
刘钊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批评
女性意识
西化
本土化
-
描述:
女性意识是女性文学批评的重要标准之一。在对西方女权主义文学理论的吸收与借鉴中,中国文学批评界对女性意识的认识产生了西化与本土化两种倾向,由此形成了不同的女性文学批评话语方式。生命意识、性别意识、自审意识和审美意识是现阶段女性意识的表现形态。对女性意识进行开放多元的阐释,是女性文学学科建构的需要。
-
略论女性散文叙述干预的女性主义
-
作者:
刘钊
来源: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散文
干预
女性主义
-
描述:
女性散文叙事中的叙述干预具有鲜明的性别指向。以叙事学为基本理论方法,对萧红、杨沫、池莉等不同时期女作家的散文叙述干预进行分析,挖掘长期隐蔽于叙述话语"夹缝"中的女性话语,探讨它们在功能、形态、女性主义思想表现等方面的差异及其成因,是女性文学研究的新视角,对于揭示女性的现实文化生存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
论90年代“女性散文”的概念界定
-
作者:
刘钊
来源: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散文
散文
女性文学
概念
-
描述:
随着90年代散文创作高潮的到来,出现了一些新兴的散文概念,“女性散文”就是其中之一。“女性散文”依托于散文和女性文学这两个自身概念和范畴都极其复杂的文学领域,使“女性散文”的概念更加难以界定。本文通过对90年代“女性散文”概念的提出、使用和界定的分析,尝试对“女性散文”的概念做出自己的理论概括。
-
二十年代文学女性意识探寻
-
作者:
刘钊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
描述:
在二十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中,女性获得了言说自我的权利。二十年代女作家群的诞生,表明中国群体的女阵自我意识已经觉醒。 一、妇女解放运动与女性形象系列的诞生 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是在世界女权运动的影响下,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应运而生的。新文化运动的启蒙者们在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同时,提出了妇女解放的要求。鲁迅、周作人、茅盾等人都积极探讨妇女解放问题。他们不仅为妇女提出了经济独立、政治平等等要求,而且还利用文学手段,塑造女性形象,为女性的不公平命运呐喊,为妇女寻求出路。于是在二十年代前期,诞生了两个系列的妇女形象:
-
《〈中国女报〉发刊辞》作者考——兼及秋瑾、吕碧城“女权”思想与实践的差异
-
作者:
刘钊
来源:
秋瑾、徐自华、吴芝瑛、吕碧城暨近代女性文学高层论坛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描述:
《中国女报》是秋瑾于1907年在上海创办的一份以宣传女权为宗旨的期刊,在近现代中国报刊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尽管由于秋瑾英勇就义、资金不足等问题,《中国女报》仅出三期即被迫停刊,但它为近代启蒙、妇女运动及秋瑾、吕碧城、燕斌等近代知识女性的研究提供了原始史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