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性的被启蒙与自我觉醒(新书创作谈)
-
作者:
夏晓虹
来源:
人民日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女性的被启蒙与自我觉醒(新书创作谈)
-
先秦散文中的女性形象探析
-
作者:
武新虹
来源: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探析
嬗变轨迹
先秦散文
女性形象
典型形象
-
描述:
“先秦散文”是我国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学奇葩之一,与《诗经》、《楚辞》等对仗工整、韵律明显的“韵文”相较,它属于“无韵之文”。从内容上说,先秦散文因更多记录历史故事,阐述历史哲理,刻画性格鲜明历史人物而被形象地称为“先秦历史散文”。先秦历史散文中记载了诸多性格鲜明、各具特色的女性人物形象,这是先秦散文的独特之处,也是亮点所在。本文对先秦散文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探析,并对其对后世文学的重要意义做了阐述,以飨读者。
-
论《北洋画报》之封面女性
-
作者:
术虹
来源:
新西部(理论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封面女性
《北洋画报》
社会变迁
-
描述:
本文认为,《北洋画报》以大量女性形象作为封面,主要是希望借助其社会名人效应、社会职业女性效应及高校女生效应等获得营销上的成功,封面女性也成为了《北洋画报》的鲜明特色。其中的知识女性形象和风采,更体现了妇女“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
-
论《北洋画报》之封面女性
-
作者:
术虹
来源:
新西部(中旬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封面女性
《北洋画报》
社会变迁
-
描述:
本文认为,《北洋画报》以大量女性形象作为封面,主要是希望借助其社会名人效应、社会职业女性效应及高校女生效应等获得营销上的成功,封面女性也成为了《北洋画报》的鲜明特色.其中的知识女性形象和风采,更体现了妇女“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
-
美国文本里的中国故事——解读《女勇士》中的“花木兰”
-
作者:
毛琰虹
来源:
南都学坛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华裔女作家
华裔女性
批评界
华裔美国人
汤亭亭
女性身份
华裔美国文学
中国故事
《女勇士》
描述对象
-
描述:
提到华裔美国文学,作家汤亭亭及其代表作《女勇士》总是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第二代华裔美国人,汤亭亭虽然在美国出生、长大,但是从父辈那里接触的中国故事和中国传统文化依然对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许多作品中,她把中国的移民和他们的后代作为描述对象,通过塑造不同时期、类型各异的华人女性形象,展现了二代华裔美国人的困惑、挣扎与经历,其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展现出美国视野下的中国故事。《女勇士》在1976年获得“国家图书批评界奖”非小说类最佳图书
-
川端康成笔下的女性形象研究——以《雪国》为对象
-
作者:
黄宝虹
来源:
厦门大学外文学院第九届研究生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雪国
日本文学
女性形象
川端康成
-
描述:
作为日本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的代表作《雪国》一直备受瞩目,尤其是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更是受到世界各国文学研究者的关注。该小说讲述了一位东京的纨绔子弟岛村三次到雪国,得以结识驹子和叶子两位女性,彼此之间产生了一系列情感纠葛的故事。本论以该小说的女性形象为研究对象,通过两位女性的形象表述,乃至男主人公——岛村视野下的女性的人物刻画与心理描写,尝试重新认识与理解川端康成的审美意识,并探讨这一
-
女性弹词作家文学视角中的女人世界
-
作者:
段虹丽
来源:
西江文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我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作者大部分为男性,作品中更是表现出根深蒂固的男权主义思想,是男性文学视角审视下的文学创作。明清时期,女性成为了弹词创作的主力军,弹词女作家们和她们笔下的文学形象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创造了一种“妇女的文学”,其中女性作家陈端生的长篇弹词名著《再生缘》最具代表性。笔者想通过简单的分析作品内容,展现出女性弹词作家视角审视下的女人世界,从而丰富我国古代女性文学的内涵。
-
论波提切利绘画中女性形象的忧郁美
-
作者:
朱长虹
党秦鲁
来源:
西江文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绘画
女性形象
忧郁美
-
描述:
波提切利(1445-1510)作为欧洲文艺复兴佛罗伦萨画派最后的大师,他的作品丰富,其中女性形象在他的笔下描绘的颇多,其女性形象多带有忧郁性的美。本文主要从内涵和表现形式两个个方面来分析波提切利绘画中女性形象的忧郁美。
-
谭恩美小说《喜福会》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
作者:
苏虹蕾
来源:
戏剧之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谭恩美
母女
女性形象
《喜福会》
-
描述:
华裔作家谭恩美,将创作的视角聚焦在中国母亲以及女儿身上,讲述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母亲与西方自由民主社会中成长的女儿,在思想、价值观、婚恋观以及具体生活细节等方面的矛盾与冲突。作品既涉及到异国文化之间的冲突与碰撞,又真实展现了移民生活境遇等问题。谭恩美小说的中心人物,往往都是女性。本文从母亲的身份困境、女儿的身份构建、母女关系由冲突到和解等三个方面,对《喜福会》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
-
解析托尼·莫里森小说中的黑人女性形象
-
作者:
苏虹蕾
来源:
唐山文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作为一名黑人作家,莫里森凭借对黑人文化传统的感情,以及敏锐的感知力和命中的笔调,再现了黑人在美国这一社会大熔炉中所遭受到的压迫、坎坷的命运,尤其是对美国黑人女性形象的塑造,提高了作品的主题高度,且实现了小说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结合。目前学界对莫里森小说中黑人女性形象的研究还不够全面和系统,本文将以此为切入点,从压迫与反抗、传承与团结、创伤美学三个方面,来解析托尼·莫里森小说中的黑人女性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