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蒋璟萍,】搜索到相关结果 2 条
-
中小学礼仪教育的三个基本问题
-
作者:
蒋璟萍
来源:
中国德育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精神状态
中小学
道德
礼仪教育
行为举止
现代语境
-
描述:
在现代语境里,礼仪既体现于一种道德精神状态,更体现于一种行为举止。礼仪是道德的外显窗口,美德是循礼的最高指向。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2011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的总目标、分目标、实施途径、组织实施等提出了系
-
全文:在现代语境里,礼仪既体现于一种道德精神状态,更体现于一种行为举止。礼仪是道德的外显窗口,美德是循礼的最高指向。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2011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的总目标、分目标、实施途径、组织实施等提出了系
-
礼仪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作者:
蒋璟萍
来源:
作文周刊(高考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中国礼仪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代表着社会的价值观念。从基本框架看,礼仪文化蕴含着善良、和谐、秩序的价值观念。第一,追求善良的价值观念。从个人的视角看,礼仪是一种“向善”的价值追求。孟子认为,“辞让之心,礼之端也”,它同“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是非之心”皆为“善端”,由此形成仁、义、礼、智“四德”,进而达到至善。
-
全文:中国礼仪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代表着社会的价值观念。从基本框架看,礼仪文化蕴含着善良、和谐、秩序的价值观念。第一,追求善良的价值观念。从个人的视角看,礼仪是一种“向善”的价值追求。孟子认为,“辞让之心,礼之端也”,它同“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是非之心”皆为“善端”,由此形成仁、义、礼、智“四德”,进而达到至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