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十年代女性文学“三人行“:张爱玲,苏青,梅娘创作比较谈
-
作者:
张萍萍
来源:
东岳论丛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苏青
女性意识
中国现代文学
四十年代
创作比较
《金锁记》
女性文学
梅娘
现代女作家
-
描述:
张爱玲、苏青、梅娘都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后半期出现于文坛,创作的鼎盛期同在四十年代中期。之所以将张、苏、梅三人并提,并不单纯因为她们出现的时间上的一致,更主要的还是她们创作上的颇多相似。在沦陷区写作的特殊时代背景,使她们或许是有意避开敏感的政治题材,而关注着“女人”在时代大潮的流转中命运的变迁,从而使她们在四十年代文坛上高擎起女性文学的大旗。
-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两位女性形象
-
作者:
邱爱萍
来源:
福建外语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伊娃
基督教精神
反抗精神
伊莱扎
-
描述:
本文从书中的两位女性———伊莱扎和伊娃着手 ,阐述斯托夫人在《汤姆叔叔的小屋》中表明尽力以基督教的精神和行为改变社会 ,拯救罪人的观念是有其时代根源的。同时指出斯托夫人在赋予伊莱扎反抗精神时所表现出的过人胆识。此书关于奴隶制的大量描写以其无比的感召力促进了废奴运动。林肯这样评价她 :“写了一本书 ,酿成一场大战的小妇人。”
-
《爱情三部曲》中的女权主义思想表现
-
作者:
陈雪萍
来源: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权主义
女性形象
平等
-
描述:
巴金不曾声称自己是女权主义者 ,但是他在《爱情三部曲》中塑造的他心中的“近乎健全的女性”形象 ,贯穿的女比男强、性爱权平等应以人格平等为基础的观念以及对新女性在社会进步中所充当的角色和应具备的思想品格的理解 ,有较浓厚的女权主义色彩
-
论《诗经》的女性美
-
作者:
韦爱萍
来源:
西安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美
诗经
-
描述:
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为我们塑造了各种类型的女性形象。有美丽活泼的少女,有哀伤悲切的弃妇,有哀怨凄切的思妇,有爱国如家的贵夫人等,在塑造女性形象美时,作者采用了借助外物、或用赋手法,表现她们的美态,这是我国女性形象群体美的最早展现。
-
激进与现实的矛盾——抗战前期根据地妇女运动发展中的曲折
-
作者:
刘萍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描述:
抗日战争时期,近代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再次掀起新的高潮, 其运动的深度和广度大大超越了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时期。妇女运动由城市推及广大的农村,妇女从单纯的要求解除封建束缚到要求参战、参政、生产等方面的权利。根据地妇女运动更是成为这一时期妇女运动的一个耀眼的亮点,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妇女运动的一个里程碑。但是,与城市中广大知识妇女的自我觉醒、自发组织不同,根据地妇女运动是在根据地的逐步开辟过程中,
-
人格的缺陷 灵魂的自虐——鲁迅笔下女性群像浅论
-
作者:
张小萍
曾繁斌
来源:
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
物化
鲁迅
贞操
女性
-
描述:
对鲁迅笔下女性形象的研究 ,评论者多注重从社会、阶级的高度去分析造成女性悲剧的原因 ,其实 ,女性自身的缺陷 ,长期自虐的积习形成的“集体无意识” ,也是阻碍她们自身解放的又一重要因素。它告诉人们 ,卸下历史的重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徐坤女性小说探析
-
作者:
张玉萍
伏开莲
来源: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小说
人文主义
徐坤
-
描述:
女性作家徐坤是 90年代文坛著名的人物之一 ,其女性文学作品具有 90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创作独树一帜的风格。这些作品充分表露了作家从女性视角对女性精神状况的观照。作家从沉着的理性思索对奋起反抗而收效甚微的女性疲惫心态作的文化上的透析 ,充分展示出徐坤对现代女性的深切关怀和女性人文主义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