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从对立到共存--《达洛维夫人》中的二元对立因素分析
作者: 苗秀萍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二元对立   弗吉尼亚·伍尔芙   绵延   《达洛维夫人》  
描述: 作为现代主义的杰出代表之一, 弗吉尼亚•伍尔芙一直处于文学评论的中心。 许多批评家曾经从女性主义、现代主义,或者精神分析的角度研究她的作品,还有一些研究她的写作技巧。在所有对伍尔芙作品的研究中, 二元对立的研究也一直吸引着评论界的关注。作为伍尔芙成熟时期的作品,发表于1925年的《达洛维夫人》对二元对立做出了清晰的阐释。 二元对立是西方文化和哲学的显著特征, 它帮助我们确立世界观, 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识别差异。我们从小就下意识地,甚至不知不觉地遵照这些二元对立,成年后继续在脑海中对呈现在
现代国家建构与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以河南宇县为例(1900-2008)
作者: 杨翠萍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政治参与   农村妇女   国家建构   妇女组织   政治吸纳  
描述: 本文将研究个案--河南省宇县置于20世纪以来中国宏观历史变迁的大背景下,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从现代国家建构的视角出发,梳理和分析了百年来国家吸纳和组织农村妇女的过程、机制和困境,考察并厘清妇女参与的起步、发展和变迁的历史脉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剖析了国家建构与农村妇女政治参与间的内在逻辑。 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即导言、正文和结语,其中正文部分共三章。 第一章主要考察了国家采取的吸纳策略的历史变迁,即国家是基于什么理念,采取哪些制度、法律和政策将远离政治的农村妇女吸纳到政治过程中来。文章以宇县的解放和改革开
论陈染小说创作的先锋性
作者: 陈葆萍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反叛   个性   先锋   艺术表现  
描述: 本论文主要运用文本分析法来讨论陈染小说创作的先锋性以及这种先锋性的由来。陈染是在风口浪尖上登上文坛,成为异彩纷呈的文坛的一个“个案”,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首先,她的小说进入了中国文坛长久以来的禁区,触及了被传统遮蔽许久的女性私密领域;其次,陈染小说的表达方式也已超越了传统的叙事惯例,淡化了文本的故事性而增强了文本的艺术性,采用了象征、联想、幻觉等一系列现代主义表现手法,全面凸显女性那复杂而又诡秘的内心世界;同时陈染精神也有着先锋色彩,她反叛传统、漠视主流、解构现有理念。考察陈染90年代时期的文学创作和精神
论十七年小说的爱情修辞
作者: 李亚萍   来源: 燕赵学术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十七年小说   政治   爱情修辞   女性形象  
描述: 新中国建立后十七年小说中的爱情修辞是各种政治活动和斗争的点缀,附属在政治的宏大主题下。然而,就在仅有的爱情片断中,我们仍然能够感受到某种不同于政治修辞的气息,真情流露在政治文本的理性和庄严中,爱情在政治的压制下顽强生存着。十七年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比男性要灵动得多,鲜活而真实,一些爱情修辞在政治的巧妙掩护下,获得合法性,得以生存。有时,爱情还利用政治的途径不知不觉达到自己的目的,政治仅仅是传达爱情的手段。爱情修辞对痛苦的关注,使人物的爱情具有了强烈的真实感。爱情是理性和非理性的统一体,当爱情的非理性触动作家的
当今美国电影里的中国资源与中国形象
作者: 周文萍   来源: 暨南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形象   “定型化形象”   美国电影   中国资源  
描述: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中国电影市场对好莱坞打开了大门,美国电影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在人才、内容、景观、民俗文化等各方面对中国资源进行了全面开发,中国故事、中国影星、中国风光等进入美国电影。那么,美国电影如何使用中国资源?塑造中国形象?在当今中国经济崛起的背景下美国电影对中国形象的表述与传统相比是否有所变化?针对这些问题,本文系统梳理分析了当今美国电影对中国资源的开发使用以及美国电影里的中国形象。研究显示,当今美国电影虽然热衷于开发中国资源,但在以中国风情、中国元素招徕观众的同时其所传
梁辰鱼《浣纱记》西施形象新探
作者: 张艳萍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形象   梁辰鱼   英雄气概   凡人魅力   西施  
描述: 西施的故事经久流传,从古至今,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西施的形象也在人们的文学视野和生活视野里不断发生变化,然而,时至明代梁辰鱼笔下的西施形象却是对以往西施形象存有争议的一个完美论断——西施是一位集凡人之美与巾帼英雄于一体的形象。这一论断的得出是通过对西施其人有关记载的考察、对西施形象的演变、作者梁辰鱼所处时代背景及生平经历的探究,并将《浣纱记》中的西施与《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等剧中女性形象加以对比,来说明西施形象的凡人魅力;以及将《浣纱记》中的西施与《救风尘》中的赵盼儿、《雌木兰》的中木
贤妻良母的奥秘:百年来贤妻良母内涵的变迁及批判
作者: 张红萍   来源: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工作   中国社会   妇女解放   社会科学   男女平等   角色定位   贤妻良母   家庭   女性形象   学术评论  
描述: 贤妻良母,是中国人最熟悉不过的一个词,它规定着女性的价值,代表着女性的特征。它是社会、男人对女性的要求——好女人的标志。能否做到贤良是衡量女性的标准,这几乎是对一个女性最起码的要求,也是衡量合格女性与不合格女性的最低标准。
曼桢:张爱玲小说女性群像中的异类
作者: 储冬叶   张丽萍   来源: 皖西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异类   完人   转变  
描述: 沈曼桢是张爱玲的长篇小说《十八春》的女主人公,在张爱玲笔下的众多女性形象中,她以近乎完人的形象出现,而张爱玲却是一贯不主张写完人的。因而,不能忽略《十八春》创作的特殊时代,以及在这部作品中透露出来的作者力图适应新时代的努力,因为张爱玲不久以后就离开了大陆,故而这篇作品和这个人物形象也就分外耐人寻味。
仕女瓷画与诗文装饰
作者: 郑昕芾   张小萍   童冬生   来源: 陶瓷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诗文   闲逸   人物故事   仕女瓷   闺怨  
描述: 仕女瓷画诗文装饰,是以文学因素衬托仕女形象之美,从而提高陶瓷作品整体艺术效果的一种综合装饰艺术。以诗配画,可使作品诗情画意相融,意蕴深远,品位高雅。题诗瓷画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或表现闺怨生活,或反映上层女子闲逸生活,或再现历史女性人物故事等,大多表现爱情婚姻生活题材。
用理想和热情去影响周围的人:顾燕翎教授访谈
作者: 魏开琼   马亚萍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理想   妇女   台湾大学   语言学   Systems  
描述: 顾燕翎教授,台湾大学外国文学系毕业,1970年留学美国,先后学习语言学和教育工学(Instruc-tional Systems Technology),5年后回到台湾,任教于新竹交通大学,并参与妇女运动,从事妇女研究。1985年第一个在台湾的大学开设妇女研究课程,参与成立台湾第一家妇女研究室。1998年底离开学校到政府中任职,曾任“社会局”局长,8年后再次回到学校和妇运团体中。30多年来亲历并见证了台湾本土的妇女运动与妇女研究的发展以及性别平等机制的推进过程,身体力行女性主义倡导的批判、反省、参与的行动准
< 1 2 3 4 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