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聊斋志异》中男性形象群体研究
-
作者:
刘莉萍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性形象
聊斋志异
共性与个性
群体研究
-
描述:
《聊斋志异》中的男性形象人数众多,成员复杂,在反映社会现实方面较之女性形象更具有深刻性、典型性。本文分为六个章节,从《聊斋志异》中的男性形象与蒲松龄的爱憎观、值得赞美称颂的男性形象、应被讽刺批判的男性形象、令人同情怜悯的男性形象和褒贬态度难定的男性形象、男性形象的的文学价值等几个方面对男性形象群体展开了比较深入的分析,总结了男性形象的创作来源、蒲松龄对男性形象的爱憎观与表达方式、男性形象在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方面的价值。特别是结合人物性格特点和作者的褒贬态度,对《聊斋志异》中的男性形象进行了分类总结剖析,指
-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妇女生存状况与妇女运动研究
-
作者:
周莉萍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1930年代
1920年代
美国妇女
妇女运动
生存状况
-
描述:
1920年代和1930年代处于两次世界大战的间歇期,也是美国第一次女权运动和第二次女权运动之间的一个低潮期,此时美国社会经历了经济繁荣——危机——复苏的过程,处于一个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急剧转变时期,美国妇女生活丰富多彩,其外表、行为、婚姻家庭和就业都呈现新的特点。1920年代随着经济的繁荣,出现消费社会,新的大众媒体促进了信息的沟通和全国性价值观的形成,美国妇女享受着现代化所带来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其中特立独行的“新女性”群体尤其引人注目,成为1920年代女性自由与解放最突出的代表,并成为喧嚣的1920
-
从非单位到单位
-
作者:
杨丽萍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调控体系重构
社会变迁
组织化
单位化
非单位人群
-
描述:
本文引入单位研究中的社会调控理论,以宏观和微观两种视野对1949—1962年发生在上海非单位人群身上以单位化为特点的组织变迁进行了全景式的描述,以阐明社会调控体系重构过程中,人、组织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中国进入一个全新的建设时期。如何把离散的社会重新纳入到新的政治体系之中,防止体系外的力量构成对新政权的威胁,阻碍新的现代化战略的推行,成为新政府执政的要义。为此,上海市政府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对基层社会进行了单位化的重新组织,重构了社会调控体系。在城市,
-
引领“半边天”共创新辉煌
-
作者:
孙晓
张丽萍
张晓芽
来源:
中国妇女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湖州市
妇联组织
妇女人才
增收致富
新农村建设
农村妇女
妇女组织
妇女工作
妇女儿童
文明家庭
-
描述:
引领“半边天”共创新辉煌
-
在“水”与“火”中绽放―试分析池莉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张丽萍
张恒
来源:
皖西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体精神
女性意识
新写实主义
-
描述:
池莉作为我国当代著名女作家,以其独特的视角关注着女性在婚姻、家庭、事业中的作用和地位,最大程度地还原生活的本色。她的作品中一个个女性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些女性的身上闪耀着理想的光辉,却又在现实中苦苦挣扎。本文试从其不同时期作品中女性性格来分析池莉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特点。
-
民族院校女性学学科建设势在必行
-
作者:
郑玉顺
杨玉
戴成萍
来源:
民族教育研究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学
民族高等院校
学科建设
-
描述:
中国少数民族高等院校女性学学科建设的标志应该是:明确本学科研究的基本范畴,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女性学理论;确立基本的学术规范、运作方式,具备比较充分的学术积累和一定的学术影响;拥有一批从事女性学研究的学术带头人和骨干;在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中获得承认。
-
西部女医学高层次人才的培养
-
作者:
梁爱宣
叶英
蒙桃莎
张田慧
邹光美
李立萍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国家主席胡锦涛曾于全国妇女会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也必然是当代我国妇女运动的主题。”胡主席指出了新世纪新阶段妇女工作的努力方向。妇女是创造人类文明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一支伟大力量。妇女的发展水平,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是衡量社会进步程度的尺度之一。目前正在开发和建设中国西部的同时,人们需要医学知识来为健康护航,需要更多高层次女医学人才,服务于西部、才有可能改变西部的落后面貌。我们作为西部医学高校教师、女士,为了更好建设好西部美好的家园多作贡献,在这,我们对西部女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