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诗歌女性形象的刻画看中国妇女地位的转变
-
作者:
尚爱萍
来源: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诗歌
地位
性格
转变
-
描述:
分析高中课本所选的四首诗《孔雀东南飞》、《大堰河———我的保姆》、《琵琶行》、《致橡树》 ,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妇女地位转变的过程 ,即由旧社会被压迫被欺凌的刘兰芝、大堰河、琵琶女到新中国平等自立的木棉。
-
剪不断,理还乱
-
作者:
陈树萍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无字》
张洁
爱情题材
亲情
长篇小说
女性形象
-
描述:
如果说《爱,是不能忘记的》(1979.5)是一个纯美的精神之爱的宣言,那么将近二十年之后的《无字》则可以被视为张洁对当年爱情神话的解构。《无字》尽管是以吴为一家三代女性的命运为中心进行叙事,却并非纯粹的女性主义作品,作者以个性化的描述展示了二十世纪风云际会中各色人物的命运并进而传达出她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与理解。《无字》人物众多,谱系复杂,吴为则是人物的连接点,作者以吴为的眼光来审视作品中的人物,读者则可以透过吴为的眼睛看到《无字》折射出的多个问题。一、崇拜之爱与“精神寻父”吴为对于男人的爱源于崇拜。她之所以
-
剪不断,理还乱——评《无字》三部曲
-
作者:
陈树萍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风格
《无字》
张洁
爱情题材
女性形象
人性精神
-
描述:
如果说<爱,是不能忘记的>(1979年5月)是一个纯美的精神之爱的宣言,那么将近二十年之后的<无字>,则可以被视为张洁对当年爱情神话的解构.<无字>尽管是以吴为一家三代女性的命运为中心进行叙事,却并非纯粹的女性主义作品,作者以个性化的描述展示了20世纪风云际会中各色人物的命运并进而传达出她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与理解.<无字>人物众多,谱系复杂,吴为则是人物的连接点,作者以吴为的眼光来审视作品中的人物,读者则可以透过吴为的眼睛看到<无字>折射出的多个问题.
-
建构男女平等的反叛传统文化的模式—谈《镜花缘》寄寓的社会理念
-
作者:
马济萍
来源: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胆识和智慧
《镜花缘》
镜花女子
-
描述:
旷世奇书《镜花缘》以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朝代为叙事背景,尽情描写百名才女的胆识贤智、才能技艺,构筑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罕见的女性形象群体.书中女性聪明智慧,刚勇尚武,她们走出闺阁,宣战男权,寄寓了作者个人独特的社会理念,建构男女平等的反叛传统文化的模式.
-
薄命红颜——拜伦的女性观试析
-
作者:
王美萍
来源:
山东外语教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有罪的言说体
早夭
工具
所有物
-
描述:
拜伦笔下的女性人物大多妙龄横死 ,她们的早夭是作者受基督教父权性别观念的影响 ,将女性视为服务男性的工具、男性的所有物和有罪的言说体 ,并不自觉地投射在他的创作中的结果。
-
新时期女性文学主题的嬗变
-
作者:
盛莉萍
来源: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时期
文学主题
女性意识
嬗变
-
描述:
新时期女性文学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地表之下的生存,在思想解放的春风中开始痛楚而柔韧的复苏。新时期女性文学从文化“寻父”到“弑父”,从“寻母”情结到“憎母”情绪,从退守女性“私人生活”到展开“一个人的战争”,写作主题不断变迁。本文通过阐述女性文学寻找男人———否定男人———追溯母体———回归自我的精神旅程,旨在呈现女性意识不断发展与成熟的过程。
-
思夫怀远——宋代女诗人常见题材研究之一
-
作者:
王彩萍
来源:
社会科学家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格局
现代意义
原因
情感状态
特点
-
描述:
以现代女性的目光来观照古代女性文学,本文主要论述思夫怀远这样一个宋代女诗人常见题材形成的原因、特点及由此呈现出的宋代女性的情感状态和生命格局,并且论述了它对现代平等双性世界建构的意义。
-
试论近代英国女性形象的变化
-
作者:
王萍
来源:
南京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英国史
女性形象
英国妇女
-
描述:
试论近代英国女性形象的变化 英国近代的历史是英国社会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部分:资产阶级取代贵族成为统治阶级;工业革命取得了胜利并为整个国家带来巨大的财富;英国在海外殖民地的争夺中进一步扩张,获得了“日不落帝国”的美名;而这些因素又进一步为英国带来了世界霸主的地位... >> 详细
-
本真路上:英国现代主义文学中的本真理想
-
作者:
熊红萍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现代主义
常人
处身状态
本真
-
描述:
本文通过研究三部文学作品中三个人物由沉沦走向本真的历程来说明并评析英国现代主义文学中反映出来的本真理想。 本真是由海德格尔引入存在主义的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海德格尔认为本真是人们在世的一种状态,是人们意识到自己的独特个性、不囿于“常人”束缚的澄明之境。相反,非本真是指人们被“常人”牵着鼻子走,并进而丧失自己的处身状态。 本真这一概念并非始发于海德格尔。追本溯源,西方哲学史上的许多思想家都对其有所涉及,有所发展。到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一群激进的思想家则大大丰富了本真理想,将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
抗争与牺牲的两极——曹禺笔下的女性人物
-
作者:
李秀萍
来源: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体验
牺牲
自我
抗争
女性
-
描述:
曹禺剧作中塑造了两类极端的女性形象:包括繁漪、陈白露、花金子在内的抗争者与愫方、瑞珏、王昭君所代表的牺牲者,反映出作者不同人生阶段的生命体验及艺术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