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萍】搜索到相关结果 575 条
-
近代狭邪小说影响下的郁达夫小说中的两性格局
-
作者:
吴萍萍
来源:
北方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主人公
女主人公
近代
小说创作
郁达夫小说
狭邪小说
子模式
男尊女卑
替代性满足
女性形象
-
描述:
郁达夫是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产生过重要影响。他是以反叛性著称的,然而正是其大胆的暴露与鲜明的反叛性使得大多数研究者往往忽略了传统文化对他产生影响的一面。事实上,郁达夫是一位有着浓厚的传统气息的现代作家,传
-
张爱玲女性文学创作现代性简论
-
作者:
宋桂珍
张萍
来源:
学术交流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男权
颠覆
自审
现代性
女性
-
描述:
张爱玲女性文学创作的现代性主要体现为男权颠覆意识和女性自审意识.她塑造的男性形象多为穷嫖滥赌、淫靡荒唐的纨绔子弟,封建遗少或肢体、精神残障者,构成了当时社会上丑怪男性形象的图谱,从而揭露了男权社会的黑暗和腐败,男权伦理道德的反动和荒谬.他塑造的女性形象多为麻木、卑琐、匮乏或焦虑、变态、丑怪的女性,走向女性本体和灵魂的内审,从反面警醒女性只有自尊、自爱、自省,反叛传统,坚守自我人格和女性意识,焕发生命力,才能成为人和女人.
-
茅盾短篇小说女性形象浅论
-
作者:
张小萍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革命者
《野蔷薇》
茅盾
丈夫
作品
女性形象
环小姐
自我主义
短篇小说
未婚先孕
-
描述: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茅盾既是一位著名的善于运用巨笔绘制长篇生活画卷的艺术大师,同时,又是一位精于创作短篇小说的文学巨匠。从1928年到1948年这二十年间,他一共发表了五十多个短篇。这些作品塑造了一系列丰满鲜明的女性形象,写出了她们的心态、性格、所爱所恨、所喜所悲。通过这一系列女性形象,作者真实地反映出时代风云、社会矛盾,
-
缺席的女性与女性的缺席——从性别批判视角看唐五代词
-
作者:
罗燕萍
来源: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话语
词体
填词
女性
异化
-
描述:
唐五代词中描写的女性形象以“男子而作闺音”的文学传统与唐五代特定的历史文化为背景,并有男性心理期待隐藏其后,从中体现出的两性心理的异化尤其是对女性的异化,成为词体本身独特的文化意义。
-
同赴歧途荒芜人生路——浅析毕飞宇笔下的女性形象“青衣”、“玉米”
-
作者:
张萍
来源: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衣
玉米
毕飞宇
性格
命运
-
描述:
“性格”与“命运”二者之间的关系问题一直为人们所困惑,正因为此,人们对这一问题的探究也从未终止。毕飞宇的两部小说《青衣》、《玉米》中的两位女主人公青衣、玉米的命运,引发了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再度思索。
-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两位女性形象
-
作者:
邱爱萍
来源:
福建外语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伊娃
基督教精神
反抗精神
伊莱扎
-
描述:
本文从书中的两位女性———伊莱扎和伊娃着手 ,阐述斯托夫人在《汤姆叔叔的小屋》中表明尽力以基督教的精神和行为改变社会 ,拯救罪人的观念是有其时代根源的。同时指出斯托夫人在赋予伊莱扎反抗精神时所表现出的过人胆识。此书关于奴隶制的大量描写以其无比的感召力促进了废奴运动。林肯这样评价她 :“写了一本书 ,酿成一场大战的小妇人。”
-
《德伯家的苔丝》:哈代人道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
-
作者:
李月萍
来源: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哈代
人类命运
人道主义
苔丝
-
描述:
哈代是19世纪英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和诗人,是“一个耸立在维多利亚时代和新时代交界线上的忧郁形象”。他的作品描写世纪之交英国农村市镇出现的经济、政治、道德、风俗等方面的剧烈变化,承上启下,既继承了英国批判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也为20世纪的英国文学开辟了道路。小说《苔丝》完成于l891年,被视为哈代“威塞克斯文丛”中的巅峰之作。小说描写的是在资本主义发展给英国偏远农村个体小农经济带来深重灾难的背景下,一位美丽、纯洁而勤劳的农村少女短暂一生的爱情和生命悲剧。小说的女主人公苔丝是一个美丽、纯洁、善良、质朴
-
“五四”前后的新女性形象
-
作者:
吴艳萍
来源:
河西学院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英云
祥林嫂
莎菲
妇女解放
-
描述:
“五四”前后一批作家所表现的新女性形象,探讨了妇女解放所走过的一条在曲折中前进的道路。从早期的具有浓重的悲剧色彩的女性形象到虽然软弱却依然举起个性解放大旗的小资产阶级女性形象,再到把个性解放与社会解放联系起来走上真正的妇女解放道路的女性形象。说明五四前后是""一个风云变幻和社会发展的时代,也是一个诞生众多女性形象的时代。
-
中国古代思妇形象的嬗变
-
作者:
王秋萍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主体
“思妇”形象
传统女性精神
审美客体
-
描述:
"思妇"这一起源久远的文学形象,按历史纵向大致可归为三种类型:承载传统女性精神的思妇形象、作为生命主体存在的思妇形象、沦为男性审美客体的思妇形象。思妇形象是中国古代女性文化的具象化,它在不同历史阶段的表现折射出女性在不同时代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地位。文学中的思妇形象在男性审美观的规范下逐渐形成固定模式,生活中的女性形象也逐渐向男性理想化的模式转变。
-
从诗歌女性形象的刻画看中国妇女地位的转变
-
作者:
尚爱萍
来源: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诗歌
地位
性格
转变
-
描述:
分析高中课本所选的四首诗《孔雀东南飞》、《大堰河———我的保姆》、《琵琶行》、《致橡树》 ,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妇女地位转变的过程 ,即由旧社会被压迫被欺凌的刘兰芝、大堰河、琵琶女到新中国平等自立的木棉。
<
1
2
3
...
24
25
26
...
56
57
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