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荣丹丹,刘丽】搜索到相关结果 56 条
-
内外有别——清末民初女子教科书中的性别书写
-
作者:
刘丽群
刘景超
来源:
课程教学研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末民初
内外有别
女子教科书
性别角色
-
描述:
"内外有别"的中国传统性别规定在清末民初的女子教科书中并未得到颠覆性的改变:教科书中按照传统来塑造女性角色类型:女儿、妻子和母亲;尽管女性的性别角色发生了从传统的女、妇、母到"贤妻良母"再到"国民之母"的变迁,女性的角色行为空间也有了一定拓展,从传统的"妇人主中馈"发展到"女从以教职",但总的看来,女性与真正的社会生活仍然保持着一段距离,她们仍然以家为活动中心,通过扶助丈夫与抚养儿女来实现与外部的联系;而女性的社会工作只不过都是女性传统家内行为的一种外部显现而已。
-
浅谈解放后十年天津市的妇女工作
-
作者:
刘丽娟
弭善房
翟毅
来源:
天津档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解放后
妇女地位
天津
知识水平
妇女组织
妇女工作
-
描述:
浅谈解放后十年天津市的妇女工作
-
《辅仁文苑》时期的张秀亚
-
作者:
刘丽霞
赵婉莉
来源: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辅仁文苑》
刊物编辑
文学创作
张秀亚
-
描述:
张秀亚是台湾女性文学的重要奠基者之一,她曾于1938年考入天主教辅仁大学,1939年至1942年担任该校校园刊物《辅仁文苑》编辑,这期间的张秀亚在创作和生活方面有较大转变。考入辅仁大学之前,她的作品多是写实主义的创作风格,而在经过系统学习与民族命运巨大转变的背景之下,她的创作道路逐渐转向抒情散文化的描写,并且创作数量逐渐增多,在《辅仁文苑》上发表了十余篇作品。这期间还出版了两部宗教小说,成为当时备受关注的公教作家。同时,她还是一位尽职奉献的文学编辑。
-
从《一间自己的房间》和《奥兰多》看伍尔夫的“双性同体”创作理想
-
作者:
刘丽珊
孙田芳
来源: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伍尔夫
双性同体
女性主义
-
描述: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女权主义批评理论的先驱,她积极探索女性文学创作的理论和实践,其著名的批评论作《一间自己的房间》创造性地提出了"双性同体"理论,而其传记式小说《奥兰多》则成功实现了这一构想。本文试图通过重读伍尔夫的这两篇经典著作以期深入理解伍尔夫的"双性同体"创作理想对于消除男女差异、促进女性写作和女性文学批评理论的发展所发挥的积极意义。
-
静息心率对中老年女性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影响
-
作者:
刘丽英
王艳秀
齐艳红
刘秀荣
刘星
梁洁
刘卫华
曹正新
来源:
河北医药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老年女性
危险因素
静息心率
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
-
描述:
目的 探讨静息心率(RHR)对中老年女性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 PWV)的影响。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在2006年—2007年参加健康体检的101 510例开滦集团职工中随机分层抽取5 852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统一问卷调查、血液生化及ba PWV检查,符合入选标准的(年龄≥40岁、既往无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者)、资料完整为5 153例,其中女性2 043例纳入统计分析。依据2010至2011年度体检时RHR四分位数将研究对象分为RHR<64次/min,64次/min≤RHR<70次/
-
第三届中美妇女领导者交流与对话会:关注妇女与就业
-
作者:
沈胡婷
李昕
王青松
万里
曾顺
龚婷
何双伶
吴宇桢
吴鸿
苏娅
刘丽萍
周新华
严珺
郎丰君
刘晶晶
刘岩
傅惠敏
姚金妤
来源:
文明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中
全国妇联
尼克松总统
陈至
美国国务卿
近三
中美关系
伙伴关系
化成天下
妇女组织
-
描述:
2012年,在尼克松总统访华和《上海公报》发表四十周年、中美关系已进入孔子讲的“不惑之年”之际,中美人文交流近三年的实践也映照了中国先哲在二千多年前就意识到的“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那句古语。在中美双方共同努力下,不但日渐形成宽领域、多层次、广覆盖的新格局,而且在教育、科技、文化、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