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改叙事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
作者:
苏奎
来源:
文艺争鸣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土改
妇女解放运动
形象研究
社会革命
文学叙事
乡村妇女
经济关系
女性
-
描述:
土地改革不仅仅是改变乡村经济关系的运动,更是一场波及广泛的社会革命。革命对某些群体来说,尤其对中国妇女来说,意味着解放。土改运动推动了近代以来未完成的妇女解放运动向前发展,代表中国妇女大多数的乡村妇女终于获得了与男性一样的平等权利。本文从文学的角度来探讨土改的文学叙事对于妇女解放的展现与叙述。
-
西部电影中女性形象的流变
-
作者:
苏敏
来源: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部电影
流变
女性形象
-
描述:
论文以中国两部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为研究对象,将西部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塑造置放于中国电影发展史的链条上,置放于中国西部电影思潮这样的背景上进行考察,透过对中国西部电影中女性形象塑造的分析,试图揭示出电影创作者们对女性形象的理解和把握.
-
中国传统戏剧中女性形象之论析
-
作者:
苏燕
来源:
魅力中国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戏剧
文化内涵
类型化
下层妇女
节义女性
-
描述:
中国传统戏剧中塑造了为数众多的栩栩如生、个性鲜明的女性人物形象,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所具有的众多美德,同时又具有其时代特点,诸如节义女性的大量出现,更多的下层妇女开始登上舞台,人物塑造的类型化,以及女性世界折射出的社会文化内涵,使之成为中国戏剧中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群体。
-
新世纪文学中的中年女性形象叙事研究
-
作者:
苏奎
来源:
兰州学刊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存困境
灵魂挣扎
中年女性
-
描述:
对于女性尤其是中年女性的关注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传统,新世纪以来的文学创作承继了这一主题叙事,展现了在新的社会时代背景下,中年女性所承载的生活困境与灵魂挣扎。文章对新世纪文学中的中年女性主题叙事进行研究,从生存与存在两个角度对众多的中年女性形象进行分析,探讨新的时代情景下的女性命运书写的深度与广度。
-
《八月之光》中女性人物的对比分析
-
作者:
郑苏英
来源:
作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个性
宗教观
对比分析
人生观
-
描述:
福克纳在《八月之光》中塑造了两位女性:莉娜与乔安娜。两人的个性、人生观和宗教观形成鲜明对比。福克纳通过乔安娜揭露并谴责了南方社会传统中妇道观对妇女人性的压抑与摧残,通过莉娜表现出对未来的乐观态度,表达了对人类前途和命运的关注。
-
中国的邮票与人物
-
作者:
苏立征
来源:
集邮博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革命家
男性人物
古代
革命领袖
梅兰芳
邮票
现代
女性人物
辛亥革命
分类
-
描述: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并发行邮票以来,人物邮票在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截至2008年底,先后共发行了包括古今中外各种人物邮票237套,551枚。本文现对这些邮票进行分析。由于中国人物邮票从发行至今跨越的时间很长,牵涉的人物面广范围大数量多,其中有些人物形象在画面上很小,
-
南京市高校女性研究生中心区消费空间特征研究:以南京市新街口为例
-
作者:
苏芳香
来源:
消费导刊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消费空间
环境感知
消费偏好
女性研究生
-
描述:
本研究以南京市高校女性研究生消费行为问卷调查为基础,对女性研究生市中心区消费空间选择的影响因素及其消费空间特征与规律进行全面的剖析。研究内容从城市空间角度揭示女性研究生市中心区消费空间结构规律与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南京市中心区年轻女性消费空间问题及规划设计要点。
-
从《迷路》看野上弥生子的精神世界
-
作者:
苏琦
来源:
文学教育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母性之爱
知性精神
左翼运动
-
描述:
野上弥生子是日本近代女流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她的二战后代表作《迷路》是其文学生涯中的集大成者。本文通过作品《迷路》,分析野上弥生子的精神世界,从而进一步挖掘其思想,走近她灵魂深处闪光的母性之爱与知性的光辉,去触及她作为一代女性文学大家的伟大一生。
-
年光一瞬最堪哀:叶小纨词析论
-
作者:
苏菁媛
来源:
东吴中文线上学术论文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清才女
午梦堂词人
叶小纨
叶小纨词
晚明闺秀词人
-
描述:
葉小纨(1613-1655),字蕙绸,吴江(今属江苏)人。葉绍袁与沈宜修次女,曲坛盟主沈璟孙媳,诸生沈永桢妻。葉小纨後其姊葉纨纨、三妹葉小鸞与母亲沈宜修二十余年而卒,不仅饱尝家人一一逝去的未亡人之悲,且经歷朱明覆灭,父亲携弟弃家入杭州为僧的家国之变,故终身郁郁寡欢。如此的身世际遇,加上其本身所具有的睿敏思绪与文艺素养,发而为词,自能成就其词作的高度与深度。
本文分别从内容、形式技巧与风格深入探讨小纨仅存的12首佚词。从内容而言,除一般闺秀词常見的对节令风物歌咏的题材之外,午梦堂家族繁盛的文艺风气与不幸的人
-
从“物”到“人”的嬗变
-
作者:
苏和丽
来源:
西南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特征
女扮男装形象
流变
成因
-
描述:
女扮男装形象是中国文学中的重要女性形象类型之一。本文试图剖析它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流变特征及其形成这种种特征的原因,从一个侧面来探询寻女性寻求自我解放的发展轨迹及其思想蜕变的多彩光芒。全文分为五个部分加以论述:第一章分析魏晋南北朝文学中的女扮男装形象。魏晋南北朝是它的发轫期,其重要特征是民间性、史传性、现实性和教化性。第二章分析唐文学(主要是唐传奇)中的女扮男装形象。唐代是它的初成期,其重要特征是侠义性、传奇性和教化性。第三章分析宋元文学中的女扮男装形象。宋元是它的沉寂期,产生于本时期的女扮男装形象寥寥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