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缅甸作冢摩摩茵雅笔下的女性文学
作者: 尹湘玲   来源: 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缅甸作冢摩摩茵雅笔下的女性文学
缅甸作家摩摩茵雅笔下的女性文学
作者: 尹湘玲   来源: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作家   女性人生   佛教文化   母亲   文学创作   劳动妇女   缅甸   作品   女性文学   知识女性  
描述: 缅甸作家摩摩茵雅笔下的女性文学尹湘在缅甸文学史上,女才干不乏其人,而当代缅甸文坛,在诸军崛起的新兴作家群中,女作家也英才辈出,其中佼佼者当推摩摩茵雅。库摩原名杜珊珊,下缅甸岱乌镇人,生于1944年。她七年级开始作诗,高中时期就显露出超群的写作才华,...
美泰建筑工人的性别分析
作者: 王金玲   来源: 浙江学刊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建筑业   泰国   职业培训   建筑工地   性别隔离   性别分析   建筑工人   职业隔离   工业化进程   非传统  
描述: 由于全球经济发展导致的劳动力需求的增长、贫困带来的家庭对于妇女工资需求的强化及妇女运动的冲击,无论在工业化进程中国家还是在工业化进程中国家,妇女的就业率都有了提高,尤其在妇女非传统就业的行业中。但这并不意味着就业中的性别隔离的消除。以工业化国家的美国和工业化进程中的泰国为例,在典型的女性非传统就业行业──建筑业中,女性仍集中在低工资、低技术领域,女性的技术培训不被重视。事实表明,国家政治经济政策的不同和劳动力组织化的不同是导致职业性别隔离的一个关键性因素,经济的发展并不意味着男女平等的实现。
刍议萧红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李健玲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实主义风格   萧红的创作   翠姨   《生死场》   萧红作品   萧红小说   现实主义创作   《小城三月》   女性形象   呼唤女性  
描述: 萧红的创作风格是现实主义的。她个人不幸的人生遭际,以及“九·一八”之后的故乡东北人民的悲惨命运,使得她在创作之初就格外关注人间的苦难。作为女性作家,萧红感受最深、体会最切的,当是她作为女人的那份经验,这就使得她的现实主义创作的对象主体自然集中在女性角色身上。深深同情女性的命运,热切呼唤女性的平等,热情讴歌女性的反抗,是萧红创作女性题材作品的主要特征。深入分析和正确把握这一特征,是我们认识萧红现实主义创作风格的一条重要途径。
论贝蒂·弗里丹对弗洛伊德妇女观的批评
作者: 张晓玲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理论   阉割情结   社会环境   美国妇女   女权运动   层次优势   弗洛伊德   妇女观   女性形象   女权主义运动  
描述: 贝蒂·弗里丹(Betty Fridan 1921——)是当代美国妇女运动之母。1963年,她的重要著作《女性的奥秘》问世,在美国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这本著作如同西蒙娜·德·波娃的《第二性》一样,已成为西方女权主义运动的经典著作。1995年,她不顾74岁高龄,亲赴北京参加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NGO论坛,再次引起世人注目。弗里丹在女权主义运动中的重要地位是由其《女性的奥秘》一书奠定的。这本著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对弗洛伊德妇女理论的猛烈批评。这一批评在当时对把弗洛伊德理论奉为《圣经》的美国理论界起到了震聋发聩的作用
真假"女儿声"--易安词与男子"闺音"词艺术内涵的差异
作者: 李会玲   来源: 写作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清照   婉约词   独立人格   男子   艺术内涵   柳永   女性化   易安词   女性形象   男性词人  
描述: 唐宋婉约词中存在着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那就是许多男性词人拟用女性的声腔口吻来作词,即如清人田同之所云:“男子而作闺音”(《西圃词说·诗词之辩》)。这种现象是与文人作词的环境和动机分不开的。欧阳炯在《花间集》序言中说:“有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不无清绝之词,用助娇娆之态。”可见,最早的文人词大多是在贵族
论“五·四”女性文学创作
作者: 孙丽玲   来源: 曲靖师专学报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小说创作   认识价值   女作家群   “五四”女性文学   审美价值  
描述: 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以“五四”女性文学的崛起为其标志,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不同于男性作家的创作特色:独立的女性意识;浓厚的自传色彩;强烈的主观抒情;阴柔的艺术风格,这种文学风貌对当代女性文学产生了重大、广泛的影响。本文对“五四”女作家群小说创作进行综合考察,整体地分析“五四”女性文学独特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