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工笔人物女性形象的发展与创新
-
作者:
孙美玲
来源:
赤子(上中旬)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人物画
女性形象
发展
创新
-
描述:
工笔人物画在中国人物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工笔人物画以期长久的发展历史和高质量的画作,在中国画发展的艺术领域中,具有着极大的优势。在工笔人物画作中,以女性为题材的工笔人物画更具有发展潜力,在如今社会的绘画领域中,其发展最为广泛。可以说,女性形象的发展对工笔人物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就当代工笔人物女性形象的发展与创新进行了探讨,仅供交流。
-
浅析《半生缘》中顾曼璐的悲剧形象
-
作者:
李梦玲
来源:
西江文艺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对女性人物的刻画和女性情感的细腻描写是张爱玲作品的一大特点,她在小说《半生缘》中塑造了一对在性格、情感、命运方面截然不同的姐妹形象,曼璐是姐姐。她本来可以过着普通女孩的生活,与恋人相伴到老,由于家境窘迫,她为了赚钱养家而成为舞女。因为在感情上所托非人,造成了其婚姻的不幸,同时,将她人性丑陋的一面被激发了出来。
-
浅析《半生缘》中顾曼璐的悲剧形象
-
作者:
李梦玲
来源:
西江文艺(下半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对女性人物的刻画和女性情感的细腻描写是张爱玲作品的一大特点,她在小说《半生缘》中塑造了一对在性格、情感、命运方面截然不同的姐妹形象,曼璐是姐姐。她本来可以过着普通女孩的生活,与恋人相伴到老,由于家境窘迫,她为了赚钱养家而成为舞女。因为在感情上所托非人,造成了其婚姻的不幸,同时,将她人性丑陋的一面被激发了出来。
-
自由的呼唤:论简·爱和疯女人伯莎的女性反抗意识
-
作者:
张美玲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实主义作品
作品简介
疯女人
浪漫主义色彩
伯莎
反抗意识
女权主义思想
父权文化
罗切斯特
简·爱
-
描述:
一、作品简介《简·爱》(Jane Eyre)是19世纪英国的一部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现实主义作品,一经推出就在文坛引起了强烈反响和震动。小说描述了一个受尽欺凌和侮辱的孤女,在面临压迫和虐待时敢于奋起反抗最终获得美好爱情的故事,小说颠覆了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文化世界,体现了女性的主体意识和反抗意识,是19世纪女性文学创作和女权主义思想的杰出代表。本文着重分析小说中的两个主要女性人物——简·爱和疯
-
都市生活中,始料未及的疏离与冷漠——评女真的小说《陌生人》
-
作者:
张玲霞
来源:
青年作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图书奖
世道人心
心灵慰藉
沈雄
于王
生存处境
日常化
青年作家
作品数量
知识女性
-
描述:
女真,原名张颖,辽宁省当代颇具实力的青年女作家,她致力于小说、散文等创作二十余年,作品数量达二百余万字,曾获中国图书奖、辽宁优秀青年作家奖、辽宁文学奖短篇小说奖。女真小说多关注日常生活中平凡女性的无奈、悲伤和痛苦。她笔下的众多女性人物各有不同的遭遇,围绕独身女性、家庭女性、离婚女性,女真以日常化的笔调真实地展现出不同女性的矛盾处境。女真的小说不仅真实再现了平凡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
-
隐性异化、双性同体及性别话语权的文学叩问:少数民族女性文学的双性视野
-
作者:
李君玲
来源:
贵州民族研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双性同体
少数民族
性别权力
女性文学
文化升格
-
描述:
少数民族女性文学研究领域正发生一场学术转型,即从单纯的女性创作评价转向对科学性别理论的建构,意味着少数民族女性文学的批评话语体系面临革新,其作为同时具有种族、阶级、性别三大属性的文学类型,必须谨防不同维度交叉的研究疏漏与过渡阐释。在此,从隐性异化、双性同体与性别话语权的角度,分别提出了少数民族女性文学研究在概念、方法论、创作观方面的核心命题,探讨了少数民族女性文学的性别价值倚重,两性关系嫁接以及创作理论支点选择的不合理。
-
香港书写与身份认同——评王艳芳《异度时空下的身份书写》
-
作者:
刘东玲
来源: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香港书写
《异度时空下的身份书写》
身份认同
-
描述:
《异度时空下的身份书写》围绕自上世纪70年代至当下的香港女性文学创作格局,梳理女性作家在时代变迁的多元空间中寻找身份认同的书写倾向,分析身份认同的复杂与多元性精神意蕴,钩索身份认同背后的心理与文化症结,以核心的香港时空意识及身份认同问题统摄全书,传达出对于香港女性小说的独到思考与认识视野。
-
从复仇因素看希斯克里夫人性的迷失与回归
-
作者:
李晓玲
来源:
卷宗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复仇
仇恨
爱情
回归
-
描述:
在19世纪的英国文学史上,女性文学异军突起,涌现出了一批才华横溢的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作为其中的一员,以其独特的个性和写作风格,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中,在她短暂的一生中留下了传世之作《呼啸山庄》,是一部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湮没的杰出作品,被喻为"最奇特的小说”,它的魅力来源于男女主角刻骨铭心的爱情,向人们展示了被畸形社会扭曲了的人性而造成的各种悲剧,其中小说里男主人公希斯克里夫由爱到恨、由复仇陷入对凯瑟琳无限的思念当中等心理变化,生动的刻画出一个人从善良到迷失人性,最后人性得以回归的过程。
-
1957年中国电影中的“上海姑娘”
-
作者:
张金玲
来源:
湖南工业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革命性
摩登性
女性意识
叙事
上海姑娘
-
描述:
“上海姑娘”的命名取自于1957年由北京电影制片厂出品的一部同名电影《上海姑娘》。在本论文中,用“上海姑娘”来指称1957年中国电影中一类特定的女性形象。1957年,《上海姑娘》、《护士日记》、《不夜城》、《女篮五号》等四部关于“上海姑娘”的电影集体登场,体现了建国初期新政权对女性的期待与形塑。通过对这四部电影的文本分析来探究“上海姑娘”的形象特征。具体内容分三章展开。第一章主要介绍了“上海姑娘”的出场背景。1957年中国的私营电影企业已经全部收为国有,为工农兵服务成为电影的既定方针,电影创作受到苏联影响
-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陕甘宁边区妇女工作研究
-
作者:
杨敏玲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抗战时期
陕甘宁边区
妇女工作
-
描述:
论文主要是运用综合分析的方法研究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进行的妇女工作内容及其经验。为此,论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主要是介绍论文的选题意义,并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对创新之处给予回答。接下来是论文的主要内容,在第二章主要是阐述并分析了在全国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妇女工作的背景,这其中主要是分析了妇女工作开展的条件与时代背景,为共产党顺利地在陕甘宁边区开展工作奠定了物质及组织等各方面的基础。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围绕着抗日救亡和边区建设为中心,在抗日战争的初期(1937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