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三十年代女性文学创作的价值取向
-
作者:
闫顺玲
来源: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十年代文学
价值取向
女性文学
-
描述: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阶级矛盾、民族危亡这一内忧外患的社会现实触动了作家那根敏感的神经,文学创作与时代紧密结合,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以及政治斗争等具有现实性和厚重感的题材就出现在不同性别的作家的作品中了。活跃于三十年代的女性作家,都自觉地追求文学的力度,她们以充沛的激情、敏锐的感悟与多彩的笔触,描写了飒爽英姿的革命的女性或艰苦卓绝的女性的革命,和着时代的节拍拓展了女性文学的境界。
-
朝鲜许兰雪轩诗与明清中国女性文学——以徐媛诗歌创作为中心
-
作者:
俞士玲
来源: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许兰雪轩
徐媛
长吉体诗
中朝文化互动
-
描述:
公元1598~1606年,朝鲜女诗人许兰雪轩诗流传中国,也是明代最重要的女诗人徐媛诗名崛起的时期。徐媛的诗名鹊起,是她20余年学诗、悟诗的结果。然种种迹象表明,她也从许兰雪轩诗中获得启发。中朝女诗人基于相同的"宗唐"诗风、不同的诗学情境和文学个性却殊途同归地走向学习李贺诗的道路,留下了辨识度甚高而又各有特色的长吉体诗。许兰雪轩在明清人构建的女性诗史中占据重要位置。许兰雪轩和徐媛的诗歌交集呈现了中朝文化多向的交流和互动。
-
浅析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李玲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金钱
爱情
女性形象
-
描述:
张爱玲的创作在现代文学史上闪烁着独特光彩,其方式之一是塑造独特的女性形象。同样是写女性一生摆脱不了的情和爱,却把她们紧紧地镶嵌在人情世故和社会风俗这一大框架中去描绘。有悠悠的情、绵绵的爱,更多的还是普通生命本身负载着的深刻的人性内容。
-
论卡夫卡母亲与其长篇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渊源
-
作者:
张玲
来源: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卡夫卡
母亲
女性
-
描述:
卡夫卡长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一反西方历来的文学传统,大都具有懦弱、顺从、女性特质被男性社会异化等特征,这一文学典型与卡夫卡本人的经历有莫大关联。从存在论心理学角度来看,卡夫卡生命中第一位女性(即母亲)在卡夫卡童年与成年时期,未能给予其完整的母爱,也未能在专制粗暴的父亲面前充当独立的力量保护他。母亲所投射的痛苦经历使得懦弱、顺从的女性形象成为卡夫卡印象中女性形象的典型,并成为其创作的原型。
-
从《啼笑因缘》看张恨水小说的女性人物形象
-
作者:
赵爱玲
来源:
语文建设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人物形象
啼笑因缘
张恨水
-
描述:
被称为通俗小说大师的张恨水很多作品中都以塑造女性人物形象为主,《啼笑因缘》也不例外,在他笔下的女性形象都很有代表性,通过不同的女性形象,可以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现状如何,是一个社会的缩影和真实写照,也是作者张恨水在那个社会背景下对女性形象的全新解读。本文将从张恨水的代表作品《啼笑因缘》中解读具有代表性的女性角色,以此来反映在男权主义下女性所受到的影响与束缚。
-
论张恨水笔下的红颜薄命
-
作者:
赵爱玲
来源:
语文建设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悲剧命运
张恨水
红颜薄命
-
描述:
张恨水是"鸳鸯蝴蝶派"的代表作家之一,"红颜薄命"则是他笔下千千万万个女性形象的共同写照,本文具体从悲情主义,女性自身的悲哀,以及女性的社会地位这三个论点着手,通过对其代表作《啼笑因缘》和《金粉世家》中的女性形象进行了深度分析,具体阐述了"红颜薄命"这一文学叙事的魅力
-
从《白鹿原》看中国男权文化的经典
-
作者:
李君玲
来源:
作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
《白鹿原》
女性地位
中国男权文化
-
描述:
《白鹿原》流露出叙述者一定的性别偏见,本文将从男性意识中的女性地位、女性形象的文化意蕴、叙述者对性与道德关系的处理三个方面来剖析小说中的男权文化意识。
-
张恨水笔下现代女性的妥协与抗争
-
作者:
赵爱玲
来源: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反抗
妥协
《金粉世家》
张恨水
女性
-
描述:
张恨水的小说塑造了一系列悲剧女性形象,她们生活在男权社会背景之下,命运坎坷。本文以《金粉世家》为例,从众女性的沉沦和妥协、觉醒和反叛、自我解放三个角度入手,结合张恨水和新文学作家笔下女性的分析比较,诠释男权阴影下女性“委屈而不能求全,妥协和抗争的矛盾交织终其一生”,这一文学命题的魅力。
-
《莎菲女士的日记》中莎菲形象的陌生化
-
作者:
李君玲
来源:
作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陌生化人物形象
《莎菲女士的日记》
俄国形式主义
-
描述:
陌生化理论是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理论之一,用以描述文学以及艺术作品通过陌生化的效果而实现审美过程的达成。在丁玲的早期作品《莎菲女士的日记》中,作者在叙述结构、叙述视角以及细节描写等方面,有着独到之处,与俄国形式主义陌生化的理论有诸多暗合,在这样一种表现形式下,女性身份得以以崭新的视角去审视,从而产生了莎菲这一新女性的形象。
-
探析南昌瓷板仕女画的美
-
作者:
周晓玲
来源:
中国科技博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南昌瓷板
仕女画
美
-
描述:
仕女画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属人物画的范畴,它以女性人物为主要描写对象,并以此反映当时的社会内涵,传达特定的艺术韵味和审美价值。仕女画作为瓷器装饰的典型纹样,最早见于唐代长沙窑瓷器,画中女子体态饱满,肌肤丰盈,带有鲜明的唐代仕女雍容华贵、以肥为美的流行风格。宋代因花鸟画的霸主地位,仕女画极为罕见,明清是仕女画的鼎盛时期。明初,受青花料发色不稳的限制,仕女画在瓷器上难得一见。明宣德年开始,各种形式的仕女画在瓷器上广为流行,内容多以反映贵族妇女的生活场景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