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电影的性别政治研究
作者:
苑竞玮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性别政治
女性主义
台湾电影
描述:
社会性别(gender)区别于生理性别(sex),这是一项具有权力效应的政治发明,不同或者相同的性别阶层间存在着统治与被统治、支配与被支配的不平等权力关系,这是性别政治的概念也是本文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梳理台语片时期到新世纪以来的电影,我们看到台湾电影中塑造出了形形色色、光彩夺目的女性群像,通过系统的、全面的研究,解析其中女性形象嬗变的轨迹,总结女性在异性恋父权体制下的挣扎与救赎;同时进一步过渡到女性自我与“他者”命运的对立和抗争,运用存在主义女性主义理论来阐述女性沦为“第二性”的现实处境,最重要的是探讨
托妮·莫里森的作品及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曹晓玮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描述:
托妮·莫里森是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非洲裔美国女作家.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桂冠的摘取,使她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得到承认。她的成就提醒人们黑人女作家们正努力地生活着和创造着.她们也已是文学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所以,莫里森的成功,正象她自己坚持的说法那样,不仅仅是一次个人的胜利.她继理查德·赖特,鲁尔夫·艾里森和吉姆斯·鲍德温之后,又为美国黑人文学翻开了新的篇章.|Toni Morrison is the first Afro-American woman write
从《万箭穿心》看普通女性的悲剧命运
作者:
周玮昆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叙事艺术
悲剧命运
人物形象
描述:
《万箭穿心》用原生态的叙写方式塑造了一个让人既怜又恨、唏嘘欸乃的女性形象,丈夫的自杀、十年如一日的"女扁担"生涯让漂亮的李宝莉姿色全无,粗粝的日常生活状态、泼辣倔强的汉中性格,在两性关系中始终都不讨好的悲剧命运,着实让观众掬了一把同情泪。然而面对生活巨变不卑不亢的韧性以及绝不让这个家散掉的毅力更是让我们看到了汉中女子勇于担当的霸气。
《申报》(1919-1949)中的“女子体育”研究
作者:
冯维玮
来源:
成都体育学院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观念
《申报》
女子体育
女性形象
描述: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观念的改变,中国近代以来,女子体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申报》中的女子体育报道从新闻、广告和评论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结合我国现有的有关近代女子体育的研究,发现《申报》中所报道的女子体育是当时现实社会女子体育的一个缩影。女子体育观念逐渐转变;女子形象发生了变化;女子参与体育的范围扩大,项目由少到多,逐渐丰富起来。《申报》作为当时的主流媒体为我国近代女子体育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父权制下“他者”的反抗:维多利亚·希斯洛普战争小说研究
作者:
马宏玮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他者
父权制框架
战争
女性主义
描述:
维多利亚·希斯洛普是英国当代女性畅销小说家,她对希腊文明热爱至极,非常关注发生在希腊及周边国家的战争,意识到战争带给普通家庭的伤害,故她的大部分作品都致力于描述战争背景下的弱势群体,尤其是女性的命运。本文运用父权制的相关理论,对希斯洛普的三部长篇战争小说进行文本细读,通过分析作者笔下形象各异的女性形象及被主流社会边缘化的"他者",试图明晰作者在作品中构建出的父权制框架,并解读作者为瓦解这一框架提出的策略。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作者维多利亚·希斯洛普的个人创作情况,以及国内外学者对其作品
大庭美奈子的小说世界——以大庭美奈子前期小说为中心
作者:
周晗玮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异国
大庭美奈子
他者
女性
描述:
战后的5、60年代,老作家回归文坛,与此同时新一代作家也加入到文坛当中。在这当中,女性作家的活跃尤其引人注目。她们的创作涉及范围更广,创作主题和手法更加多样化,形成了日本女性文学的第三次兴盛期。大庭美奈子便是这些女作家中的一位代表。她自幼向往文学,坚持阅读和创作。但直到1968年,当时已经38岁的大庭才凭借短篇小说《三只蟹》,获得59届芥川奖,一举成名,正式进入文坛。 大庭幼时因家庭原因,辗转于各地,在婚后又立刻随丈夫赴美,在美国阿拉斯加旅居了11年。长期的漂泊生活给了大庭自由而奔放的性格,尤其是在阿拉斯
再现的「番」母系:王家祥小说中的原住民形象研究
作者:
吴玮婷
来源:
台湾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家祥
再现
实验民族志
平埔意识
後人类
原住民形象
番母系
描述:
王家祥於書寫中展現的「番」母系認同,與臺灣平埔族的「發現」息息相關,由於重新對歷史的認識與爬梳,臺灣社會從血緣上,發現臺灣人身上的原住民血統,衝擊了以往臺灣社會的「原住民」與「漢人」概念,劇烈影響當代臺灣族群想像與認同。王家祥以「原住民文化」召喚讀者想像,其實是在建構王家祥「荒野」的烏托邦,他從歷史中救亡文化,以教育讀者,臺灣人的祖先如何與土地或自然共處,冀望臺灣人能延續老祖宗的智慧,發展出荒野中的文明。為了與實現「荒野」價值的理想接軌,王家祥在小說中以「番母系」書寫呈現臺灣主體。首先,以平埔書寫,從混雜
尼泊尔人类学研究的东方主义范式——兼论人类学知识本土化之必要性
作者:
李静玮
来源: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方主义
尼泊尔人类学
人类学本土化
描述:
在尼泊尔人类学研究领域中,外国人类学家的成果颇为丰硕。然而,外国学者的理论视角和学术观点往往以其本国的知识界为立足点,其于研究地的应用性则较弱,体现出学术研究上的东方主义倾向。在尼泊尔研究中,这一倾向主要体现在宗教、社会结构、女性研究和生态/经济四个领域,形成具有不同特点的四类东方主义范式。这四类范式与尼泊尔本土应用之间表现出相互分离或是部分分离的情况,体现出人类学学科与知识本土化的必要性。
停经後骨质疏松妇女运动训练计画之效果与成本评估
作者:
李玮君
来源:
台湾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骨质疏松
居家运动
卫教
成本效益分析
群体运动
停经後妇女
描述:
隨著老年人口的快速增加,骨質疏鬆已成為一個全球性的公共衛生課題,亞洲地區及台灣也不例外。骨質疏鬆病患骨密度會降低且骨組織構造會受到破壞,導致骨頭變得較脆弱,容易引發骨折,而骨折後所引發的相關併發症與後遺症往往帶給醫療及社會相當大的成本與負擔。運動治療無副作用,對於這類病患是極被推薦的非藥物性治療方式,運動對於增加骨密度、減緩骨流失、預防跌倒等成效已被很多研究證實,但對於不同運動介入方式所產生之效益的研究則頗為有限。對於醫療提供者而言,如何能達到有效益又可節省成本是重要的考量。因此,本研究之目的為:研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