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民女儿政府部长·妇女领导(英文)
-
作者:
王晓明
来源:
中国妇女(英文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经济
leader
政府
妇女参政
部长
中国妇女运动
英文
农民家庭
王晓明
妇女参与发展
-
描述:
掀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参政的史册,顾秀莲是一个引人注目的名字。她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36岁即被委以国家计委副主任的要职,十二年后成为了共和国第一位女省长,执掌中国经济最发达的江苏省,八年后她担任了化工部部长,1998年她出任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成为中国妇女运动的领军人物。
-
评赵树勤《找寻夏娃——中国当代女性文学透视》
-
作者:
王爱松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图书评价《找寻夏娃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透视》
赵树勤
-
描述:
评赵树勤《找寻夏娃——中国当代女性文学透视》
-
女性文学路在何方
-
作者:
王粤钦
来源: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
文学现象
女性文学
-
描述:
新时期女性文学作为文坛上的一种特殊现象 ,其发展轨迹正由关注社会走向关照自我、关注女性自我内心世界 ,甚至表现为关注女性性心理感受 ,如此导致了相当数量的女性文学走向性极端
-
当代女性文学批评范式转变初探
-
作者:
王慧
来源: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身体经验
二元模式
理论范式
女性主义
-
描述:
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至今已显示出巨大的理论冲击力和颠覆力,成为不容忽视的批评流派.然而批评实践中亦有着批评视角单一,批评观念先行的潜在危险,多数批评成为单纯的政治批判及呼告,真正具有文学批评意义的论著仍不多见.必须有一种新的理论范式取代简单对立的二元模式.而关于理论范式转变的讨论则需回到原点,重新检讨作为理论方法论认识论的基础的身体经验的含义.涉及身体这一概念的变化过程,何以由一种兼顾两性的含义丰富的生成性概念置换为一种单属女性的功能性器官?如果对此概念的涵义不能重新描述,理论仍将无法走出旧有的模式.
-
女性文学之女性意识——《长恨歌》、《上海女性》女性生命意识解读
-
作者:
王薇
来源: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生之态
情感取向
女性意识
人性关怀
-
描述:
王安忆的长篇小说《长恨歌》和王晓玉的《上海女性》系列是两部震撼人心的成功作品,分别典型地代表了女性深层生命意识中的两个不同方向,将这两个方向统一起来,则构成一个层面就是完整、真实、丰富的女性人格自身。
-
“母亲情结”:五四女性写作中的独特景观
-
作者:
王凤仙
来源: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母亲情结
女性文学
五四
-
描述:
“母亲情结”是五四女性文学写作中的独特景观 ,它大致表现在三个方面 :对母亲的依恋 ;向母怀的回归 ;对“母职”的认同。通过对五四女性文学话语中“母亲情结”的剖析 ,可以审视五四女性走出家门的艰难与走出家门后的脆弱 ,以及走出过程中的女性“性人格”特征。
-
当代女性文学批语范式转变初探
-
作者:
王慧
来源: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身体经验
二元模式
理论范式
女性主义
-
描述:
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至今已显示出巨大的理论冲击力和颠覆力,成为不容忽视的批评流派,然而批评实践中亦有着批评视角单一,批评观念先行的潜在危险,多数批评成为单纯的政治批判及呼告,真正具有文学批评意义的论著仍不多见。必须有一种新的理论范式取代简单对立的二元模式。而关于理论范式转变的讨论则需回到原点,重新榫作为理论方法论认识论的基础的身体经验的含义,涉及“身体”这一概念的变化过程,何以由一种兼顾两性的含义丰富的生成性概念置换为一种单属女性的功能性器官?如果对此概念的涵义不能重新描述,理论仍将无法走出旧有的模式。
-
一个虚拟的女权文本——以扎西多的批评为例阐释
-
作者:
王耀文
来源:
晋阳学刊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权主义
扎西多
女权文本
-
描述:
扎西多的女性文学批评文章别具一格,表现出作者独特的视角与深厚的素养。研究她的有关论点,可以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的滥觞:——凯特·肖班和她的《觉醒》
-
作者:
王军
来源: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文学
女性意识
女权主义
-
描述:
19世纪的美国开始了划时代的女性文学变革。女性开始从被禁锢的境况中觉醒,传统的道德风范和世俗的清规戒律使女性萌生了女性的自我意识。19世纪末20世纪初,女性成为越来越躁动不安引人注目的力量,女性问题也变得日益尖锐。当时美国文坛上一批敏感的女性作家开始在她们作品中表现这个主题,而凯特·肖班是她们中的杰出代表。
-
论〈乌孙公主歌〉的文化意涵
-
作者:
王美秀
来源:
汉学论坛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jun
乌孙
诗歌
Princess
sun’s
Wang
女性文学
literature
Zhao
identity
qin
Northern
乌孙公主
匈奴
West
王昭君
和亲
Xongnu
cultural
traditional
Han
文化认同
Chinese
he
Wu
-
描述:
烏孫公主並非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擔任與異族和親任務的女性,但卻是第一位在正史上留下最多記載的一位和親公主。以烏孫公主和親的事蹟,印證漢朝初年和親政策的起源與執行情況,可以得知和親對漢朝而言為一屈辱性作為。為了消極抵抗不得已的和親政策,漢朝選擇和親人選時,大抵以皇室嫡系之外為考量,並且極為可能以曾犯下嚴重罪行的貴族之後為優先,藉以貶抑對方。因此,對於和親任務執行者--即和親女性而言,遠嫁異族王室於名義上雖為提昇地位,然於漢文化觀點則無異於貶謫、放逐;因此其社會地位之升降與種族、政治因素交纏,形成一複雜的文化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