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性游记与近代知识女性的身份建构——以《妇女杂志》(1915-1919)为中心
-
作者:
王凤仙
来源:
秋瑾、徐自华、吴芝瑛、吕碧城暨近代女性文学高层论坛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描述:
女性游记是近代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古代女性深居闺阁,足不出户,在狭小的家庭空间中,无游可言。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思想启蒙、变法维新、辛亥革命等一系列的社会变革,女性开始呼吸到外部世界的气息,并走出闺房。她们有机会接受现代教育,开始介入到社会公共领域。在求学求职、游学参观、度假访友的旅行中,她们记下了自己的所见所闻
-
《先妣薛恭人年谱》的叙事立场及薛绍徽形象
-
作者:
王同舟
来源:
秋瑾、徐自华、吴芝瑛、吕碧城暨近代女性文学高层论坛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描述:
《先妣薛恭人年谱》的谱主系近代福建女作家薛绍徽。薛绍徽病逝于宣统三年(1911)闰六月,1914年她的著作《黛韵楼遗集》家刻刊行时,以其子女陈锵等人的名义撰写的《年谱》就附在书后。这是一份给人带来惊喜的文献,在中国文学进入"现代文学"阶段之前,我们还没有发现由女性作家本人或亲属发布的如此详细的作家生平资料,尤为值得注意的是,把谱主
-
一段不容忽视的沉潜期——论五四前刘半农与《中华小说界》的结缘
-
作者:
王国伟
来源:
秋瑾、徐自华、吴芝瑛、吕碧城暨近代女性文学高层论坛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刘半农
翻译
中华小说界
创作
-
描述:
《中华小说界》是民初中华书局的"八大期刊"之一。刘半农不仅参与了期刊的编辑,而且翻译、创作了众多小说作品与诗歌、戏剧、杂谈等,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刘半农的著译小说,较为注重社会意义与文学意味,对于开启民智、针砭时弊,都起到了较好的效果。在《中华小说界》的早期文学生涯,为刘半农投身新文化运动进行了思想与创作蓄积。
-
女作家的“国家”想象与民初“爱国小说”
-
作者:
薛海燕
王双腾
来源:
秋瑾、徐自华、吴芝瑛、吕碧城暨近代女性文学高层论坛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描述:
一、"一战"与民初爱国思潮"爱国"一词承载"热爱自己的国家"内涵,在汉语典籍中较早见于《战国策·西周策》:"今秦虎狼之国也,兼有吞周之意……周君岂能无爱国哉?"春秋战国时代,各诸侯国之间的区别与对立,促使了中国早期爱国思想的诞生,"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然此时的国家实际上是各个诸侯国,但"齐人""楚人"之别却体现出人们思想中初步具备的国家观念与国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