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中国当代广告中男性形象的符号学研究
作者: 王伟玲   来源: 济南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广告   符号消费   意识形态   男性形象   符号学  
描述: 广告是一种大众文化现象,广告中的人物形象是广告中最具有吸引力的传播符号。已有研究大多关注广告中的女性形象。但随着男性形象在当代广告中出现频率的日益增加,广告中男性形象的研究也正在引起学界的关注。本论文立足于文艺学的研究视野,以符号学为理论工具,尝试对中国当代广告中的男性形象进行符号学解读。论文首先对中国近代和当代两个时期广告中的男性形象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梳理,总结了中国广告男性形象的历史变迁。中国近代广告大多刊载于报纸和期刊上,其中男性形象以图画与画像的形式为主,但数量较少、角色单一,大致可分为五种类型:
裕固族女性宗教信仰及其心理研究
作者: 王亚丹   来源: 兰州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裕固族女性   宗教信仰   宗教心理  
描述: 宗教是一种群体社会行为,在人类历史上宗教的产生和发展与很多因素有关,如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精神因素等。在现代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传统文化价值观正经受着强烈冲击。转型时期的全民信教的少数民族,其宗教信仰是否能与现代社会文化发展相适应,这是需要我们理性思考和解决的现实问题。因此,对全民信教的少数民族妇女的信教心理机制进行综合研究,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康乐乡和明花乡为视角,并在两个乡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实地调查,掌握了详实的第一手资料,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民族学、心理学、社会学、宗教学等多
当代新疆文学的性别书写及其文化内涵
作者: 王志萍   来源: 南开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性别书写   文化内涵   当代新疆文学  
描述: 20世纪下半叶西方学术思想的“空间转向”和文化全球化的“差异”理论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产生了很大影响。1980年代中叶以来,地域文学研究思潮和多民族文学研究思潮渐兴。在这两种思潮中,新疆文学成为一个颇具魅力的学术领域。本论文以当代新疆文学为研究对象,以“性别书写”为中心展开,在当代新疆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背景下,对当代新疆文学性别书写进行整体观照,考察其文化内涵。论文第一章,首先阐释性别角度之于文学研究的意义和有效性。在文化研究的学术范畴中,将性别的视角引入地域文学研究,是在性别诗学和地缘诗学相结合的层而
韩国女性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以国会选举为中心
作者: 王月倩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政治参与   韩国   国会选举   女性  
描述: 政治民主是现代民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女性在国会中所占的席位是衡量一个国家政治民主,女性参政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作为中国的邻国,韩国在经济迅速发展成为发达国家后,试图摆脱政治上男性垄断、排斥女性的局面,尽早实现政治民主化,为此政府及社会各界做出了很多努力。例如,韩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保障女性参政的政策措施,如“比例代表制度”;韩国女性参政团体借鉴西方经验不断壮大队伍,开展各项推动女性参政活动。在各方努力下,韩国女性的性别赋权指数从1997年的全球第78位上升到了2006年第53位。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韩国20
婚姻,人性与创作:《傲慢与偏见》与《尼罗河上的惨案》中的女性意识比较研究
作者: 王婧媛   来源: 山西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傲慢与偏见》   女性意识   简·奥斯丁   《尼罗河上的惨案》   阿加莎·克里斯蒂  
描述: 所谓女性意识,就是指文学作品以人的解放为内在核心,以争取女性独立地位为标志,并在创作上表现出明显的性别特征和写作姿态。本文以女性意识为切入点,对《傲慢与偏见》和《尼罗河上的惨案》两部题材不同,写作时代背景不同的小说进行分析比较,力图将两部作品置于历史背景下对其女性意识进行研究。 论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论构成。在引言部分,作者主要就该课题进行文献综述,并阐明了选题意义。正文分五章来进行论述。第一章首先对女性意识进行了简短的概述,论述了女性意识形成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早在17世纪,有些女性已经涉足文坛,显示出
世界文学视野中的穿越小说研究
作者: 王佳可   来源: 北大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类   细读   文化研究   穿越小说  
描述: 穿越小说(Time Travel)1733年起源于英国,在世界文学范围内有二百多年的书写发展史,是颇为流行的一种文学体裁,近年来在中国发展迅速。但是至今为止,对穿越小说单独进行的文类学研究却很少,对其在中国当代文学地图中的作用考察亦尚显不足。本文从文类学出发,试图对穿越小说这一文类进行文学的内部及外部研究,将焦点从某一文本拓宽至某一文本序列,随之扩散至某一文学现象产生的背后动因和变化趋势,最终勾勒出这一文学现象对当下文学地图的变迁具有何种意义。笔者认为这样的研究方式有助于跨越不同文本间区别的界限,从整体上
多丽丝莱辛的追寻
作者: 王晓君   来源: 河北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多丽丝·莱辛   正义   幸福   追寻  
描述: 多丽丝·莱辛作为英国战后最杰出的女性作家之一,她的生命中充满了对公平、正义、幸福、写作的追寻。如同笔下的众多女性人物一般,莱辛是一位集众多角色于一体的知识女性:活跃在社会政治活动中,穿梭于各类左翼作家团体,参加品目繁杂的集会……我们试图对社会活动中、个人幸福道路上、自我实现过程中的莱辛进行评析。在对其人生轨迹分类概括的同时,希望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到“追寻”的本质及影响。 通过研读国内外莱辛研究专著,及对国内研究所处阶段的分析、判断,认识到莱辛研究中存在的偏差与不足。在通读莱辛回忆录、作品的基础上,一位敢于面
莫里森笔下成长小说《所罗门之歌》的妇女主义解读
作者: 王晓真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妇女主义   原型人物成长之旅   《所罗门之歌》   颠覆成长主义小说传统  
描述: 作为当代最富盛名的美国当代非裔女作家,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尼·莫里森称自己为:“黑人女性作家”。她的作品带有鲜明的种族、文化和性别特征。《所罗门之歌》是她的第三部小说,曾登上过《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并为她捧回过美国国家图书奖,被公认为是标志着她文学创作走向熟的重要作品。这部小说最为独特之处在于,此前托尼·莫里森笔下的所有作品的主角都是女性人物,《所罗门之歌》是她唯一围绕男性人物作为主人公展开故事的小说。更重要的是她采取了西方经典成长小说模型展开叙事。自发表以来,许多评论家都将它视为莫里森创作理
论阿来长篇小说的悲剧性
作者: 王慧君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悲剧内涵   阿来   悲剧人物   艺术表现   长篇小说  
描述: 综观阿来长篇小说创作历程,我们发现,他的小说多着眼于家乡风土人情,描写他们的生存悲剧。在阿来的悲剧故事中,我们能发现许多历史与文化进步中遗落的一种人类共通的悲剧。阿来正是欲通过对家乡悲剧的揭示引发读者的思考。本文试从悲剧性角度出发,解读阿来小说文本背后蕴藏的悲剧性主题,力求从悲剧背后挖掘更多的民族精神力量。前言部分,由阿来对民族文化的态度引出其长篇小说中蕴含的历史与人性等悲剧内涵。同时还要说明本论文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既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继承,同时也是阿来小说悲剧性研究的创新之作。第一章,主要分
从女性主义视角看爵士乐时代的悲剧女性黛西
作者: 王晓玉   来源: 信阳师范学院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菲茨杰拉德   悲剧性   《了不起的盖茨比》   女性主义  
描述: 爵士乐时代是一个当时美国正处一战之后,进入了短暂的繁荣期,资本积累加剧,消费意识激增,人们急于表现自我,追求标新立异。在这个新旧交替,百业待兴的年代里,传统的伦理标准和社会习俗受到了强烈的摇撼和冲击,发生着巨大的变革。菲茨杰拉德从广义上借用了爵士乐的艺术表现形式,作为一种比喻,来讽刺这一时代的精神本质,以达到别具一格的艺术效果。在这个从传统到现代的过渡阶段,对于如何在女性的金钱与婚姻两者之间进行平衡,将会以更加开放姿态来讨论这一问题.越来越多的人谴责女性爱情和婚姻的双重标准:最初以女性的美貌,家庭的富足,
< 1 2 3 ... 6 7 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