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十年代的个人化写作小说分析
-
作者:
王亚丽
来源:
科技信息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颠覆
女性价值
“个人化写作”
-
描述:
二十世纪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深入发展,西方女权主义理论的影响下,中国的女性文学逐步发展起来了。以林白、陈染等为代表的"个人化写作"小说,采用迥异于男性写作的新女性话语,对传统的男性写作进行了彻底的颠覆。其实"个人化写作"的小说,说到底就是用女性自己的视角去表现女性自己价值需求的文学。从现代价值观角度来看,是合理的。但是"个人化写作"小说,在写人的本性、欲望的时候,不能丧失其蕴含的社会、文化的内涵和意义。
-
中国历史剧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
作者:
王亚辉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历史剧
-
描述:
中国电视荧屏上的历史剧可谓泛滥成灾,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纷至沓来、无止无休,可谓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热闹非凡。它们的特点不约而同地表现为对封建时代男尊女卑政治建构、社会形态、生活情状、思想观念的一再搬演,乐此不疲,女性形象在历史剧中被严重弱化和扭曲。 在整个文章结构上,本文首先对历史剧进行了界定,即本文仅对历史题材电视剧进行探讨,而不论其他各类剧种,并从历史剧的定义、分类、特点等方面对其进行了深入剖析。 其次,本文引入女性主义的研究方法,将女性主义介入传媒领域、电视领域、电视剧领域乃至其在中国的兴起和发展的情况
-
《京华烟云》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王志波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封建父权
林语堂
女性主义
女性
-
描述: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博士最为著名的小说之一。林语堂成功向西方社会介绍了东方文化与价值体系,在二十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大陆对林语堂及其作品的研究在1980年以后才走上正轨,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才出现了所谓的“林语堂热”。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林语堂的学术研究还处于起始阶段,有很大的空间可供探讨和挖掘。如同许多中国古典小说一样,《京华烟云》中也有大量的人物角色,尤其是女性角色。《京华烟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历史背景,即20世纪初至中叶的中国。当时中国人民遭受政权、神权、族权多重压
-
梅卓小说研究
-
作者:
王文婷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梅卓
新古典主义
藏传佛教
女性形象
-
描述:
本题以长期勤奋创作、近年来日益引起评论界关注的藏族女作家梅卓的小说为研究对象,将探讨的范围覆盖梅卓的小说创作。全文分三章。第一章是“梅卓小说的女性人物”论述梅卓给予长久关注和重点表现的女性人物。本章具体分析了梅卓笔下三种类型的女性形象——高蹈爱情理想的当代藏族青年女性形象、身处各种复杂关系的中年藏族女性形象、忠贞宽容的老年传统藏族女性形象,归纳了这些女性人物的共性:外在形态的美丽;内在性情上的温婉而坚忍,备受艰辛却依然舒展自然,宿命却达观。带着为何与其他文化背景下的女性形象面貌迥异的问题意识,从藏族文化心
-
女性的力量—论《到灯塔去》中拉姆齐夫人的形象
-
作者:
王瑜洁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到灯塔去》
伍尔夫
现代派小说
拉姆齐夫人
女性形象
-
描述:
《到灯塔去》通常被人们认为是现代派小说巨匠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代表作。小说的自传成分很明显,主要取材于作家的幼年生活,文中的主人公拉姆齐先生及其拉姆齐夫人分别以作者的父亲和早丧的母亲为原型。在这部小说中,作者以细致深沉的笔触娓娓道出对生活的思索和对生活的观照。作者丰富的感情世界与卓越的艺术才华跃然纸上。 美丽善良的拉姆齐夫人是统率全篇的核心人物。伍尔夫在塑造拉姆齐夫人这个近乎完美的女性形象时,倾注了极其强烈与真挚的爱和敬,把这个维多利亚时代贤妻良母式的人物形象刻画成拥有多种美德并赐予人类温暖与爱心的天使,她就
-
身体修辞:男性杂志封面女郎的社会学研究
-
作者:
王佳毅
来源:
华东理工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身体社会学
性别歧视
社会文化
封面女郎
男性杂志
女性媒介形象
-
描述:
对于女性媒介形象的研究由来已久并已形成一些经典范式——国内外一些研究学者通过分析电视、报纸、杂志、广告中反映性别角色的内容,将媒体中的女性形象与社会现实相比较来探讨媒体与社会的关系,媒体经常将女性边缘化或是表现出对女性的刻板成见或显示女性在媒介中的刻板形象——女性始终处于被动的、驯服的、附属的社会地位。由此,媒体进一步宣扬了性别差异和性别歧视,从而充分地满足了父权社会或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体制需要。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女性媒介形象的解读不应再停留于此。最近的国外媒介女性形象则注重女性“社会身体”的研究
-
俄罗斯社会转型期女性期刊研究
-
作者:
王艳丹
来源:
中国传媒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期刊
俄罗斯
社会转型
《女工》
-
描述:
《女工》(Работница)杂志在列宁的领导下创刊于1914年3月8日,是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公开发行的第一个妇女杂志。《女工》杂志深受妇女和女工欢迎,它在布尔什维克党准备俄国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对妇女和女工进行政治教育树立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方面起过巨大作用。随着苏联解体、俄罗斯社会转型,《女工》杂志也进入了复杂艰难的变革过程。从起初度过转为自主经营后的生存危机,到后来国际国内新兴女性时尚期刊的强大冲击,直到目前网络新媒体时代的平稳发展,《女工》杂志紧随时代的变迁也做出相应的发展对
-
约翰·多恩爱情诗中矛盾的女性观
-
作者:
王洪宁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
描述:
约翰·多恩(1572-1631)是英国十七世纪玄学派诗歌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以其奇特的意象运用和独特的风格吸引着读者。多恩一生创作了约200首诗,其中大部分是爱情诗。他的爱情诗中充满了奇思妙想,但似乎多恩所使用的意象与他所要表达的主题毫不相关。这些意象虽然看起来过于玄妙,然而恰恰是这些奇特意象体现了多恩的博学以及机智的头脑。同时这些与爱情相关的诗歌中也表达了诗人对女性的不同情感。在多恩的诗中,女性既是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圣女,同时也是虚伪的爱情骗子。在对多恩诗歌的理解过程中,如果仅仅把他的诗看作是对
-
女性的主体性的丧失与重建:解读欧茨的小说《他们》
-
作者:
王苏雷
来源:
东南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他们》
欧茨
女性主体性
-
描述: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是美国二十世纪极负盛名的女作家、戏剧家、评论家和诗人,曾多次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他们》于1970年获美国国家图书奖,是欧茨最具代表性的小说,为她在美国文坛上的地位奠定了基础。评论界对小说中表现出的对女性主体性的关注却鲜有提及。而书中所描述的有关女性问题的这一母题,在欧茨后来的三十多年的创作中不断被用不同的方式诠释。因此,对欧茨作品中的女性问题的讨论将有助于更深入地研究欧茨六七十年代以后的作品。 本论文从主体性的角度,探讨欧茨早期创作中对女性生存的本源性质询:做女性到底意味着什么?这
-
上海市闵行区流动人口避孕节育现况研究
-
作者:
王瑞平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避孕节育
需求
生殖健康
计划生育服务
计划生育管理
流动人口
知情选择
知识
行为
-
描述:
【研究背景】人口问题是当今国际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人口问题,并把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做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决策。改革开发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的人口流动呈现出波浪推进之势。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流动人口的规模已达到1.2亿。据权威机构估计,到2010年流动人口的规模将接近1.6亿。流动人口数量的不断壮大是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的巨大推动力,但由于流动人口年龄结构轻,文化程度低,收入差,生活条件简陋,健康意识薄弱以及处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