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荒芜到丰饶
-
作者:
王滢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身份
极端民族主义
精神生态
传统文化
-
描述:
非洲裔美国女作家托尼·莫里森一直致力于反映美国黑人的生活。她总是关注黑人的生存境况:他们的遭遇,无助和彷徨。在她的作品中,莫里森将黑人描写为奴隶制压制和主流文化同化的牺牲品。她深入到黑人的生活中描写他们由于奴隶制造成的心理和精神上的创伤,并努力为他们寻找出路。
莫里森的代表作《所罗门之歌》被称为继赖特的《土生子》(1940)和艾里森的《看不见的人》(1952)之后的最佳黑人小说。该书获得了美国图书评论界奖和美国作家书友会奖,并使莫里森一举成为美国的重要作家。在小说《所罗门之歌》中,莫里森分析了黑人
-
探索福克纳的创作潜动机——解读《喧哗与骚动》
-
作者:
王智音
来源:
辽宁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神话意识
荒原情结
福克纳
神经症人格
时空意识
自主情结
《喧哗与骚动》
-
描述:
威廉·福克纳是享誉世界的美国现代小说家。他是美国南方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他集现代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于一身,深刻而全面地探索了美国旧南方解体的根源;揭示了处在历史性变革中的南方社会和南方人的精神危机。自从他1950年获得1949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以来国际声誉越来越高。在美国、欧洲、日本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对他的研究可谓长盛不衰。《喧哗与骚动》被看作是福克纳的第一部杰作,最成功的作品。这部作品也是作者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因为这是他“最杰出的失败”。①在中国对该作品的研究探讨的范围还很小,集中于意识流手法、多角
-
明末清初苏杭两府女诗人群研究
-
作者:
王芳
来源:
人民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明末清初
女诗人群
苏杭
-
描述:
在古代诗歌史上,明末清初出现的女诗人群体是一个十分值得关注的现象。在此之前文学史的漫长历程中,女诗人的出现仅仅是个别现象。这一时期出现了第一个女性诗人创作的高峰,无论是在诗集编纂还是女诗人的社会影响等方面都大大突破了前代的水平。就地域而言,以商业繁荣和重视文化教育著称的苏杭两府更是女诗人的聚集地,形成了一个女诗人群体。虽然近年来对明清女性诗人的关注逐渐增多,但或停留于对现象的描述,缺乏深入的原因分析,或因研究范围过于宽泛,无法对群体活动特点进行具体的分析。本文在拓清概念的基础上,将研究范围限定在明末清初的
-
19世纪美国基督教妇女禁酒联合会初探
-
作者:
王菲
来源:
内蒙古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国
禁酒运动
基督教妇女禁酒联合会
-
描述:
19世纪的禁酒运动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社会改革运动,它从萌芽到顶峰共经历了一百多年时间,成千上万的美国人热情地投入其中,对美国社会产生了广泛与深远的影响。
禁酒运动中的禁酒妇女组织—基督教妇女禁酒联合会(Woman's Christian Temperance Union,WCTU)是19世纪美国改革年代及妇女运动蓬勃发展年代的产物。它继承前一个年代禁酒浪潮,将禁酒再一次推向高潮,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
1919年,禁酒宪法修正案生效,然而在1933年,该法案又被废除
-
从女性主义角度对翻译中译者地位的思考
-
作者:
王琴
来源:
中南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主义翻译
文化转向
译者地位
翻译策略
-
描述:
20世纪80年代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将翻译与文化结合起来,并且为翻译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文化视角。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使人们认识到翻译主体的政治,社会,历史等因素。因此,人们开始日益关注译者的地位问题。 性别话题,作为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成为翻译研究的一个新视角。文化转向将性别与翻译联系起来,这是促成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产生的重要因素,尽管还有其他因素如女性与翻译的历史联系。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将性别问题列入译者的主体性范围内,强调译者的性别对翻译的影响。译者的性别,同译者的民族,阶级,意识形态等因素
-
20世纪初中国女子教育和女性文学
-
作者:
王娟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妇女解放
女子教育
主体意识
女性文学
-
描述:
本文是以从1844年中国第一家教会女校到1920年大学对女生开放这段时间为限,以中国的女子教育与女性文学的关系作为切入点,对它们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历史现象进行分析研究,以阐明20世纪初只有在建立了相对完备的现代女子学校教育之后,才得以形成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女性文学这一观点。 从1844年中国第一个教会女校,到1898年中国第一个自办的女学堂,再到1920年女子...
-
当代中国和英国女性文学概述与比较
-
作者:
王才凤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
当代
英国
女性解放
女性文学
-
描述:
本文的写作目的是通过对当代中国和英国女性文学创作情况的概述和比较,发现两国女性文学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在比较和辨析的过程中探索未来中国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方向。英国女性文学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和积累,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成熟的阶段,因此,采取一种理性的态度,去借鉴和吸收其先进之处,为我所用,必将有助于中国的女性文学的持续和健康发展。本文大体采用了先概述,后总结的研究方法,对于当代中国和英国女性文学的概述,本文分别采取了不同的分类方法:中国女性文学的概述采用了以时间为序的方法,英国女性文学则采用了以创作题材分类的方
-
商景兰和祁氏女性文学群体研究
-
作者:
王茁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明末清初
山阴祁氏
商景兰
女性文学
群体研究
-
描述:
本文主要讨论晚明殉节名臣祁彪佳的夫人商景兰、和以她为中心的祁氏女性文学群体,她们的文学活动和创作成就。 本文主体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祁氏女性文学群体的创作背景。其一,祁氏家族的悲剧命运。祁彪佳为国殉节、祁彪佳之子参加反清活动被祸之后,祁氏家族从簪缨之家逐渐败落,祁氏女性的文学创作主要集中在这一段时间、与这段家族历史休戚相关。其二,祁氏家族的文化资源。祁氏家族拥有包括藏书楼、戏曲家班和私家园林在内的丰厚文化资源,祁氏女性创作的才情极大地归功于这几种文化资源的长期濡润。其三,地域文化背景。祁氏家族
-
论中国现代文学的母爱主题类型及其价值评估
-
作者:
王媚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人性内涵
类型分析
女性立场
母爱主题
社会因索
-
描述:
五四以来,随着自我主体意识的确认和对女性生命形态的关注,现代作家在以具有独特艺术表现力的母爱为切入口,从多个侧面表现了作为女性的母亲的多样生命形态,从而大大丰富了现代女性文学。本文侧重于对现代文学中的母爱主题进行类型研究,试图通过对各种类型的形态特征及其意义价值的研究与发掘,以揭示母爱主题的丰富性与复杂性。 论文集中论析以下四种母爱主题。第一种:母性崇拜:圣洁的母爱。这以冰心、陈衡哲和丁玲作品表现的母爱为代表,其“为人”与“为女”相统一的崇高母性,也蕴涵着均衡性与失衡性两个侧面。第二种:母性的失落:
-
丁玲女性小说潜话语研究
-
作者:
王洪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尴尬
丁玲女性小说
期待
迷失
潜话语
-
描述:
丁玲是现代文学史上独特的作家,她有着丰富的、细腻的、敏感的女性情感和强烈的女性意识。她虽然在“五四”以后步入文坛,但却是“五四”关于女性解放主题的实践者。因此,她的作品多是女性意识的高扬,对女性的生存、命运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给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带来话语期待。同时,她的作品也“显现出女性意识深化和超越的螺旋式上升轨迹和来自自我反思的批判意蕴”。但独特的个性气质以及个体经验,也使她的文本中显现出作家的矛盾,即在文本中所呈现的“潜话语”。就是在这种所高扬的,充满着强烈的自强、自尊、自审精神的女性意识外,那种由于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