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治时期女性图像分析─以《台湾妇人界》为例
-
作者:
王湘婷
来源:
政治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图像符号学
台湾妇人界
日治时期
女性形象
-
描述:
《臺灣婦人界》是日治時期唯一在臺灣發行的女性雜誌,其創刊宗旨為「協助提升發展臺灣婦人文化」。雜誌中所呈現的女性形象反映了當時臺灣部分女性,特別是中上階級女性的樣貌。本研究以《臺灣婦人界》的廣告為文本,運用法國符號學者羅蘭‧巴特提出的圖像符號學分析觀點,探討雜誌圖像中呈現的女性形象,及其背後所代表的文化意涵。 本研究發現,《臺灣婦人界》中呈現的女性形象與日治時期臺灣女子教育中的「高女文化」相符,這種「高女文化」所體現的「和洋折衷」符號現象,具體而微地代表日治時期臺灣邁向現代化的過程。臺灣的現代化過程,係受到
-
试论家庭伦理剧对当下婚姻危机的透视:以《牵手》、《中国式离婚》、《新结婚时代》为例
-
作者:
王臻
来源:
上海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家庭伦理剧
婚姻危机
转型期
王海鸰
-
描述:
社会转型期,人们固有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夫妻关系变化所导致的婚姻问题成为突出的社会现象,迫使人们密切关注婚姻的现状、质量和前景。于是,一大批表现婚姻问题的家庭伦理剧也就应运而生了,这些作品反映了当下婚姻危机的社会现象,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个解读各种不同婚姻危机的艺术文本,让我们通过电视中的形象演绎,直面婚姻危机中的各种现实问题,理性思考爱情与责任,婚姻与自由,道德与人性、法律之间的关系,并由此而引出对婚恋道德观念的思考。 本文围绕家庭伦理剧如何反映现实婚姻危机问题,以《牵手》、《中国式离婚
-
唐前牵牛织女文化研究
-
作者:
王雅文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神话
织女
七夕诗
牵牛
风俗
-
描述:
牛郎织女传说是中国四大传说之一,近年来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该传说是在唐以前牵牛织女神话的基型上衍化而成。本文拟在梳理前辈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神话、民俗、文学三个方面着手,力求呈现出唐前牵牛织女文化的概貌。全文共分为三章:<br> 第一章论述牵牛织女神话的发展历程。先秦时期是牛女神话的萌芽期,之后在汉魏时期充分发展,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牛女神话逐渐定型,殷芸的《小说》中有了对该神话的完整记载。<br> 第二章写七月七同风俗的产生与衍化。不仅对七月七日暴晒衣物、服食、乞子、穿针
-
简扶育摄影叙事:以「女史无国界」为例
-
作者:
王雅慧
来源:
国立台北教育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妇女运动
女性观点
报导摄影
性别意识
-
描述:
台灣女報導攝影家─簡扶育 從簡扶育作品中看到了堅毅的女性特質與報導攝影精神,了解到她說的:「以相機和筆為工具,去關心紀錄一些人、物、事,特別是女人,是我18年前從事報導攝影工作的初衷理念,這想法至今始終未變」。簡扶育認為,她關心女人的議題,不僅是因為自己身為女人,更因為長期參與婦女運動潛移默化的結果;她透過許多作品記錄偉大的女性,並認為傳達偉大女性的歷史,更是迫切需要被流傳的。 報導攝影一直存在著「如何準確的紀錄/再現她者」,為他者代言的問題,也引起不少的爭議,本論文的研究目的是要深入探討簡扶育的報導攝影
-
关于玉鬘的故事――以“玉鬘十卷”为中心
-
作者:
王栋华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两个父亲
心理活动的变化
社会现实
独特的美好品质
-
描述:
《源氏物语》创作于公元一千年左右,被视为日本古典文学的最高峰。这部长篇小说由五十四卷构成,生动刻画了四代天皇、七十四年间的四百多位不同人物形象。毋庸置疑,故事的主人公自然是光源氏,但它描述的并不只是源氏的故事。书中,个性鲜明的女性陆续出场,在与源氏的交往中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莫如说,《源氏物语》是一部以源氏为线索,成功地塑造了诸多女性形象的女性小说。在数十位主要女性形象中,仅次于紫上的第二女主人公玉鬘,以其传奇的身世和独特的美好品质尤为耀眼夺目。目前,已有多位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玉鬘进行了研究,指出玉鬘的原
-
叙事背后的道德质询:评伊迪丝·华顿三部作品叙事中“隐含作者”的体现
-
作者:
王芳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隐含作者
道德
叙事
-
描述:
关于伊迪丝•华顿的国外评论中,曾把她与托马斯•哈代、亨利•詹姆斯、维拉•凯瑟、赫尔曼•麦尔维尔、西奥多•德莱塞等多位现实主义作家对比。华顿对美国上流社会的批判,人性弱点的揭露,婚姻主题及作品中浓重的悲剧色彩,是评论的主流声音。 国内的评论者则把目光集中在人物的悲剧命运和意识觉醒方面。无论是女性形象分析,还是爱情悲剧探究,都以社会现实入手,着重批判社会现实对人性的扼杀。 以叙事学剖析华顿的写作,开启了新的诠释角度。詹姆斯
-
困境中的反叛与突围:1990年代中国女性文学
-
作者:
王璐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存困境
探寻
反叛与突围
女性解放
精神和品格
-
描述:
绪论:跨世纪的“美女文学”现象把女性文学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潮,也导致了随之而来的沉寂,使女性文学研究也遭到了冷遇。女性文学及其研究所面临的困境说明:人们对女性文学精神及其创作品格仍缺乏足够的了解和重视。所以本文以1990年代女性文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文本的深入解读探讨女性文学的精神品格。而目前的研究缺少对女性文学的创作精神进行具体的分析和阐释。本文将综合运用社会—历史批评、心理学批评和女性主义批评等方法;同时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同类题材在不同的作家笔下所体现的文化立场和价值观念。重点分析不同作家笔下的同类题材
-
化蛹为蝶:中国当代成长小说中的少女成长分析
-
作者:
王倩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成长表现
成长小说
少女
-
描述:
成长是一个化蛹为蝶、破壳为“新人”的过程,是一个充满神秘、新鲜、痛苦的过程。随着女性意识的觉醒,西方女权主义观点的引进,作家在表现女性(女孩)方面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解放。从过去封建思想压抑下的“不爱红妆爱武装”“用特殊材料做成的铁姑娘、假小子”形象到忧郁、细腻、纯洁、浪漫、羞涩、充满青春热情和理想的女孩子。女性主义对此最大的贡献在于它挖掘出了女性形象自身所拥有的力量和声音,它们使她变得强大、无畏、独立、自信。本文试从生理和心理的角度论述中国当代成长小说中少女成长的具体表现。第一章,身体的苏醒。(一)鉴镜行为
-
解读伍尔夫小说中女性人物精神追求中的大海意象
-
作者:
王民华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精神追求
弗吉尼亚?伍尔夫
大海意象
女性人物
-
描述:
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对伍尔夫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国外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国内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出现了伍尔夫研究的热潮,并经久不衰。研究者从作品主题、表现形式,以及伍尔夫的个人经历等方面对伍尔夫的作品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 伍尔夫提倡“内在真实”的理念,关心人的内心世界, 善于运用意象表达人们难以言说的精神世界。对于伍尔夫意象的研究由来已久,但在诸多的研究中,鲜有对伍尔夫大海意象的专门著述。实际上,大海是伍尔夫小说中
-
莫迫桑中短篇小说女性人物形象分析
-
作者:
王尧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莫迫桑
蛮子大妈
叙事理论
羊脂球
女性人物形象
-
描述:
居易?莫迫桑作为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的著名作家,创造了许多著名的文学作品。《漂亮朋友》《一生》等都是他笔下的名篇,但是他最大的成就来自于他写下的300多部中短篇小说,他与欧亨利等人并称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父。通过对其生平特点和其小说中人物的分析,我们发现他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特点,这项分析也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这位作家。我们选取了他的名篇《羊脂球》和一篇被中国读者所熟知的《蛮子大妈》为研究对象,采用了叙事理论分析莫迫桑对女性人物形象的刻画和作者独特的写作技巧与风格。同时将作者本身对于19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