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鲁迅与女性的诗学对话探究
作者: 王昕羽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诗性   鲁迅   女性  
描述: 本文主要从生活世界、文化艺术世界、精神世界中探索鲁迅与女性的关系。主要是生活世界中女性对鲁迅的影响,以及艺术文化世界中鲁迅对女性的作用。还有伴随人际互动、时代潮流,鲁迅在精神世界中的情感、精神、情绪,在文艺创作中的体验与显现。本论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生活中的女性对鲁迅的影响,主要是母亲和妻子在鲁迅生活中的作用,对鲁迅的精神细微之处的形成和变化所具有的潜在意义。第二部分鲁迅文艺作品中描绘的女性形象的探索,小说中,具有文学审美,艺术质感的女性人物的勾勒,所赋有的鲁迅式的深刻的人生意义与价值追问。第三部分从
乔治·艾略特小说女性主义叙事话语研究
作者: 王丽英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主义叙事学   叙事话语   乔治·爱略特  
描述: 经典叙事学意味着客观与抽象,具有精确性、符号性和技术性。女性主义意味着主体经验与政治参与,具有概括性、模仿性和政治性。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叙事理论研究的复兴,开始注重读者和社会历史语境的作用,认为应当把小说的形式审美研究和小说的社会历史语境结合。女性主义叙事学是在分析叙事形式时,把性别因素考虑在内,从而女性主义理论构成叙事学理论的一个因素,丰富了叙述学理论。作为跨学科派别,女性主义叙事学将叙事形式分析与性别政治分析融为一体。 本论文正是立足于近几年对爱略特小说研究的最新成果,从叙事话语策
权力与妥协
作者: 王晓波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群体   性爱   符号矩阵   家庭  
描述: 十九世纪英国女性作家乔治•艾略特被认为代表了一个世纪的声音,但对于这个声音所揭示的内容,批评家们并没有一致的见解,其中最有争议的话题之一就是她在作品中对女性的刻画及反映出其本人的矛盾态度。艾略特的作品描写了父权制下女性的生存状况,向父权文化提出了质疑。作品中女主人公的敏感与智慧通常使她们能够意识到男权制的压迫与不公,但在摆脱受害者地位时,她们的反抗与主流社会意识的撞击往往给她们带来道德上的困惑,使之最终放弃抗争。在处理女性人物时,艾略特的作品比同时代其他作家更体现出矛盾与困惑,具有自传色彩的小
从沉默到反抗
作者: 王丽娟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独特的华裔文化   文化冲突   寻找自我   回应  
描述: 美国华裔女作家汤婷婷[Maxine Hong Kingston 1940-]于1976年发表了她的处女作《女勇士》。作品以一个在美国出生的华裔女孩的视角展现了第二代华裔青年在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国白人文化之间的彷徨迷惑寻找自我属性的心路历程。作品问世以来受到了文学界的瞩目。各种分析评论层出不穷。然而批评家很少对作品中的文化冲突现象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并忽略了对女主人公的人生抉择背后作者所要表达的一种华裔文化观的研究。 本文将从作品中女主人公与她的第一代移民父母及与白人族群之间的矛盾入手,说明
高句丽女性研究
作者: 王欣媛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民族   高句丽   女性  
描述: 在人类发展史中,女性作为人类繁衍的核心纽带,是历史活动中的鲜活角色。论文选取高句丽女性为研究对象,依据现有文献及考古资料,对婚姻、家庭、社会中的女性活动加以研究,并解读其生活习俗。对高句丽女性的研究对于深刻理解高句丽历史,完善东北民族史,乃至丰富中国女性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现依据行文顺序,将各部分的内容概括阐述如下: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该部分主要介绍本选题的目的及研究意义,全面梳理学界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并总结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分析论文进行的可行性,创新点,总结研究方法并归纳不足之处。第二部分
柳美里与在日韩国人题材创作:以《水边的摇篮》中的殖民化意识为中心
作者: 王晓丽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歧视   柳美里   日本人   家庭   在日韩国人  
描述: 战后,日本女性文学打破了男性文学霸居文坛的局面,呈现出姹紫千红的多元化发展趋势。这些女作家们的创作主题不尽相同,风格各异,写作手法也各有千秋。在这众多不让须眉的女作家当中,柳美里于1996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家庭电影》荣膺日本文学界最高奖项——芥川奖,是迄今为止获得此奖项最年轻者,并因此在文坛逐渐崭露头角,其作品在日本文坛引起了很大反响。柳美里在她长达23年的写作生涯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作品内容多为取材于自己破裂的家庭、缺少关爱的童年及生活中的阴霾等。我们在品味这位作家带给我们的种种切肤之痛的伤痕之后,也
《静静的顿河》中的一组妇女形象
作者: 王冰冰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描述: 《静静的顿河》是一部伟大的史诗性悲剧作品,其艺术价值和历史内涵早已为世界所瞩目。但以往的文学评论界多注意的是对中心主人公--葛利高里的悲剧命运的分析,而忽略了反映哥萨克妇女在历史风云中遭遇的妇女形象所体现出的历义认识价值和美学价值。事实上,《静静的顿河》中对女性命运的描述,为这部作品打开了一个广阔的天地,是小说内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极不容忽视的。 本文从此出发,分析作品中生活在麦列霍夫家周围的一组女性形象--个性解放型的阿克西妮亚,贤妻良母型的娜塔莉亚,浪漫、放荡型的妲丽亚、伟大的母性的伊莉妮奇娜和人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