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间批评视域下《他们眼望上苍》研究
-
作者:
王杜鹃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异质空间
佐拉·尼尔·赫斯顿
《他们眼望上苍》
空间批评
-
描述:
佐拉·尼尔·赫斯顿(1891—1960)是美国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非裔女作家,具有影响力的民俗学家和人类学学者,被誉为黑人女性文学之母。其代表作《他们眼望上苍》是非裔文学的经典作品,运用大量的黑人民俗文化元素,以生动幽默的语言向我们描述了黑人女性珍妮反抗种族压迫和性别歧视,寻求独立与解放的自我身份追寻之旅。空间批评理论的代表作家亨利·列斐伏尔提出了三位一体的空间模式,即空间实践、空间表征和表征空间,运用于解读文学作品时则体现为物理空间、心理空间和社会空间。其中异质空间是表征空间的一种特殊形式,是表现他
-
母性精神的扬弃:20世纪30年代小说乡村女性生存状态研究
-
作者:
王爱军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母性精神
乡村女性
生存状态
扬弃
30年代小说
-
描述:
关注女性生存状态,即意味着关注历史、妇女史、文学史以及女性文学史的书写真实与否。但是,30年代小说里整体的乡村女性生存状态,很少为研究妇女历史、文学史、女性文学史的学人所注意并提及。选择30年代小说里乡村女性群像作整体梳理与研究,对于“史”的真诚抒写与还原具有积极的意义。 首先,笔者归纳出了30年代小说乡村女性生存状态的主要范型:饥饿胁迫、性格异变、爱情缺位、弱质强神、革命壮举。然后发现,这五种范型之所以能够于文本中共时展现,在极大程度上是与创作主体的性格、气质、心理、文化中所潜在的母性精神有关,于是挖
-
网络体育传播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
作者:
王俊卿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新媒体
女性形象
网络体育传播
-
描述:
根据媒介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脉络,人类迄今为止的传播活动可以分为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和电子传播等四个阶段。网络传播是电子传播阶段的重要形式,网络传播给我们的时代提供了最快捷、最便利的传播方式,是人类有史以来发展最快的传播手段。网络传播有着全球性、交互性和超文本性等特点。当前,中国正处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历史进程之中,互联网普及率己超过50%,网络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融入人民生活。通过网络了解体育信息,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获取体育资讯的主要选择。而在网络体育传播中塑造了怎样的女性形象,关系到中国女性体育事
-
1980年代以来华语电影中的旗袍文化研究
-
作者:
王晓涵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旗袍
怀旧情怀
女性形象
符号
-
描述:
1980年代以后的华语电影,最为视觉化的表现便是女性服饰的变化,旗袍代表了一种阶层的变化,女性主体身份的变化和女性话语权的转变,进而传达出女性自我认知和自我意识的觉悟。纵观当下华语电影研究,国内主要的电影研究渐渐忽视了服饰的表意作用和隐性符号内涵,其理论作品在研究服饰时仅仅是评价服饰是否符合电影中的历史背景以及其制造成本或款式的变化。不同于好莱坞电影机制,华语电影在注重娱乐化的同时更应该知道学习西方的电影分工机制,重视道具、化妆、服装与饰物的细节化处理,做到商业片定格在每一帧画面都无懈可击的视觉呈现。国外
-
从简·奥斯丁到乔治·艾略特
-
作者:
王亚青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小说
女性意识
英国
19世纪
女性形象
-
描述:
19世纪是英国文学上一个群星璀璨、名家辈出的时代。尤其在女性小说领域,大批女作家竞相涌现,打破传统文学中男性一统天下的局面。其中较有影响的代表女作家有简·奥斯丁、勃朗特姐妹、盖斯凯尔夫人和乔治·艾略特。她们笔锋犀利,言语睿智,刻画的众多女性形象一反男性作家笔下的温驯柔弱、多愁善感的天使模式,表现出女性坚强、独立和自信的一面,从而体现出强烈的女性意识。这篇文章试图从她们作品中的女性意识这一角度出发,深入探讨这一作家群的女性意识在历史纵向上的一个演变过程。
全文共分四节。第一节主要探讨19
-
汉乐府女性文学现象透视
-
作者:
王军华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现象成因
比较
汉乐府
女性文学
-
描述:
论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通过对汉乐府诗歌中有关女性的作品来进行分类,凸现汉代女子在那个时代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二三章则是通过对先秦时代《诗经》中的女性形象与南北朝乐府民歌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对比,以显示汉乐府中女性形象的时代特点,指出:汉乐府中的女子虽然也
-
论《世说新语》的性别审美观
-
作者:
王玉铭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性审美观
影响
人物类型
《世说新语》
女性审美观
-
描述:
《世说新语》,被称为“魏晋文化具体而微的百科全书”。本文即从“性别审美”这一角度审视《世说新语》中的性别文化现象。该论题属于人物美学的范畴,但相对于一般的人物美学研究而言,更加突出了人物的“性别”特征。对于这个论题,本文从四个方面展开: 一、《世说新语》中基于性别的人物类型。考察《世说新语》类目命名及设置,统计《世说新语》中人物的性别构成,分析男性人物和女性人物的不同类型,并分析这种性别类型表现中蕴含的性别冲突问题。 二、《世说新语》的男性审美观。总结《世说新语》多种男性类型所体现的不同的男性美和男
-
An Analysis of Victorian Complex in Virginia Woolf's Fictions:Mrs. Dalloway and To the Lighthouse
-
作者:
王琼琼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到灯塔去》
维多利亚时代
弗吉尼亚·伍尔夫
《达洛卫夫人》
-
描述:
弗吉尼亚·伍尔夫出生于典型的维多利亚家庭,是20世纪初的英国经典作家之一。近来关于伍尔夫和维多利亚时代复杂关系的探讨得到了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认为传统和现代的写作特点在伍尔夫的创作中均有所体现。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她的两部现代主义代表佳作《达洛卫夫人》和《到灯塔去》为文本依据,探究伍尔夫创作中的维多利亚情结。伍尔夫对维多利亚时代的复杂感情在这两部作品中均有所体现。从她对小说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可以看出,维多利亚时代对伍尔夫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和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剖析这两部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尤其是维
-
新视野大学英语教材中的性别研究:从女性主义和批评语言学的角度
-
作者:
王海霞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性别歧视
大学英语
语言分析
批评语言学
英语教材
女性主义
-
描述:
英语教材中的性别歧视是外语教学研究的重要方面之一。西方学者在这一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国内对此课题的研究还是远远不够。教材作为向学生传播知识和社会价值观的基本工具,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教材中如果含有性别歧视则会歪曲学生对现实世界的认识,降低他们的学习动机,甚至影响他们对未来职业的选择。因此,研究教材中是否含有性别歧视是必要的,也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本研究试图从女性主义和批评性话语分析的角度出发,对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并在内地广泛使用的一套新视野大学英语教材进行系统分析,
-
女研究生择偶过程中的心理冲突:5例女研究生个案分析
-
作者:
王明月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研究生
择偶
心理冲突
择偶阶段
-
描述:
随着中国社会的进步和教育体制的完善,女性拥有和男性同等的教育权力,女性研究生数量逐年增多。在知识素养不断提升的同时,择偶难度也在不断加大,虽然各领域学者已经开始认识到女研究生群体择偶困境,但大部分研究都集中在社会、文化、教育等视角,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择偶过程中择偶方式和择偶标准的研究上,而很少有人将择偶视为连续的过程,从女研究生自身的心理去分析她们在择偶过程中究竟遇到了哪些心理冲突与障碍。只有从问题产生的根源出发,才能提出切合实际的解决方法,帮助女研究生顺利择偶。本文通过对择偶相关资料的比较研究,结合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