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王】搜索到相关结果 1539 条
-
鲁迅与中国现代女性文学
-
作者:
王吉鹏
赵欣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鲁迅
中国
现代
女性文学
-
描述:
我们立足于中国现代文学 30年历程 ,以不同时期女作家创作同鲁迅小说的相似处为起点 ,重点分析冯沅君、萧红、丁玲、罗淑及张爱玲等 5位女作家与鲁迅小说创作的联系 ,试图在文学精神和思想内涵上把握鲁迅对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影响
-
清代闺秀诗话笔谈:陈维崧《妇人集》
-
作者:
王英志
来源: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遗产
《袁枚闺秀诗话》
清代闰秀诗话
《妇人集》
《名媛诗话》
《小黛轩论诗诗》
-
描述:
所谓“清代闺秀诗话”,是指记载、反映清代女性诗歌创作的著作,而不是指女性撰写的诗话。清代闺秀诗话保存了大量反映清代女性文学创作的历史资料,是研究中国妇女文学史与中国古代文学史不可或缺的文献,是一笔宝贵的文学遗产。本组笔谈选取了《妇人集》、《名媛诗话》、《袁枚闺秀诗话》、《小黛轩论诗诗》等10种清代闺秀诗话进行探讨,对其作者、内容、价值、版本皆有涉及。
-
“五四”女性文学的现代性体验特征
-
作者:
王志萍
来源: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四”
焦虑体验
悲剧体验
女性文学
迷惘体验
-
描述:
文章通过对现代转型期女作家创作的综合考察,分析了“五四”女性文学三个方面的现代性体验特征,即女性意识复苏的悲剧体验、自我认同的迷惘体验和融入社会的焦虑体验,试图寻找一条较易进入“五四”女性文学的有效途径。
-
“给予”——拯救灵魂的力量:浅析吉本芭娜娜小说《厨房》中的生存与爱情
-
作者:
王璐璐
来源:
三江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存与爱情
《厨房》
吉本芭娜娜
女性文学
-
描述:
《厨房》是一部写关于成长的小说,在失去最后一位亲人后,厨房给予了女主人公美影生存下去的力量。而祖母旧相识雄一的出现,则带给了美影灵魂上的救赎。厨房只是一种精神寄托,真正拯救女主人公美影的,是一种叫做"给予"的力量。
-
关于中国当代女性文学主题的探讨
-
作者:
王晓坤
来源:
长春大学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
主题
女性
-
描述:
当代女作家就女性问题展开的哲学思考不仅表现了对以往女性文学的题材领域、审美风格的突破 ,也标志着现代女性思维方式的变革 ,她们的思维不再是封闭的、内向的 ,而是向外拓展 ,开始用一种形而上的整体思维方式来思索人生和文化 ,为构建一个更健全的文化体系起了积极作用
-
严歌苓《第九个寡妇》女性书写策略探析
-
作者:
王晓红
来源:
小说评论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自我书写
书写策略
文学秩序
审美规范
寡妇
严歌苓
女性主义
现当代
-
描述:
在近些年的女性文学秩序中,严歌苓是处在令人关注的位置。她打破了中国现当代女性自我书写文本中单一、封闭的审美规范如女性唠叨和幽怨,小女子散文式的自恋和自得,决绝的女性主义姿态,创设了已被众多评者/读者注意和认同的独特的女性书写策略。
-
近三十年香港女性小说研究述评
-
作者:
王艳芳
来源: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近三十年
香港女性小说
研究述评
-
描述:
自20世纪80年代香港文学研究升温,较为完整系统的香港女性文学研究只能忝列为各种版本的香港文学史、港台文学史以至中国女性文学史的附属部分。综观近年两岸三地的香港女性小说研究,史料整理推出一批成果,但整体性的问题研究不足。既有的研究成果则集中于个别作家,研究方法也较为单一。
-
流行天下:二十一世纪中国女性文学观察
-
作者:
王金城
来源:
闽江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她世纪”
流行天下
二十一世纪
女性文学
-
描述:
二十一世纪女性文学以流行天下的姿态占据了新世纪中国文学的开端。它的流行有其重要原因。即社会进步与女性 地位提高的时代环境;实力作家与作品实力的魅力征服;调情撒娇与话语放纵的市场策略;名家渴盼与隐私窥探的阅读期待。这 种流行预示着文学写作“她世纪”的来临。
-
浅析阿赫玛托娃的创作特点
-
作者:
王晓燕
来源:
北方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国主义
古米廖夫
阿克梅
阿赫玛托娃
-
描述:
安娜·安德烈耶夫娜·阿赫玛托娃(Анна Андреевна Ахматова)是二十世纪阿克梅主义杰出的代表人物,一提起安娜·阿赫玛托娃(Анна Ахматова)就立刻让人们想到这个人身上的种种光环:“俄罗斯诗歌的月亮”、“20世纪俄罗斯的萨福和莫扎特”。荣誉属于伟大的人。她以自己独特的声音歌唱出了女性的内心世界,揭开了世界女性文学新的里程碑。
-
性别意识下的书写策略——意象写作
-
作者:
王新梅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意象写作
书写策略
性别意识
-
描述: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爱玲以女性的书写策略,构筑了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史上真正意义上的女性话语模式,与男性文化符号系统遥遥抗衡,使真正的女性写作成为现实。其中,意象写作成为表现其性别意识的重要途径。而张爱玲的意象写作就是一个有女性意识的她讲述女性自己的形式,一种与男性为主的五四启蒙话语形式决然不同的形式,表现出高度自觉和极为鲜明的性别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