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贞仪《德风亭初集》研究
作者: 王云平   来源: 安徽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贞仪   才德   《德风亭初集》   女性文学  
描述: 本文从清代女作家贞仪这一个案研究出发,以她现存唯一的作品集《德风亭初集》为基本史料,通过文本分析,再结合诸种文献的记载,主要解决了以下三方面的问题:首先,较为详细地叙述了贞仪的一生,对其重要
张爱玲小说性别意识论
作者: 王新梅   来源: 青岛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张爱玲   人性   书写策略   性别意识  
描述: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的几位自觉高扬女性旗帜的女性作家之一,她的女性立场与关照视角是独树一帜的,表现出鲜明自觉的性别意识。她的性别意识既是女性的又是超越女性的,流动于其文本创作和个人生活中,有一个奴化、异化、超越的过程,是矛盾、反复、衍异的,呈现出一种复杂组合和衍变张力,本文分三个部分对张爱玲的性别意识进行分析,以此为切入点探索张爱玲小说的哲学文化观念,并在比较视野里梳篦张爱玲性别意识与中国女性文学的关系。首先,本选题借鉴女性主义批评理论,通过对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简要回顾,分析张爱玲在中国现代女
外来影响下的女性小资文学
作者: 王志娟   来源: 兰州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审美特征   女性小资文学   文学价值   外来影响  
描述: 于20世纪90年代登上文坛的女性小资文学,向人们展示了一道独特的文学风景线。“小资”群体是现代都市的一个组成部分,了解小资群体对中国经济发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反映小资生活的女性小资文学则是认识小资群体的一条重要途径。同时,女性小资文学是中国女性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形式和内容,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所以深入了解、研究女性小资文学,对女性小资文学进行批评指导,也就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目前女性小资文学还未引起学术界足够的重视,对它的研究仍处于萌芽阶段
透析生活本相 关注平凡人生__论池莉新写实主义小说
作者: 王建丽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池莉   特征   主题   新写实主义   成就  
描述: 池莉小说以其描述生活的真实性、女性细腻敏锐的目光、独特的文化氛围和悲喜兼容、庄谐互见的审美品格,成了新写实小说的一个代表。池莉的作品始终关注着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将自身的主观意象和情感体验深深融于对世俗生活的描写中,在叙述视角、价值选择、语言风格上表现出新写实主义特征,拓展了文学的审美领域,还原了世俗生活本相,创新了女性文学。探讨池莉新写实主义小说的思想主题、艺术特征和总体成就,对于揭示其作品内在的精神品质和深层文化心理有重要作用,也为今后的新写实主义小说研究提供了借鉴。
台湾新编京剧的女性意识——从女性形象为何需要重塑谈起
作者: 王安祈   来源: 第二届京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台湾京剧创新之路至今已走过二十多年,从早期「剧本叙事结构、剧场设计、乐队」等的创新开始,到了最近五、六年,新编剧作的新意明显的集中在「古代女性形象的重新探索与形塑」。本文欲以国光剧团的《有道休妻
女贞与女色:中国古代文学两极女性形象并存的民族文化缘由
作者: 王纯菲   来源: 东方丛刊(2007年第2辑 总第六十辑)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贞"与"色"在女性的传统伦理规定中有着水火不容的两极性。"贞"即完全归附于男性,成为所嫁男性的专利品,为其而生而死,对于他者男性,则绝不许有女性的性别意义;"色"突出着女性对于男性的性别分立,以女性色相唤起他者男性的玩赏或者归附。前者为女性之"隐",后者为女性之"显"。然而,在中国古代历史生活及反
女神与女从——中国文学女性伦理表现的两极性
作者: 王纯菲   来源: 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对文学的女性主义批评是当下世界性的话语批评形态,自20世纪末以来,西方女权主义批评话语在中国文学批评界始终热度不减。然而,取西方女权主义批评理论之石,攻中国女性文学之玉,应该充分考虑中国女性文学表现的民族特征。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
女神与女从——中国文学女性伦理表现的两极性
作者: 王纯菲   来源: 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中国文学   女性伦理   女权主义   话语权  
描述: 对文学的女性主义批评是当下世界性的话语批评形态,自20世纪末以来,西方女权主义批评话语在中国文学批评界始终热度不减。然而,取西方女权主义批评理论之石,攻中国女性文学之玉,应该充分考虑中国女性文学表现的民族特征.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体现于女性及女性文学形象上的传统文化,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加以表现的。从主导倾向上看。如果说西方女性的“他者”地位主要在于男性政治、社会地位上的排“她”并导致“菲勒斯(Phallus)中心主义”确定,那么以儒家文化精神为主导的父权制男性中心话语制定的女性伦理道德,则是中国女性历史上
略论女性学进入高校教育主流
作者: 罗萍   王秀英   来源: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育主流   女性学   性别平等意识  
描述: 女性学进入高校教育主流,就是指女性学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具有同等地位,同样的学术价值。普通高校女性学教育主要指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性别平等教育,以及在社会科学各专业教学融入或渗透性别意识。性别平等教育应伴随大学生人生社会化全过程,性别平等意识是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思想素质与“德”的基本要求,性别教育将唤起女大学生自立自强意识。
西方女权主义理论与女性文学
作者: 王涛   高辉兰   来源: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女权主义理论   女性文学  
描述: 西方女权主义理论和女性文学中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权利和经济独立的诉求,形成了一部女性运动发展史和女性文学史。与西方女权主义理论相呼应的是西方女性文学作品,西方女性作家在女权主义和文学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 1 2 3 ... 9 10 1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