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试析《默市》中对“私”的超越
作者: 王先科   来源: 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默市》   幻想性   津岛佑子   女性文学  
描述: 在小说《默市》中,人物和时间等设定与作者津岛佑子本身的年谱基本上是重合的。这篇取材于日常生活、以与作者几乎是等身大的人物为主人公的小说,笼罩着一层私小说的色彩,但在写作手法上,津岛却通过强烈的幻想性和和理想化的虚构性最终勾勒出与私小说截然不同的私。这种私不但超越了作者自身的真实,也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私小说。
女性的美与力——关于冰心与池田大作之女性观
作者: 王炳根   来源: 2008年和平发展中的文化与教育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女性美   池田大作   女性观   冰心   女性文学  
描述: 女性的美与力——关于冰心与池田大作之女性观
葛水平:独特的性别触摸
作者: 王巧凤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山西女性文学作为山西文学的一个重要文化现象,开始引人注目。2004年上半年当代中国文学最新作品排行榜,宣告了蒋韵与葛水平作为山西女性文学现象存在的事实。《黄河》接二连二推出葛水平新作,各小说刊物转载选登,进一步强化了葛水平小说被注目的程度。2004年10月30日,由省作协、长治市作协主办的"葛水平小说
波伏娃在中国的接受与影响
作者: 罗婷   王芳   来源: 当代外国文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存在主义文学   女性主义理论   波伏娃   中国  
描述: 作为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大师与存在主义作家的波伏娃 ,为中国读者所喜爱。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 ,她的女性主义理论 ,尤其是《第二性———女人》在中国学术界广为流传 ,为当代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资源 ,并促进了中国女性主义理论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
全文:作为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大师与存在主义作家的波伏娃 ,为中国读者所喜爱。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 ,她的女性主义理论 ,尤其是《第二性———女人》在中国学术界广为流传 ,为当代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资源 ,并促进了中国女性主义理论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
反思女性:《弗兰肯斯坦》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王隽   罗婷   来源: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反抗   《弗兰肯斯坦》   独立自由   女性形象  
描述: 《弗兰肯斯坦》中女性形象丰富、寓意深刻,折射出这部作品所蕴藏的玛丽·雪莱极具洞察力的、极具远见性的女性观,其中包括对十九世纪初西方女性的生存状况、女性的奴化与反抗意识以及对女性出路的深刻反思.
全文:《弗兰肯斯坦》中女性形象丰富、寓意深刻,折射出这部作品所蕴藏的玛丽·雪莱极具洞察力的、极具远见性的女性观,其中包括对十九世纪初西方女性的生存状况、女性的奴化与反抗意识以及对女性出路的深刻反思.
超越边界:玛丽·雪莱小说主要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王隽   来源: 湘潭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玛丽·雪莱   超越边界   重书历史   家庭政治   女性形象   普遍正义  
描述: 在被埋没了一个多世纪之后,玛丽·沃尔斯通克拉夫特·雪莱(1797–1851)近年来开始受到西方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但在中国对她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尽管其作品所体现的伦理哲学总是晦涩难懂,玛丽·雪莱对罗曼蒂克的理想主义及个人主义中隐藏的破坏与悲剧因素的批判态度却清晰可寻,对在这二者并存的社会生活中的女性命运给予了深切的关注。她的思想精髓可透过其小说的主要女性人物大致捕捉到:在珀西走进玛丽生活不久,她的创作生涯也随着她的传世之作《弗兰肯斯坦》揭开了序幕。在这部哥特式科幻小说中,玛丽·雪莱创作了一位可爱、勇敢的阿拉伯女性莎菲。玛丽·雪莱对莎菲凭借果敢与勇气跨越语言、地域、种族与性别界限的反抗形象的塑造,使她与这部作品中那些自困于精神“内室”的柔顺女性形成了鲜明对比。但做出自我的选择仅仅只是第一步,此后颠沛流离的生活和亲人幼子的相继离世迫使玛丽·雪莱认识到现实的力量与残酷。然而,逆境却使她的笔锋更为犀利。在她的下一部作品《玛蒂尔达》中,玛丽·雪莱重写了失乐园的故事,揭穿了乐园幻象的本质,在否定残缺的乐园的同时也否定了同样残缺的反叛者撒旦。然而这部极具独创性的作品因为乱伦与弑父的主题直到玛丽·雪莱死...
论袁昌英对西方思潮的选择与接受
作者: 王仲平   来源: 湘潭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泛神论   袁昌英   唯美主义   女性主义   精神分析学说  
描述: 袁昌英是一位被我国学术界所忽略的现代女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史家。本文试图以史料和文本细读为基础,论述袁昌英对西方现代思潮的选择与接受。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袁昌英的生平与创作概况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其创作进行了分期。上篇解读了袁昌英文学创作中的女性主义精神,分析其运用传统文化对女性主义的改造以及双性同体女性主义诗学的建构。第一节认为,袁昌英的文本以女性为主角,沐浴着女性主义、人道主义、民主和科学的阳光,一定程度上颠覆了男权文本传统;第二节认为,袁昌英从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探索构建双性同体诗学,从双性同体创作心态、中性文本及理想男女关系三方面对此进行了论述;第三节分析了袁昌英文本中的传统文学母题、意象及其理智的文化态度,指出她结合传统文化对女性主义进行了中国化改造。下篇重点论述了袁昌英对精神分析学说、唯美主义、泛神论的选择与接受。第一节重点梳理袁昌英对精神分析学说的介绍以及在文学批评中的运用,并以《孔雀东南飞》等为主要文本分析了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第二节认为,袁昌英文本注重生活艺术化,追求诗意、艺术美、性灵,注重刹那间的美感享受,体现了唯美主义的影响;同时拒绝了颓废主义,规避了肉欲和非理性等唯美主义的陷阱。第三节认为,袁昌英运用泛神论完成了破坏偶像崇拜、表现自然神性的艺术目的,泛神论的思想资源来自西方也来自东方。余论部分是对袁昌英研究的展望,并提出了五项需要进一步开拓的工作。
波伏娃的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及其影响
作者: 王芳   来源: 湘潭大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Women   de   harmony   study   images   dichotomy   sex   Beauvoir   second   THE   Simone   and   OF   man   Woman  
描述: 西蒙娜?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1908-1986),作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先驱和奠基人物,她的女性主义思想和文学理论对全世界的妇女运动和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发展造成了深远的影响。80年代以来,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波及中国,其作品和论著被初步译介和研究,但总的说来深度不够、不系统。在欧美,女权主义运动发展较成熟。鉴于波伏娃对女性历史、社会处境的深刻分析,其作品对女性状况的关注和集中表现,以及她本人在改变妇女状况方面的实践、先锋和表率作用,她的理论、作品和实践被较全面、系统而深入地研究。但对其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和实践尚未有专著,有关分析均散见于对其人其作品的研究中。本文选题的突破点及意义在于,本人将研读国内外已有专著和评论文章,在吸取其优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她的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和实践进行清理,凸显其观点的开拓性和重大贡献。本文具首创性,希望有助于国内学者对波伏娃的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和思想的正确理解和接受,并促进我国在此领域的实践与发展。本论文由三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集中阐述波伏娃以“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变成的”的观点为核心的女性主义思想,突出其观点的独创性和开拓性;第二部分阐释她以...
为孩子多着想,办好事要落实(全国儿童和少年工作协调委员会成立)
作者: 王永安   王娜梅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妇女组织与活动) 年份: 1981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为孩子多着想,办好事要落实(全国儿童和少年工作协调委员会成立)
盛开在散文界的一束奇葩:女性散文创作心理探源
作者: 王玉琦   王斌   来源: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散文   创作心理   女性  
描述: 女性与文学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即使在男权盛行的社会里,她们依然在努力地寻求属于自己的清新自由的空间.印使在女性文学与男性文学基本抗衡的年代里,女性散文仍能闪亮地镶嵌在文学宝库中.所以,对女性散文的研究就成为了我们打开女性文学的一把钥匙,更是走入女性心灵深处的一扇大门.在众多的文体中,为什么女性首先钟情于散文,并在散文界一直独树一帜,且沿着自己的轨迹向前发展呢.本文将从自身的实践与体验中予以精微的剖析.
< 1 2 3 ... 60 61 62 ... 104 105 10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