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女性学”课程教育与当代女大学生价值观培育
作者: 王新婷   来源: 求索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学   价值观培育   女大学生  
描述: 作为未来中国社会发展中坚力量的当代女大学生,她们的价值观如何事关重大。经过多年的思考和探索,我们认为开设高校"女性学"专门课程,是一条实施女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有效途径。在"女性学"课堂上,我们通过女性主义基本理论——社会性别理论的教育和传播,为女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提供理论基石;还通过"女性与审美"、"女性与婚恋"、"女性与职业"等专题教学,引导女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挖掘潜能,处理好"自我与婚恋"、"职业与家庭"等关系,最大程度实现她们的内在价值。
女子高校女性学课程体系建设探索
作者: 王凤华   来源: 湖南社会科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课程体系   女子高校   建设   女性学  
描述: 女子高校作为性别公平化教育的重要场所,在启发性别觉悟、促进男女平等方面发挥了男女合校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其女性学课程体系建设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既是妇女/社会性别学学科发展的重要媒介,也是女子高校办学特色的主要抓手,还是女性人才培养的可靠场所。
关于“女性文学”命题的思考
作者: 王卫东   曾静   来源: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别本质主义   女性意识   女性文学  
描述: "女性文学"命题内含了女性及女性文学的自我定位,也隐含了女性在当今文化结构中遭到的压抑和遮蔽,以及边缘性别的自我表述和反抗的立足点,它是文学研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维度。由于"男性"与"女性"是一种二元互证的结构关系,因而女性意识并非天然具有而是不断生成的。女性文学研究不应再执着于"女性文学"应是什么,而当把注意力放在女性文学如何表现;从作品和创作现象出发,而不是从概念出发;真正了解、把握和引导女性文学的发展,使女性文学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
哲学视域下的中西性别理论与女性文学批评
作者: 王纯菲   来源: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文学批评   中西比较   性别哲学  
描述: 从哲学维度研究性别问题,着眼点在于研究男女两性社会身份的相互关系问题。西方奠基于理性与感性二元界分的哲学思维,使男性获得被崇尚的理性身份,女性则随着感性身份的被定义而被摒出"中心"的地位,成为两性对立关系中男性主体的"他者";中国哲学的有机整体性思维,规定了男女两性的一体性取向及相依相生的关系。但在中国人伦本体性文化体系中,哲学同时又是伦理哲学或哲学伦理学,伦理学的男尊女卑序位观念获得哲学的合法性认可,女性由此被置于两性构成性关系中的"卑下"的处境。中西女性文学与批评基于各自性别哲学而展开,呈现各自的特色
论李清照在中国女性文学史上的地位
作者: 王丽芳   来源: 参花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清照   女性词   影响   女性文学  
描述: 在以男性文人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文学中,女性始终处于男性中心文化的观赏地位,但李清照却以女性身份、横空出世的姿态登上文坛,并在以男性文人为主的文学发展史上为女性作家争得一片天地.她对女性词的深化,是对女性文学的一大发展.她诗词的一个很重要的审美价值就是她女性意识的觉醒.
论李清照在中国女性文学史上的地位
作者: 王丽芳   来源: 参花(上半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清照   女性词   影响   女性文学  
描述: 在以男性文人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文学中,女性始终处于男性中心文化的观赏地位,但李清照却以女性身份、横空出世的姿态登上文坛,并在以男性文人为主的文学发展史上为女性作家争得一片天地。她对女性词的深化,是对女性文学的一大发展。她诗词的一个很重要的审美价值就是她女性意识的觉醒。
论李清照在中国女性文学史上的地位
作者: 王丽芳   来源: 参花(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清照   女性词   影响   女性文学  
描述: 在以男性文人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文学中,女性始终处于男性中心文化的观赏地位,但李清照却以女性身份、横空出世的姿态登上文坛,并在以男性文人为主的文学发展史上为女性作家争得一片天地。她对女性词的深化,是对女性文学的一大发展。她诗词的一个很重要的审美价值就是她女性意识的觉醒。
百年中国女性文学史的写作历程及史观演变
作者: 王玉琴   来源: 天府新论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文学史   女性文学史写作   性别诗学   女性主体意识   女性主义  
描述: 中国女性传统发生深刻变化与中国文明进程中的“西潮”、“西语”等外来文化的影响密切相关。中国女性文学史写作是女性传统渐次变化的结果,百年进程中的女性文学史书写经历了“五四”前后、“三四十年代”、“建国十七年”、“八九十年代”与“新世纪十年”五个阶段,女性文学史现也从男性史家的男女平权观、女性才德观,逐渐过渡为女性史家强调现代人文精神与女性主体意识。在对女性主义思潮的引进与反省中,新世纪以来的女性文学史书写承前启后,逐渐淡化性别批判强度,转向对女性情感书写策略和自我存在意识的探讨。在中国文明与外来文化的融合中
在现代性中开启的中国女性文学批评
作者: 王纯菲   来源: 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文学批评   时代条件论   “五四”时期   社会——历史视角   现代性  
描述: 发生于"五四"时期的中国女性文学批评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作为对现代女性文学创作的观照、阐释、评价与反思,它在史论、作家论、作品论等方面的建树,开启了中国女性文学批评现代性演进的历史篇章;作为一种批评现象,它在理论资源、批评指向、批评视角、批评模式等方面呈现出与时代共名的情形,是时代政治的文学表征。它显示出虽然有"批评"存在,但却无"女权"与"主义"的批评特色,与西方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崛起时的表现完全不同。
对女性文学“两个文本”争论的反思
作者: 王艳峰   来源: 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文本   女性文学   性别文本  
描述: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关于女性文学的两个文本——性别文本与政治文本之间产生了一系列的争论,争论的根源在于对女性文学与女性主义文学、女性文学研究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两组概念的不同认识。而对女性文学和女性文学批评的界定应考虑中国女性文学研究界的实际,值得注意的是政治维度应当成为中国当前女性文学批评不容缺失的批评维度。
< 1 2 3 ... 42 43 44 ... 69 70 7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