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消费时代的两岸女性写作——大陆与台湾当代女性文学比较
作者: 王玲   来源: 牡丹江大学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感官   同性恋   消费   个人化写作   另类  
描述: 20世纪末大众文学的勃兴,大陆和台湾的女性写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消费时代.与此前的女性文学有了很大的不同,商业化的市场导向使这一阶段的两岸女性写作呈现多元性、另类性.卸去了沉重的历史记忆,她们描摹都市物质女郎的生存经验,书写同性恋等另类题材,与市场共舞,取得了不凡的创作成绩.
辽道宗懿德皇后萧观音留世作品探析
作者: 王荣华   来源: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萧观音   女性文学   辽代文学   懿德皇后  
描述: 辽道宗的懿德皇后萧观音,是已知辽代历史上最为有名的女作家,也是已知辽代女性作家中现存作品最多的一位(如今可见的共计15篇)。本文对萧观音作品从体裁、内容、风格、思想、传承以及与其他作家作品的异同比较等角度做以了分析和考述。
陈染小说里的性描写
作者: 王斌   来源: 新学术论丛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爱叙事   身份   陈染   战争  
描述: 女性文学中的性描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文学现象。本文即从女性的身份、男性的身份和性爱叙事三个方面对陈染小说里的性描写进行全面的分析。性,既是女性文学的叙事策略,又是一种丰富文的化想象;既是女性文学向世界撕开的伤口,又是她展示自我的极限。性,把文学变成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20世纪“十七年”时期女性文学的尴尬处境
作者: 王传满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十七年”时期   女性意识   政治夹缝   女性文学  
描述: “十七年”时期的文学给人的印象是英雄的文本、革命的文本、无性的文本,所以作为文学一翼的女性文学始终没有被另提别论,以至有人认为“十七年”不存在女性意义上的文学。通过戒除对“女性文学”作过于狭隘的理解,充分考虑“十七年”女性文学特定的历史和现实语境,我们方可发现,“十七年”女性文学一定程度上仍然在对社会生活和女性生活的文学表现中,或隐或显地融入了女性的性别意识和审美经验。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正视它所内蕴的女性主体意识明显缺失的不足。
冰心作品中的女性主义批评与阐释
作者: 王军   石瑞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阐释   冰心   女性主义批评  
描述: 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原型是由冰心的新女性思想和作品中的女性主义形象组成。研究冰心的女性主义文学以及女性主义的批评与阐释有助于了解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对中国女性文学的切入与共融流变关系。冰心提出的有关女性问题、女性身份和女性语体的话题都极大的促进了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
浅谈“双性同体”
作者: 王童谣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宇春   双性同体   双性化人格  
描述: "双性同体"是女性主义文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通过研究它在中国女性文学中的译介、接受,文本中形象的缺失,现实中双性同体的代言人,可以看出中国女性主义发展的特点。
“彷徨于无地”的女性悲凉:张辛欣小说中女性意识再反思
作者: 王芬   来源: 大观周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反思   张辛欣  
描述: 张辛欣是新时期之初女性文学的重要代表,她对女性意识进行了激烈表达,但受多方面限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主要从表达的惶惑,超越的滞重,追求的破灭三方面反思张辛欣的女性小说。探讨揭示其女性意识中的深层矛盾,分析阐释传统重负和工作异化对女性的双重压制,日月确指出坚实的物质基础是实现精神追求的强大保障。并渴望通过反思来促进当下女性文学发展。
莎菲作为“Modern Girl”形象的特征与价值
作者: 王烨   来源: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莎菲形象   Girl   现代都市“颓废文明”   Modern  
描述: 因为"越轨"的笔致与人物形象的"Modern Girl"姿态,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成为一篇经久不衰的作品。在小说问世之初的20世纪30年代,人们对莎菲形象的理解与认识产生过分歧。新中国成立以后,莎菲被现代文学研究者与80年代以来的女性文学研究者视为现代女性"叛逆"精神与追求"灵肉一致"爱情的典型,她身上具有的现代"Modern Girl"气息及其隐喻的社会姿态、文化性质却被遮掩与忽视。事实上,《莎菲女士的日记》对新文坛与现代文学史的独特贡献,是它象征着"Modern Girl"形象塑造的时代到来,隐喻
道德行为的情境模式与茨威格价值判断的迷误
作者: 王澄霞   来源: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德行为   价值判断   文化反思   情境模式  
描述: 茨威格的三篇小说反映出作家本人由于不了解道德行为的情境模式,导致他对道德行为的价值判断陷入迷误,并且对笔下那些在本能的情欲冲动支配下产生"出轨"行为的女性表现出太多的同情和赞赏.当代中国社会和女性文学中存在着类似不良倾向,对社会发展产生着一定的消极影响.
文学之家,所有的磨难都可以被童话
作者: 王珍   来源: 莫愁(家教与成才)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张抗抗,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作品曾获“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第二届全国鲁迅文学奖”“全国首届女性文学创作奖”“庄重文文学奖”等。张婴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创委会副主任。作品曾获“冰心儿童图书新作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等。他们的家是一个美丽的童话:王子和公主相爱了,婚后他们生下了一双女儿,全家人过着幸福的生活。王子的名字叫张白怀,公主叫朱为先,一双女儿大的叫张抗抗,小的叫张婴音。
< 1 2 3 ... 24 25 26 ... 69 70 7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