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吴江地区基层医院院前急救现状调查
作者: 王魏魏   姜婷   李春雨   吴昊   张劲松   朱正   胡寅   张群雄   杨春红   陈彦   来源: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急救   调查   现状   基层医院  
描述: 目的分析吴江地区基层医院的院前急救现状,发现院前急救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对策,以期为吴江地区院前急救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吴江地区8家基层医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的13 819例院前急救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从急救病种,伤员伤情,现场处理,院前急救反应时间等方面,分析基层医院影响院前急救的因素,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结果在本组院前急救的病例中,中青年人所占比例最高,且男性比例高于女性。研究院前急救的病种分布,发现创伤所占的比例最高,占66.8%;其次是脑血管疾病,占12.8%。但
倭马亚“艳情诗”与“贞情诗”中女性形象对比
作者: 吴昊   来源: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对比   倭马亚   “贞情诗”   “艳情诗”  
描述: 诗歌是阿拉伯人的史册。倭马亚时期的情诗分为艳情诗和贞情诗两大类,本文将通过分析艳情诗和贞情诗产生的原因,对艳情诗和贞情诗中女性自由度、品格、美和在爱情地位上的比较,揭示倭马亚时期艳情诗和贞情诗中女性形象的差异。
倭马亚“艳情诗”与“贞情诗”中女性形象对比
作者: 吴昊   来源: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上旬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倭马亚“艳情诗”与“贞情诗”中女性形象对比
为市场经济下的女性而歌:读长篇小说《金色指甲》
作者: 吴昊   来源: 共产党人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女作家艾琳的长篇小说《金色指甲》为我们塑造了一系列当代女性形象,约略可以分为3种类型:一类以欧阳婷为代表,还有孙悟音、安琪、罗蝶、孟飞飞……另一类是杨菲;第三类以费冰冰为代表,包括雪儿、青儿。欧阳婷是全书的中心人物。作者在《后记》中说:在女主人公欧阳婷身上,我寄托了自己所有的理想和梦想——成功的事业和理想的爱情,这也许是全天下所有女人梦寐以求的东西。这个人,是我全力塑造的一个新的女性,也是我理想中的人物。作者的这段自白阐释了她的关于女性的价值观,也透露了长篇小说的题旨:成功的事业和理想的爱
维纳斯在中国文艺中的多重映像:兼议叶舒宪先生的《高唐神女与维纳斯》
作者: 吴昊   来源: 文化艺术研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性别   女性意识   高唐神女  
描述: 关乎中西文化中的爱与美主题,我们就不能不提到叶舒宪先生的著作《高唐神女与维纳斯》。书中认为,中国文化中一直存在着被主流儒家遮蔽了的"维纳斯",她就是宋玉《高唐赋》中的高唐神女及其衍生出的女性文学形象。尽管如此,本论仍对高唐神女的"爱神""美神"特征表示质疑。笔者认为维纳斯在中国文化中的同类表现形式不止一种,中国文艺中存在着多重映像的维纳斯。再者维纳斯象征着永恒的爱与美,必定在不同的时代和文化中得到丰富的赋值、定型、描塑和创造。因此与其挖掘维纳斯的"中国版",不如立足本土推陈出新。本论拟从社会性别、女性自觉
发挥“半边天”作用共建和谐中山
作者: 陈彦   来源: 中山日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建设社会主义   执委   经济建设大局   农村妇女   组织活力   妇联工作   灵活就业   合法权益   妇女组织   妇女儿童  
描述: 发挥“半边天”作用共建和谐中山
左翼政治与经典构建中的玛丽?麦卡锡创作研究
作者: 张劲松   来源: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传体小说   经典性   左翼政治   双重本体  
描述: 20世纪上半叶,美国左翼政治催生了一大批文学经典作品和作家。玛丽·麦卡锡及其文学创作尤为引人瞩目。其作品能进入经典主要有四个原因:(1)美国特殊的历史造就了她传奇的人生和不同凡响的文学创作;(2
左翼政治与经典构件视阈中的玛丽·麦卡锡创作研究
作者: 张劲松   来源: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20世纪上半叶,美国左翼政治催生了一大批文学经典作品和作家。玛丽·麦卡锡及其文学创作尤为引人瞩目。其作品能进入经典主要有四个原因:(1)美国特殊的历史造就了她传奇的人生和不同凡响的文学创作;(2
《红楼梦》的正本清源——曲沐先生红学研究评议
作者: 张劲松   来源: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曲沐   还原《红楼梦》   研究评议   《红楼梦会真录》  
描述: 曲沐是海内外著名的《红楼梦》研究专家。他以执着而求真求实之精神研究《红楼梦》,从不迷信权威而只信服真理。无论是人物还是版本研究,他都不仅敢于突破既有的思维定势,而且更敢于否定自己。曲沐以细读实证的方法比较程本和脂本的文字异同,从而正本清源,还原《红楼梦》本来面目。他偏爱研究小说中的女性人物特别是对林黛玉的研究更是情有独钟,研究时间最长,参悟最透,真知灼见亦最多,从多方面多角度比较观照她,为黛玉写心,画出她的的才情花魂。曲沐在学术风格上严谨而细腻,严守学术规范。对于《红楼梦》文本和人物形象的发掘,他皆以大量
浅论曼斯费尔德小说《幸福》中女性幸福感的幻灭
作者: 杨春红   郑友奇   来源: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幻灭   曼斯费尔德   幸福   女性  
描述: 曼斯费尔德在其短篇小说中创造了众多女性形象。对女性形象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就是描写了现实生活中她们美好梦想的破灭,即女性在小说中所经历的幻灭感。通过对女主人公美好的期待与残酷的现实发生冲突,最终导致愿望的破灭的描写,作者表达了对当时社会中女性命运的思考和无奈,同时也流露了对她们的同情和愤慨。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