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对打工嫂母性精神的赞颂——由罗伟章小说《大嫂谣》引起的思考
作者: 王艳丽   朱菊香   来源: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母性精神   贤妻良母   和谐发展  
描述: 罗伟章的中篇小说《大嫂谣》,除了体现作者对底层农民工生存境遇的关怀和思考外,在某种程度上又是一曲母性颂歌。作者在对传统母性给予一种纯审美意义上的讴歌和礼赞的同时,也对女性身上的母性精神作了完美化、超功利化的书写。与此相关的是,在其它一些作品中对贤妻良母型女性精神的赞颂和同情背后,却深深蕴含着作者较浓的男权文化思想,这不免引起女性读者的深深遗憾和对女性文学状况及局限的思考。
女性主体性下滑和性别话语的差异——女性文学从小说到电影的思考
作者: 朱菊香   来源: 江淮论坛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小说与电影   女性文学   女性主体性   性别话语  
描述: 女性文学在从小说到电影中,性别视角的转换导致女性主体性下滑和性别话语的差异。女作家从女性视角叙事,作品呈现出鲜明的女性性别话语;男导演从男性视角出发,剔除原著的女性主义倾向,彰显男性中心意识、美化男性形象。这种现象是普遍的。两性应该在平等对视的空间里交流对话。
徐坤女性意识的发展历程
作者: 朱菊香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解构   迷惘   探寻出路   女性意识   角色转换  
描述: 徐坤是20世纪90年代一位有强烈的女性意识的作家.她的女性意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其间有过文化思考中的角色转换,有对男权文化猛烈的解构和颠覆,有过突围后的悲哀、迷惘和思考,更有对知识女性精神出路的不懈探寻.徐坤的创作使中国的女性文学走上了新的台阶.
关于死亡的女性书写——《生死场》与《生死十日谈》比较研究
作者: 王艳丽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孙惠芬   《生死场》   死亡   萧红   《生死十日谈》  
描述: 萧红的《生死场》与孙惠芬的《生死十日谈》是相隔近百年东北女作家表现东北乡村生死主题的两部小说。两部小说的异同展现出东北农村近百年所经历的社会历史变革给人们带来的生活境遇和精神世界的变化;而在文本中体现出的女作家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切,对人类的悲悯情怀却是不变的。这两部小说展现的历史画卷和作家的情怀也纠正了人们对女性文学的刻板认识。
立足点和沦陷地——对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的反思
作者: 王艳丽   来源: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   二元思维  
描述: 新时期女性文学在近30年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众多各具特色的作家和作品,然而综观这些作家作品发现,二元对立的思维始终是她们的一个共性。文章从作品题材、作家立场和文字表达等方面对新时期女性文学中的二元对立思想进行剖析,指出这一特点对女性文学发展的双重意义。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