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王红】搜索到相关结果 58 条
-
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批评的定义演变、历史发展、核心问题和学术特点
-
作者:
王红梅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定义
学术特点
历史发展
美国黑人女性注意批评
核心问题
-
描述:
在美国,由于社会制度的不足和人种的混杂居住,对于黑人的歧视问题一直是一个影响较大的社会问题,黑人在社会工作和生活中受到种种不公正的待遇和压迫,而黑人女性的地位就更加低下。于是,为了反抗压迫和不公,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批评逐渐发展起来,从种族、性别以及饱受社会压迫的现实出发,通过文学批评的形式,揭示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下种种支配性黑人女性形象及合法化、制度化压迫的意识形态,使得黑人女性可以成为自我表述的主体。本文针对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批判的定义演变、历史发展、核心问题和学术特点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
对知识女性精神再生的探寻——徐坤访谈
-
作者:
王红旗
来源:
小说评论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物访谈
同性爱
女性精神
女权运动
理想主义
爱情
知识女性形象
徐坤
婚姻生活
-
描述:
精神再生 (以下称王):读你的小说,总有一种别样的感觉,小说中那些中青年知识女性形象,常常引起我多方面的思考。她们挑战、拆接传统与现代的种种行为方式告诉世人,她们仿佛是走出了性别人生的“涅槃之城”,获得了精神再生的一族,让人们真正看到中国女性文学和女性精神解放的双重希望。你笔下的知识女性形象,一定是融进了你智慧的彻悟?她们的行为方式是否是你认为理想的生活姿态?
-
走不出“心狱”困惑的当代女性
-
作者:
王红旗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小说
精神解放
女性解放
女性文学
女性形象
-
描述:
走不出“心狱”困惑的当代女性
-
“坐云看世景”的荷兰华文女作家——与林湄女士畅谈她的魅力人生和长篇小说《天望》
-
作者:
王红旗
来源:
华文文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实
梦想
救赎
坚韧
博爱
精神
-
描述:
林湄长篇小说《天望》的重要意义,就是以其独有的文学世界,打破了东、西方文化中心论,试图建构人类共同文明的希望。对话以谈《天望》为纽带,结合作者其他作品、真切的生命体验,以及当下的女性生存热点话题,揭示中华女性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中的遭际与坚韧。特别是作者塑造的诸多女性形象——“飘”着的脊梁,对民族性格优化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
-
社会语言学视野下的作品人物分析:情景语境与角色话语
-
作者:
王红
赵欣欣
来源:
语文学刊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句式
句类
情景语境
-
描述:
本文分析了《活动变人形》中女性人物姜静珍的话语特征,其用法突出地表现了社会阶层的差异对言语交际的深刻影响。文中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了姜氏话语在用词、用句上的特点,探讨了情景语境与人物用语之间的密切关系。
-
加拿大妇女运动与其社会政治上的进步
-
作者:
王红艳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
经济
妇女运动
进步
-
描述:
加拿大妇女是北美妇女运动的一支主要力量。随着加拿大各级妇女组织的不断建立、妇女运动的有力开展,加拿大妇女运动已经取得扎扎实实和卓有成效的结果,在法律、政治、教育和经济等领域有明显的进步。同时,加拿大妇女运动及其取得的成果仍然存在不足,需要她们继续努力和奋斗,以使其地位得到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
《列妇传》模式类型研究
-
作者:
王红晓
来源:
重庆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西汉时期
刘向
模式类型
女性形象
《列女传》
-
描述:
《列妇传》模式类型研究
-
The Image of Emma Shaped by Irony
-
作者:
王红丽
来源:
郑州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爱玛
女性意识
简·奥斯丁
反讽
-
描述:
简·奥斯丁(1775—1817)是英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一位重要女性小说家。她先声夺人,在小说创作中率先发出了女性主义的呼声。长期以来,女性被剥夺了在智力和文化上发展的权利和机会,因此世俗偏见认为,女性无论在个人或家庭生活中都没有能力作出正确的选择,实现自由的意志。而奥斯丁一生共创作的六部小说均把年轻的女性作为第一主人公,提到读者的第一视野,确立了女性身份,塑造了一系列崭新的女性形象。同样,在其作品《爱玛》中,作者塑造了一位年轻、漂亮、聪明、令人喜爱的女主人公爱玛。作品《爱玛》自1816年问世以来,受
-
浅谈民国法学与女性身份建构:一种历史文本的分析
-
作者:
王红英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建构
女性身份
男女平等
民国法学
-
描述:
中国传统女性的身份在一些文学作品和学术作品上都有或形象或理性的表达,对女性在古代法律文本中的地位进行研究,得到的是“男尊女卑”的范式结果。随着传统社会的解体,女性不能置身事外的受到政治时局、社会思潮的冲击,发出了“男女平等”的诉求,法律逐渐发生转型,女性在法律生活中的命运也发生着变化,法学研究也从各个角度对女性地位进行着表达。本文从法律文本和法学著述两个层面,对女性身份进行历史文本的考察,以此来阐述女性在法律表达和法学著述中的身份地位。本文总共分为四章,第一章引论。本章首先就选题进行了简单的叙述,从自身出
-
生存困境中人性的异化——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分析
-
作者:
樊青美
王红霞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生存困境
人性
女性形象
异化
-
描述:
由于独特的人生经历,张爱玲的作品笼罩着浓重的悲剧气氛。其笔下的女性多在物质与金钱的诱惑下,表现出灵魂腐蚀、亲情沦丧、爱情虚无的特点,深刻地揭示了乱世背景下女性面对生存困境所表现出的人性的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