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呼唤爱情的绝响——徐坤“爱情祭坛三部曲”中的女性形象解读(之一)
作者: 王红旗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不平等关系   三部曲   离家出走   陈米   爱情   女性形象   毛榛   女性生存   徐坤   当代女性文学  
描述: 徐坤是一位女性精神文化的探寻者。她以清醒的女性主体意识,执著潜入女性生存命运的双重境遇里"夜航",洞察女性成长经验与生命的本质意义,塑
爱情的执著与牺牲
作者: 王红梅   来源: 山花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雪国   玛格丽特   茶花女   生活中   牺牲自己   爱情   执著   女性形象   岛村   川端康成  
描述: 前言 驹子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在《雪国》中塑造的女性形象之一,是一个名为艺妓,实则为一名洁净的少女;玛格丽特是法国作家小仲马在《茶花女》中塑造的善良、纯洁、不惜牺牲自己幸福的妓女。她们生存在社会的最底层,为了生活所迫,沦落风尘,却始终保持灵魂的纯洁与高尚,大胆、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爱情和幸福,虽然付出沉重代价甚至于生命,却无怨无悔。她们具有相似的命运,却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一、憧憬幸福生活、执著追求爱情 在川端康成的笔下,驹子是洁净、善良、美丽的少女。外貌清秀妩媚的驹子吸引岛村三次来到雪国和她幽会。“纤巧而抿
呼唤爱情的绝响——徐坤“爱情祭坛三部曲”中的女性形象解读(之二)
作者: 王红旗   来源: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在同一地平线上   一个女人   于珊   陆文婷   人到中年   形象解读   知识女性   十二个   女性生存状态   徐坤  
描述: 徐坤写作《爱你两周半》的状态与《春天的二十二个夜晚》判若两极。如果说《春天的二十二个夜晚》是一个女人遭遇家庭风暴而不堪承受之重的凝重书写,《爱你两周半》则是幽默戏说两个女人
呼唤爱情的绝响——徐坤“爱情祭坛三部曲”中的女性形象解读(之三)
作者: 王红旗   来源: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狗日   冯牧文学奖   中国作家协会   形象解读   庄重文文学奖   北京作家协会   当代文学研究   话剧剧本   青狐   徐坤  
描述: 徐坤,作家,文学博士。1965年3月出生于沈阳。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现供职于北京作家协会,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国家一级作家。1993年开始发表小说,出版小说散文300多万字,代表作有中篇小说《白话》《先锋》《热狗》《沈阳啊沈阳》《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短篇小说《遭遇爱情》《鸟粪》《狗日的足球》《厨房》《一个老外在中国》,长篇小说《春天的二十二个夜晚》《爱你两周半》《野草根》,话剧剧本《青狐》(改编)、话剧《性情男女》(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2006年上演)。部分作品被翻译成英、德、日语。
爱情的执著与牺牲:驹子与玛格丽特悲剧形象的探视
作者: 王红梅   来源: 山花:下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悲剧形象   《茶花女》   玛格丽特   《雪国》   爱情   法国作家   执著   女性形象  
描述: 前言 驹子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在《雪国》中塑造的女性形象之一,是一个名为艺妓,实则为一名洁净的少女;玛格丽特是法国作家小仲马在《茶花女》中塑造的善良、纯洁、不惜牺牲自己幸福的妓女。她们生存在社会的最底层,为了生活所迫,沦落风尘,却始终保持灵魂的纯洁与高尚,大胆、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爱情和幸福,虽然付出沉重代价甚至于生命,却无怨无悔。她们具有相似的命运,却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告别性别“战争” 寻找人类精神“原乡”——对“她世纪”中华女性文学发展方向的几点思考
作者: 王红旗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别压迫   男权文化   女作家   原乡   西方女权主义   女性文学   人类精神   知识女性   战争   女性形象  
描述: 本文是站在文学"她世纪"的起点上,对上世纪90年代至今的中华女性文学进行回眸与反思、观察与分析。以国内与海外女作家的代表作品为例,论述当代中华女性文学发展与性别、商业、消费的多重复杂关系。重新审视男权文化"性别怪圈"对两性造成的心理压抑,西方女权主义与性别理论的局限造成的断裂、错位与遮蔽。进而从中华女性文学的深层关联、精神互动与审美个性中,发现其新生态、新走向、新愿景,以及对世界女性文学发展的影响。
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批评的定义演变、历史发展、核心问题和学术特点
作者: 王红梅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定义   学术特点   历史发展   美国黑人女性注意批评   核心问题  
描述: 在美国,由于社会制度的不足和人种的混杂居住,对于黑人的歧视问题一直是一个影响较大的社会问题,黑人在社会工作和生活中受到种种不公正的待遇和压迫,而黑人女性的地位就更加低下。于是,为了反抗压迫和不公,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批评逐渐发展起来,从种族、性别以及饱受社会压迫的现实出发,通过文学批评的形式,揭示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下种种支配性黑人女性形象及合法化、制度化压迫的意识形态,使得黑人女性可以成为自我表述的主体。本文针对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批判的定义演变、历史发展、核心问题和学术特点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对知识女性精神再生的探寻——徐坤访谈
作者: 王红旗   来源: 小说评论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物访谈   同性爱   女性精神   女权运动   理想主义   爱情   知识女性形象   徐坤   婚姻生活  
描述: 精神再生 (以下称王):读你的小说,总有一种别样的感觉,小说中那些中青年知识女性形象,常常引起我多方面的思考。她们挑战、拆接传统与现代的种种行为方式告诉世人,她们仿佛是走出了性别人生的“涅槃之城”,获得了精神再生的一族,让人们真正看到中国女性文学和女性精神解放的双重希望。你笔下的知识女性形象,一定是融进了你智慧的彻悟?她们的行为方式是否是你认为理想的生活姿态?
走不出“心狱”困惑的当代女性
作者: 王红旗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小说   精神解放   女性解放   女性文学   女性形象  
描述: 走不出“心狱”困惑的当代女性
“坐云看世景”的荷兰华文女作家——与林湄女士畅谈她的魅力人生和长篇小说《天望》
作者: 王红旗   来源: 华文文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实   梦想   救赎   坚韧   博爱   精神  
描述: 林湄长篇小说《天望》的重要意义,就是以其独有的文学世界,打破了东、西方文化中心论,试图建构人类共同文明的希望。对话以谈《天望》为纽带,结合作者其他作品、真切的生命体验,以及当下的女性生存热点话题,揭示中华女性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中的遭际与坚韧。特别是作者塑造的诸多女性形象——“飘”着的脊梁,对民族性格优化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
< 1 2 3
Rss订阅